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城记”铜铃样品的最后一道鎏金工序刚收尾,海棠院的东厢房就飘起了淡淡的松香油味,混着海棠花的甜香,透着股忙活后的踏实。林薇坐在工作台前,手里捏着块细砂纸,正小心翼翼地打磨样品边缘的鎏金纹路,指尖蹭得发亮。阳光透过窗棂落在铜铃上,水墨的氤氲、剪纸的利落、景泰蓝的鲜亮层层叠叠,晃得人眼晕,她却越看越喜欢,嘴角的笑意就没下来过。
张弛瘫在旁边的竹编椅上,揉着发酸的手腕,嘴里还在念叨:“总算搞定了!这掐丝比我二舅烙饼还费劲儿,不过成品是真绝,等批量生产了,我高低给我七大姑八大姨每人送一个,让她们知道咱也能做‘文化人’!”
李雪正在给样品拍照,闻言忍不住笑:“张弛哥,你这是想借铜铃‘光耀门楣’啊?回头我把你剪废的红纸贴在工作室墙上,让大家看看你‘从手残到大神’的蜕变史。”
“别介啊!”张弛立刻坐起来,伸手去抢李雪的相机,“那些都是黑历史,得销毁!再说了,我这进步不得归功于薇姐的指导和赵爷爷的真传?”
林薇被他俩逗得直笑,手里的砂纸都慢了半拍。刚想开口调侃,口袋里的手机突然震动起来,屏幕上跳跃着“江屿”两个字,备注后面还跟着个小小的铜铃表情包,是她特意设置的。
她笑着接起电话,指尖划过屏幕的动作都带着点温柔:“喂,忙完啦?”
“嗯,刚结束一个项目对接。”江屿的声音透过听筒传来,低沉又悦耳,带着点笑意,“我在胡同口,跟着导航绕了两圈,还是没找到海棠院的具体位置,你这院子藏得够深啊。”
林薇猛地一愣,手里的砂纸“啪”地掉在工作台上,声音都拔高了八度:“你说啥?你在胡同口?”
“不然呢?”江屿的语气带着点狡黠,“难不成我隔空给你送惊喜?”
“你怎么不提前说一声!”林薇又惊又喜,心跳得飞快,抓起搭在椅背上的外套就往外跑,裙摆扫过工作台,带得几张剪纸样稿飘了起来,“等着我,我马上来接你!”
张弛和李雪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讶。“江哥来了?”张弛立刻蹦起来,“那必须得隆重迎接啊!我去把院门口的铜铃门帘整理一下,别让江哥觉得咱这儿乱糟糟的!”
李雪也跟着起身:“我去泡壶好茶,江哥喜欢喝的龙井,上次你带来的还剩点。”
林薇一路小跑穿过天井,脚下的青石板被踩得“哒哒”响,枝头的铜铃被风一吹,“叮铃哐当”地响个不停,像是在跟着她一起雀跃。刚冲出院门,就看到胡同口的老槐树下,江屿正站在阳光里,穿着件她去年给他买的浅灰色衬衫,袖口挽到小臂,露出结实的小臂线条。他脚边放着一个银色行李箱,旁边还堆着四个印着“小薇文创”logo的大纸箱,箱子上贴满了江城到北京的快递标签,边角被磨得有点毛糙,一看就是一路辗转过来的。
阳光落在他身上,把他的头发染成了浅金色,眉眼弯弯的,带着她最熟悉的温柔笑意。林薇心里一热,脚步都没停,直接扑进了他怀里,胳膊紧紧地抱住他的腰,脸颊贴在他的衬衫上,闻到了熟悉的洗衣液味道,还混着淡淡的槐花香——那是江城老巷特有的味道,让她瞬间想起了工作室窗外的老槐树。
“你怎么突然来了?”林薇的声音带着点哽咽,还有点撒娇的意味,“都不提前告诉我,我好去接你啊。”
江屿轻轻拍着她的后背,下巴抵在她的发顶,声音温柔得能滴出水:“想给你个惊喜。知道你最近忙着‘双城记’样品,肯定没好好吃饭,也没好好休息,就想着过来看看你。”他低头,鼻尖蹭了蹭她的额头,“而且,我也想亲眼看看,我们的设计师熬夜熬出来的成果,到底有多惊艳。”
林薇抬起头,看着他眼里的宠溺,脸颊有点发烫,伸手捶了他一下:“就知道取笑我。”她转头看向那些大纸箱,好奇地问,“这里面都是什么啊?这么多。”
“都是江城团队给你的礼物。”江屿笑着弯腰,拎起一个最上面的纸箱,“顾妍说,你在北京肯定想念家里的味道,让我给你带了她妈妈做的牛肉辣酱,还有一大包你爱吃的桂花糖;周浩给你带了他爷爷种的龙井,说比北京买的正宗;萌萌收集了一沓老巷的新照片,有春天发芽的老槐树,还有苏掌柜药铺门口新开的金银花,让你想家的时候看看;还有阿婆,特意蒸了两笼桂花糕,用保温箱装着,现在应该还热乎着。”
他一边说,一边打开纸箱给她看。最上面一层是用玻璃罐密封的牛肉辣酱,红亮的油光透过玻璃罐看得清清楚楚,标签上是顾妍手写的“林姐专属,拌饭拌面绝配”;下面是袋装的桂花糖,还是熟悉的牛皮纸包装,上面印着阿婆画的小铜铃;再往下,是一沓厚厚的照片,每张照片背后都有李萌娟秀的字迹,写着拍照的时间和地点:“3月15日,老槐树发芽啦”“3月20日,苏掌柜的金银花开花了”“3月25日,工作室门口的铜铃被风吹得好响”。
林薇一张一张地翻着照片,指尖拂过熟悉的场景,眼眶一下子就热了。她想起在北京快闪活动忙到深夜时,顾妍发来的微信;想起设计遇到瓶颈时,周浩远程发来的解决方案;想起想念江城时,李萌每天发来的刻铜铃小视频;还有阿婆每次打电话,都要叮嘱她“好好吃饭,别太累”。这些看似平常的牵挂,此刻都装在这些纸箱里,跨越千里,送到了她的面前,温暖得让她鼻尖发酸。
“还有这个。”江屿从行李箱侧袋里拿出一个小小的保温盒,递给她,“我亲手做的蔓越莓饼干,你以前说喜欢吃软一点的,我特意少烤了五分钟,应该合你胃口。”
林薇接过保温盒,指尖触到温热的盒身,心里暖融融的。她打开盒子,里面的蔓越莓饼干金黄金黄的,散发着浓郁的奶香味,还带着点蔓越莓的酸甜,正是她喜欢的口感。她拿起一块放进嘴里,软糯香甜的味道在嘴里化开,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砸在保温盒上,溅起小小的水花。
“怎么又哭了?”江屿赶紧掏出纸巾,替她擦眼泪,指尖轻轻擦过她的脸颊,语气带着点无奈的宠溺,“是不是不好吃?还是想家了?”
“好吃,特别好吃。”林薇吸了吸鼻子,哽咽着说,“就是太感动了,谢谢你们……”
“傻丫头。”江屿把她揽进怀里,轻轻拍着她的后背,“我们都是一家人,谢什么。你在前面打拼,我们自然要在后面给你撑腰。”
这时,张弛和李雪也跟着出来了。张弛手里还拿着个刚刻好的迷你铜铃,快步走到江屿面前,笑着递过去:“江哥!欢迎来北京!这是我特意给你刻的‘双城记’迷你版,一面是江城长江大桥,一面是北京故宫角楼,给你当纪念!”
江屿接过铜铃,轻轻一晃,清脆的响声传来,他笑着点头:“谢谢张弛,刻得真精致,我很喜欢。”
李雪也走上前,手里端着个茶杯:“江哥,这是龙井,用80度的水泡的,你尝尝。”
“谢谢李雪。”江屿接过茶杯,抿了一口,眼里满是赞许,“好茶,比我在北京买的确实正宗。”
“那是!”张弛立刻接话,“周浩哥特意叮嘱我,要用80度的水冲泡,还说第一泡要快冲快出,才能保留茶叶的香气。江哥,你这次来打算待多久?薇姐说你设计特别厉害,能不能给我们的‘双城记’系列提提改进意见?还有,我想请教你,怎么才能把掐丝的线条做得更流畅……”
张弛一开口就停不下来,像个好奇宝宝一样问个不停。江屿耐心地一一回应,语气温和又专业。林薇站在旁边,看着江屿和团队融洽互动的样子,心里满是踏实和幸福。
阳光渐渐西斜,把几个人的影子拉得长长的,落在胡同的青石板上。铜铃的轻响、张弛的提问、江屿的回应、李雪的笑声,还有远处传来的鸽哨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温暖而热闹的画面。
林薇低头看着手里的保温盒,又抬头看向身边温柔笑着的江屿,还有热情洋溢的团队伙伴,心里突然明白,所谓的幸福,不过就是这样——有牵挂的人,有并肩作战的伙伴,有跨越千里的惊喜,还有为了梦想共同努力的笃定。
她知道,江屿的到来,不仅是给她带来了家乡的味道和温暖的陪伴,更是给她注入了新的力量。而她,也会带着这份力量,在南北文化融合的道路上,继续坚定地走下去,让“小薇文创”的故事,在更多人的牵挂与支持中,绽放出更绚烂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