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暴富的乌龙恋 > 第228章 双城联动得尝试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海棠院的晨光刚漫过青石板,江屿就捧着笔记本蹲在竹编桌旁,笔尖在纸上飞快游走,勾勒出密密麻麻的线条。林薇凑过去看时,纸上已经画好了两个并列的直播间草图,一个标着“北京海棠院”,一个写着“江城老巷”,中间用带着铜铃纹样的箭头连在一起,像架起了一座跨越千里的小桥。

“你这是……”林薇指尖点在草图上,眼里满是好奇。

江屿抬头笑了笑,笔尖在两个直播间中间画了个圈:“咱们的‘双城记’系列火了,不如趁热打铁,搞一场‘双城直播’。北京这边展示胡同文化、景泰蓝掐丝,江城那边主打老巷风情、苏绣竹编,两地实时联动,让观众一边看北京的红墙海棠,一边赏江城的青瓦槐树,多有画面感。”

他说着,指尖划过草图:“直播时可以设置互动环节,比如让两地观众猜对方城市的非遗小知识,猜对了送‘双城记’铜铃小样;还能让顾妍和张弛现场pK‘吆喝’,一个用江城方言喊卖桂花糖,一个用京腔推销茯苓饼,肯定热闹。”

林薇眼睛瞬间亮了,拍着桌子叫好:“这个主意太妙了!既能展示南北文化差异,又能突出‘融合’的核心,还能给‘双城记’系列做宣传,一举三得!”

消息发到两地团队群里,瞬间炸了锅。顾妍的语音带着破音的兴奋:“直播?pK吆喝?这我拿手啊!我连夜练江城方言版吆喝,保证把张弛那小子比下去!”后面还跟着个拍桌子的表情包。

周浩紧随其后发来文字:“我已经对接了直播平台,申请了‘非遗双城记’专题推荐位,数据监测工具也准备好了,能实时统计观看人数和互动率。”

李萌的语音软乎乎的,还带着点小紧张:“我……我可以在江城直播间展示刻铜铃,还能教观众简单的剪纸技巧!就是不知道镜头会不会拍不好细节……”

张弛直接发了段京腔语音:“顾妍姐你可别吹了!咱老北京的吆喝可是祖传的,一嗓子能喊透三条胡同,到时候让你知道什么叫‘穿透力’!薇姐,江哥,北京直播间就设在海棠院天井,我把赵爷爷请来露一手掐丝,再挂两串铜铃当背景,氛围感直接拉满!”

筹备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北京这边,张弛把海棠院的天井布置得年味十足:海棠树枝上挂满了红灯笼和剪纸,竹编桌摆上景泰蓝工具、铜铃样品,还特意搬来个小马扎,给赵爷爷留了c位;李雪负责调试设备,反复测试收音效果,生怕鸽哨声或胡同吆喝声盖过主播的声音;陈瑶写了满满三页互动脚本,连“观众问起铜铃制作周期该怎么答”都标得清清楚楚。

江城那边更热闹。顾妍把工作室门口的老槐树下收拾出来当直播间,挂起蓝印花布,摆上阿婆的竹编篮、苏掌柜的金银花,还有刚蒸好的桂花糕,香气隔着屏幕都快溢出来;周浩架起多机位镜头,一个拍全景,一个拍李萌刻铜铃的特写,还有一个专门对准老巷的青石板路;李萌特意换了件绣着槐树叶的浅蓝色连衣裙,提前练了好几遍剪纸演示,手指都快磨出茧子。

直播当天下午两点,两地直播间准时上线。林薇在北京当主主播,穿着米白色衬衫,胸前别着“双城记”铜铃挂件;江屿坐在她旁边,负责实时对接江城团队,偶尔补充几句专业讲解;张弛站在旁边,手里拿着个小铜铃,时不时用京腔喊一嗓子:“哎——直播间的家人们,咱这‘双城记’铜铃,一面是江城烟雨,一面是北京胡同,现在下单送剪纸小样,数量有限,先到先得喽!”

江城直播间里,顾妍穿着红色卫衣,扎着高马尾,活力四射地对着镜头挥手:“家人们下午好!我是你们的‘桂花糖代言人’顾妍!你们看我身后的老槐树,都有上百年历史了,林姐小时候还在树下捡过槐花瓣呢!”她拿起一块桂花糕,对着镜头咬了一大口,含糊不清地说,“这是阿婆刚蒸的,甜而不腻,配着江城的金银花茶,绝了!现在下单文创礼盒,直接送同款桂花糕,让你们尝尝江城的味道!”

李萌坐在旁边,手里拿着刻刀和铜片,温柔地说:“大家好,我是李萌。接下来我教大家刻一个简单的槐树叶纹样,先描线,再用刻刀轻轻划……”她的动作细腻流畅,镜头特写里,铜片上的槐树叶渐渐成型,弹幕瞬间刷起一片“好厉害”“手好巧”。

最精彩的当属“南北吆喝pK”环节。张弛清了清嗓子,双手拢在嘴边,京腔洪亮又有韵味:“铜铃响,胡同逛,南北风物齐亮相!景泰蓝,苏绣亮,双城记忆心里藏——哎,走过路过别错过喽!”

顾妍不甘示弱,扯着嗓子用江城方言喊:“桂花甜,铜铃响,老巷文创传四方!剪纸巧,竹编靓,买份好礼送爹娘——快来下单哟!”

两地吆喝声隔着屏幕碰撞,弹幕笑得一片沸腾:“哈哈哈哈张弛哥的京腔太地道了,像老北京胡同里的叫卖声!”“顾妍姐的方言吆喝好魔性,我都跟着学会了!”“求双语字幕,南方人表示没听懂北京吆喝的后半句!”

江屿适时抛出互动问题:“家人们,你们知道北京景泰蓝的主要工序有哪几步吗?答对的朋友抽三位送‘双城记’迷你铜铃!”

林薇接着补充:“再问一个江城相关的,江城老巷里最有名的手工技艺是什么?大家把答案打在公屏上!”

弹幕瞬间刷屏,答案五花八门,有对有错。江屿和林薇一边公布答案,一边抽奖,直播间人气越来越旺,观看人数蹭蹭往上涨,很快就突破了十万。

更让人惊喜的是,很多观众开始在弹幕里分享自己家乡的故事。有成都的观众说:“我们成都有蜀绣和盖碗茶,什么时候能和成都联动呀?”有苏州的观众发:“苏州园林和苏绣也很有名,求做‘苏州记忆’系列!”还有西安的观众留言:“西安的兵马俑、皮影戏,能不能加入你们的文创?”

看着满屏的家乡故事,林薇突然眼睛一亮,对着镜头激动地说:“家人们!你们的分享太让我感动了!其实不止北京和江城,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文化记忆,有独特的非遗技艺!我突然有个想法,我们接下来要做一个‘城市记忆’系列文创,把每个城市的特色元素都融入铜铃、剪纸、笔记本里,让每个城市的故事都能被看见、被记住!”

她的话音刚落,弹幕瞬间炸了:“支持!太期待了!”“求做我的家乡!我是青岛的,想看到栈桥和啤酒瓶元素!”“希望能把我们家乡的皮影戏做进文创里!”

江城直播间里的顾妍也跟着起哄:“这个主意太棒了!林姐,我已经开始查各个城市的特色元素了!”

周浩推了推眼镜,对着镜头说:“大家可以把自己家乡的特色技艺、地标建筑打在公屏上,我们会收集整理,优先做呼声最高的城市!”

直播持续了两个小时,结束时观看人数已经突破了三十万,订单量比平时翻了三倍,“城市记忆”系列的预约人数也超过了五千。

关掉直播设备,海棠院的团队都累得瘫坐在椅子上,却个个脸上带着笑意。张弛喝着矿泉水,语气里满是骄傲:“我的天!三十万人观看!我这辈子都没被这么多人盯着看过!”

李雪翻着弹幕截图,笑着说:“好多观众都在催‘城市记忆’系列,还有人给我们发了家乡的照片,太热情了!”

林薇靠在江屿肩上,心里满是激动与笃定。这场双城直播,不仅是一次成功的宣传,更是一次意外的文化碰撞。它让她明白,“小薇文创”的意义,从来不止于南北文化的融合,更在于连接每个城市的记忆,让更多小众的非遗技艺被看见、被传承。

江屿轻轻握住她的手,指尖传递着温暖:“你看,梦想总是会不断生长的。从江城老巷到北京胡同,再到全国各个城市,我们的路会越走越宽。”

林薇点点头,眼里闪着坚定的光。她知道,这场双城联动的尝试,只是一个开始。未来,她会带着团队,走遍更多城市,收集更多故事,让“城市记忆”系列文创,成为连接全国各地文化的桥梁,让每个城市的独特魅力,都能在非遗文创里,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