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归意识的回归与稳固,仿佛给整个躁动不安的宇宙场域注入了一剂强效稳定剂。
那片被暂时逼退的、来自深空边缘的冰冷注视,虽然并未完全消失,但其带来的那种令人窒息的压迫感显着减轻了。
它如同一个隐藏在迷雾后的庞大猎食者,依旧在徘徊、观察,但似乎对那个刚刚展现出顽强生命力、甚至带着一丝“棘手”特性的目标,暂时失去了立刻扑杀的欲望。
威胁并未解除,只是从即时的毁灭,变成了悬而未决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而在“虚无之潮”内部,那股被念归巧妙引导而消耗甚巨的排异反应,如同被抽走了核心的混乱军队,虽然依旧弥漫着敌意,却再也无法组织起有效的、集中的攻击。
它们化作了一些零散的、充满负面情绪的暗流,在混沌的意识之海中穿梭,却已无法撼动念归以“家”为基石重新构筑的沟通桥梁。
念归的意识,如同经历了一场暴风雨洗礼后的幼苗,虽然稚嫩,根系却扎得更深,对阳光(来自家人与星海共鸣的温暖)和雨露(来自混沌本身的好奇与回应)的感知也变得更加敏锐。
她不再急于求成,不再试图一次性“说服”或“覆盖”这片庞大的混沌意识。
她开始像一位极有耐心的园丁,或者说,像一位温柔的母亲引导蹒跚学步的孩子。
她将来自各文明的记忆碎片,尤其是那些关于“创造”、“发现”、“喜悦”与“爱”的片段,精心挑选出来,化作一个个生动的、充满情感色彩的“故事泡泡”,轻轻推送进那片闪烁的微光之中。
她展示一个原始文明第一次发现火种时,那围绕篝火跳跃的舞蹈与脸上的敬畏与欢欣。
她传递一个艺术文明谱写出撼动灵魂的乐章时,那创作者内心澎湃的激情与无数聆听者感动的泪水。
她分享一个科技文明首次解开生命密码时,那研究员眼中闪烁的、如同看到神迹般的震撼与狂喜。
而所有这些故事的背景音,或者说其情感基调,始终萦绕着来自段子昊的“守护”、吴佑楠的“包容”和段忆唐的“探索欲”。
家的力量,成为了她解读宇宙、沟通混沌的“母语”。
渐渐地,那一片片闪烁的微光不再仅仅是被动地接收。它们开始产生微弱的“回应”。
一些简单的、模糊的“情绪波纹”开始反馈回来——对篝火舞蹈的好奇,对动人乐章的微微“震颤”,对生命奥秘的一丝“困惑”与“兴趣”。
这种回应极其原始,甚至难以称之为“意识”,更像是一种本能的共鸣。但这对念归而言,已是弥足珍贵的进展。
这证明“虚无之潮”并非绝对的死寂与毁灭,它内部确实蕴含着向“生”与“序”转化的潜在可能,就像一片富含养分的广袤冻土,只等待合适的种子与温度。
“它在学习……” 念归的意识中升起明悟,带着一丝疲惫却真实的喜悦,“虽然缓慢,虽然笨拙……但它确实在‘感受’。”
她开始尝试更进一步的引导。她不再仅仅展示美好的片段,也开始小心翼翼地引入一些关于“挫折”、“失去”与“悲伤”的记忆。
一个文明因内斗而衰落的教训,一个物种因环境剧变而灭绝的悲歌,一个个体在追求真理道路上孤独的坚持……
她同步传递的,是面对这些负面经历时,生命和文明所展现出的“韧性”、“反思”与“在废墟上重建”的勇气。
而家人给予她的、那种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知道有归处的安全感,成为了诠释这种“韧性”的最有力注脚。
这个过程,如同在冰面上小心翼翼地凿开第一个孔,缓慢,艰辛,却充满了开创性的意义。
然而,无论是念归,还是通过“心锚”系统隐约感知到这一切的段家三人,或是密切关注着态势的伊莎和各文明高层,都清楚地意识到一个严峻的问题——
速度太慢了。
“虚无之潮”的体量太过庞大,其本质与现有宇宙法则的差异如同天堑。
念归这种“水滴石穿”式的沟通与引导,或许需要耗费千年、万年,甚至更久的时间,才能看到真正意义上的“融合”曙光。
而宇宙中潜藏的其他危机(比如那并未远去的深空注视),以及内部可能再次凝聚的排异反应,是否会给他们这个时间?
“家园号”内,段子昊看着屏幕上虽然稳定但进展缓慢的数据,眉头深锁:“照这个速度,念归要独自在那里支撑多久?她的身体和精神,能承受得住吗?”
吴佑楠的脸上也写满了担忧:“我们不能让她一直这样孤军奋战……必须找到加速这个过程的方法。”
忆唐揉着发胀的太阳穴,眼中布满了血丝:“理论上,如果能汇聚更强大的、倾向于‘秩序’与‘生命’的心灵能量,或许能加快‘催化’过程。但……到哪里去找这样的能量源?我们一家人的力量,几乎已经到极限了。各文明舰队的共鸣,虽然宏大,但过于分散,不够聚焦……”
就在这希望的曙光与现实的沉重交织之时,伊莎的声音再次通过加密频道传来,带着一丝前所未有的凝重:
“念归小姐的沟通方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证实了‘情感引导’路线的可行性。但正如你们所担忧的,效率是当前最大的瓶颈。”
她顿了顿,光构成的影像似乎闪烁了一下,仿佛在调取某种极其古老甚至带有禁忌意味的档案。
“星辉文明在最终沉睡前,曾对宇宙的‘心能’(心灵能量)分布进行过最后一次大规模测绘。”
数据显示,在‘虚无之潮’目前覆盖区域的……深处,靠近其理论上‘起源奇点’的区域,检测到过一个极其微弱、但本质层级高得难以想象的‘心能’波动残留。其属性……并非纯粹的混沌与毁灭,反而带着一种……类似于‘悲伤’与‘等待’的奇异特质。”
这个消息,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了一颗石子。
“起源奇点?悲伤与等待?” 忆唐猛地坐直身体,作为科学家,他对这种未知充满了本能的好奇与警惕,“那是什么?某个被‘虚无之潮’吞噬的古老文明留下的印记?还是……”
伊莎的影像摇了摇头:“无法确定。
当时的扫描极其模糊,且受到强烈干扰。星辉文明也未能对其进行深入探查,只能将其标记为‘未解之谜-001’。但可以肯定的是,那股残留的‘心能’极其古老,甚至可能……与‘虚无之潮’本身的诞生有关。”
“如果,” 段子昊沉声开口,目光锐利,“如果我们能找到这个‘心能残留’,理解它的本质,甚至……借助它的力量,是否有可能从根本上加速念归的引导过程?”
“理论上存在这种可能性。” 伊莎谨慎地回答。
“但那片区域是‘虚无之潮’最核心、最不稳定的地带,其危险程度远超现在念归所在的边界。任何探测行为,都可能引发无法预料的剧烈反应。这或许……是一个比面对深空注视更加危险的选择。”
一边是缓慢但相对安全的漫长引导,一边是深入虎穴、寻找可能根本不存在的加速钥匙,却要冒着重启甚至激化矛盾的巨大风险。
新的抉择,如同沉重的阴云,再次笼罩在所有人的心头。
而在那片深邃的、连念归的意识都尚未触及的“虚无之潮”最深处,那缕被标记为“悲伤与等待”的古老心能,依旧在无尽的黑暗中,如同迷失的灵魂,微弱地、固执地闪烁着,仿佛在等待着什么,已经等待了亿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