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暴富的乌龙恋 > 第232章 爆款背后的回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北京海棠院的晨光刚漫过青石板,东厢房就飘起了淡淡的茶香——林薇泡了壶龙井,是周浩爷爷种的,叶片在热水里舒展,清香混着海棠花的甜,漫在满室的忙碌里。竹编桌上摆满了“西安记忆”系列的样品,铜铃上的兵马俑掐丝亮得晃眼,皮影戏苏绣纹样细腻得能看清衣袂的褶皱,张弛正拿着个样品在手里掂来掂去,嘴里还哼着改编的京腔:“兵马俑,站得直,皮影戏,演得痴,西安记忆藏铜丝——哎,上线倒计时喽!”

江城工作室里更是热闹,顾妍穿着红色卫衣,扎着高马尾,正对着镜头做最后的调试,手里还捏着块没吃完的桂花糕,是阿婆刚寄来的:“家人们再等十分钟!‘西安记忆’系列准时上线,前一百名下单送皮影戏剪纸小样,还有机会抽西安非遗传承人亲笔签名的铜铃!”她身后的老槐树枝桠伸到窗沿,阳光落在李萌手里的样品上,苏绣的丝线泛着柔和的光。

下午三点,“西安记忆”系列准时在双平台上线。刚点击发布,两地团队的电脑屏幕就同时跳出了订单提示音,“叮咚”声此起彼伏,像串起的铜铃响。张弛眼睛瞪得溜圆,手指飞快地刷新页面:“我的天!三十秒!三十秒就卖了一百个!比‘双城记’首销还快!”

江城工作室里,顾妍直接蹦了起来,桂花糕的碎屑都掉在了桌上:“太牛了!弹幕刷得我都看不清了!”她指着屏幕,“你们看!‘兵马俑掐丝太帅了’‘皮影戏苏绣绝了’‘南北团队联手yyds’!还有人问能不能定制西安城墙纹样!”

周浩推了推眼镜,快速报出数据:“上线五分钟,销量破五百!互动率78%,比预期高出20%!西安本地的订单占比35%,还有很多网友在评论区求做家乡系列!”

最有意思的是张弛的“吆喝彩蛋”——他特意录了段西安方言版的吆喝,穿插在商品详情页里,结果被网友截下来发了短视频,#北京小伙用西安话卖文创# 瞬间冲上热搜。弹幕里全是调侃:“张弛哥这西安话,带着股京腔的硬气,太魔性了!”“建议张弛哥出个方言吆喝合集,我能循环听一天!”

顾妍在镜头前笑得直不起腰:“家人们,我作证!张弛哥练这两句西安话,练得舌头都打结了,还被赵爷爷吐槽‘比掐丝还费劲’!”

张弛在北京这边看得脸都红了,梗着脖子反驳:“总比某人强!上次学京腔吆喝,把‘亮相’喊成‘亮桑’,胡同大爷都笑你三天!”

两地团队隔着屏幕互怼,弹幕笑得一片沸腾,订单量却丝毫没受影响,两小时后直接破了两千,库存告急。周浩立刻在群里发消息:“紧急加单!北京团队对接景泰蓝工厂,优先赶制兵马俑掐丝部件;江城团队加快苏绣和剪纸工序,我已经协调好了物流,保证一周内发货!”

“收到!”两地团队异口同声地回应,之前的推诿和抱怨全没了,取而代之的是默契的配合。张弛带着李雪、陈瑶去琉璃厂找赵爷爷,赵爷爷听说销量火爆,当即拍板:“我把徒弟们都叫来,连夜赶工,保证不耽误事儿!”李萌则带着江城的学员们加班加点,指尖翻飞间,皮影戏的苏绣纹样一个个成型,连手指被针扎破了,贴个创可贴继续干。

就在大家忙得热火朝天时,林薇的手机突然响了,来电显示是“西安非遗协会——王老师”。她心里一动,赶紧接起:“王老师您好!”

“林女士,恭喜啊!‘西安记忆’系列太成功了!”电话里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我是西安皮影戏和兵马俑复刻技艺的传承人,看了你们的文创,太惊艳了!把我们西安的文化和南北非遗结合得这么好,既保留了传统,又有新意,年轻人都喜欢!”

林薇听得心里暖暖的:“谢谢您的认可,这都是我们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

“我们协会想跟你们深度合作!”王老师的语气格外认真,“西安还有很多非遗技艺,比如秦腔脸谱、户县农民画,我们想请你们把这些元素也融入文创,再联合办一场‘西安非遗+南北文创’的线下展,让更多人了解西安的文化记忆!”

林薇激动得声音都有点发颤:“当然愿意!这正是我们‘城市记忆’系列的初衷!”

挂了电话,她立刻把消息分享给两地团队,所有人都沸腾了。张弛一拍桌子:“线下展?太酷了!到时候我要现场表演‘南北陕’三地方言吆喝,保证把人气拉满!”

顾妍也跟着起哄:“我要带着阿婆做的桂花糕去西安,让西安的朋友尝尝江城的味道,再学学秦腔,说不定能出个‘秦腔版桂花糕吆喝’!”

李萌红着脸说:“我想跟王老师学皮影戏,把皮影戏的动态感融入铜铃设计,说不定能做个会‘动’的文创!”

周浩推了推眼镜,已经开始规划:“我先对接西安的场地和物流,再做个详细的合作方案,把非遗技艺学习、文创设计、线下展流程都安排好。”

江屿端着一盘切好的蔓越莓饼干走进来,放在竹编桌上,笑着说:“看来下一站,我们要去西安了。”他看着林薇眼里的光,补充道,“我已经查好了西安的非遗资源和天气,还联系了当地的设计工作室,到时候可以协助我们采风。”

林薇拿起一块饼干,甜香在嘴里化开,心里满是踏实与感动。她看着屏幕里一张张兴奋的笑脸,再看看身边温柔支持的江屿,突然想起创业初期,四个人挤在江城老巷的小屋里,对着一堆铜丝和剪纸,畅想着“让非遗活起来”的梦想。如今,这个梦想不仅实现了,还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从南北双城到西安古城,从线上文创到线下展会,这条路越走越宽,越走越亮。

傍晚时分,夕阳把海棠院的青石板染成了蜜糖色,江城的老槐树下也落满了余晖。两地团队的线上会议还在继续,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着西安之行的细节,从采风路线到文创设计,从线下展布置到互动环节,每个人都积极献策,眼里满是对未来的期待。

张弛突然说:“等忙完西安的事,我们去成都吧!我想吃火锅,还想把蜀绣和川剧脸谱做进文创!”

顾妍立刻接话:“我想去苏州!学苏绣,逛园林,做‘苏州园林记忆’系列!”

周浩笑着补充:“我们可以搞个‘非遗文创巡礼’,走遍全国,把每个城市的文化记忆都留下来。”

林薇看着大家热烈讨论的样子,嘴角忍不住上扬。她知道,爆款的背后,不仅是文创的魅力,更是团队融合的力量,是文化传承的温度。而这份力量与温度,终将带着“小薇文创”的初心,走向更多城市,让更多沉睡的非遗技艺,在南北融合的创新里,绽放出属于新时代的光彩。

要不要我帮你补充一段西安采风的具体场景,加入林薇向王老师请教皮影戏技艺、张弛学唱秦腔闹笑话、团队碰撞出“动态文创”新灵感的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