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玄幻魔法 > 叶法善:以道镇唐,力挫西域异教 > 第36章 密召将士,夜聚秦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6章 密召将士,夜聚秦府

秦王府的后门隐藏在一片茂密的槐树林中,平日里鲜有人至,今夜却成了最繁忙的通道。戌时刚过,一队队身着黑衣的将士便借着树影的掩护,悄无声息地鱼贯而入。他们都是李世民麾下最精锐的玄甲军,每个人都经历过大小数十场战役,动作矫健如猫,脚步声轻得几乎听不见。

府内的灯笼都被罩上了黑布,只留一道细细的光缝,刚好能照清脚下的青石板路。巡逻的仆役都换成了带刀的侍卫,腰间挂着特制的铜哨,一旦发现异常便会发出急促的信号。整个秦王府像一头蓄势待发的巨兽,表面寂静,内里却涌动着惊人的力量。

正厅内,没有点烛火,只借着从窗棂透进来的月光照明。李世民背对着门口,站在一面巨大的大唐舆图前,舆图上用墨笔标注着各地的驻军和粮道,其中长安周边的布防被圈了又圈,墨迹已有些发黑。

随着一阵轻微的脚步声,尉迟恭、程知节、秦叔宝、侯君集等将领陆续走进来,每个人都脱下了沉重的盔甲,换上了便于行动的黑衣,腰间的兵刃却未曾离身。最后进来的是房玄龄和杜如晦,两人手里还拿着一卷密报,显然是刚从外面探查回来。

“殿下。”众人低声行礼,动作整齐划一,没有丝毫声响。

李世民转过身,月光勾勒出他棱角分明的侧脸,眼神比往日更加锐利。他没有看众人,而是指着舆图上的长安:“诸位,今夜召集大家前来,所为何事,想必不用本王多说。”他的声音不高,却像一块石头投入静水,在每个人心中激起涟漪,“太子李建成勾结妖僧阿罗憾,以孩童精血修炼血莲邪术,欲借今夜月蚀夺权。此事若成,长安将沦为人间炼狱,隋末的乱世惨剧,必将重演。”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看到的是一张张愤怒而坚毅的脸。尉迟恭攥紧了拳头,指节发白;程知节咬牙切齿,络腮胡都竖了起来;秦叔宝面色凝重,手已按在了腰间的剑柄上。

“我们跟随殿下出生入死,从太原打到长安,为的是什么?”李世民的声音陡然提高,“是为了让百姓不再流离失所,是为了让大唐能长治久安!可如今,有人要毁了这一切,要把我们用鲜血换来的太平,拖回战火纷飞的地狱!”

“绝不能让他得逞!”尉迟恭忍不住低吼一声,震得窗纸都微微颤动。

“对!绝不能!”程知节附和道,“殿下,您就下令吧!某这把刀,早就渴了!”

李世民抬手,示意众人安静。“李建成是太子,动他,便是叛‘上’。此事一旦失败,不仅是本王,在场的诸位,乃至家人,都将万劫不复。”他看着众人,“现在后悔,还来得及。”

“殿下说的是什么话!”秦叔宝上前一步,沉声道,“末将等跟随殿下多年,殿下的为人,末将等最清楚。您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大唐,为了百姓。若这也算‘叛’,那末将等甘愿同叛!”

“对!甘愿同叛!”众将齐声应和,声音不大,却透着不容动摇的决心。

李世民心中一热,眼眶微微发酸。这些人,跟着他吃过最糙的粮,睡过最冷的地,流过最烈的血,却从未有过一句怨言。有他们在,何愁大事不成?

他深吸一口气,走到案前,将一叠刻着“秦”字的令牌推到众人面前。“好!不愧是我大唐的好儿郎!今夜一战,凶险异常,但只要我们同心协力,定能扫清邪祟,还长安一个朗朗乾坤!”

“尉迟恭听令!”

“在!”尉迟恭上前一步,单膝跪地。

“你带一千玄甲军,埋伏在玄武门正门左侧的密林。待李建成进入瓮城,常何会发出信号,届时你立刻率军封锁正门,升起第二道闸门,断他与城外东宫侍卫的联系。记住,无论发生什么,绝不能放一个人出去!”

“得令!”尉迟恭接过令牌,起身时眼中燃烧着熊熊怒火。

“程知节听令!”

“在!”程知节大步上前。

“你带一百精锐,从西侧的排水道潜入玄武门城楼下方。待本王发出信号,你立刻率军突袭城楼,毁掉阿罗憾的锁魂阵阵眼。阿罗憾的邪术诡异,你务必小心,带足清心符,若不能力敌,便设法拖延,本王会尽快派人支援。”

“放心吧殿下!某定把那妖僧的坛给掀了!”程知节拿起令牌,掂量了两下,转身便走。

“秦叔宝听令!”

“在!”

“你带一千人,镇守玄武门后门。那里连接着天坛,是李建成退回东宫的唯一通道。你要做的,就是死守,哪怕战至最后一人,也绝不能让他过去!”

“属下遵令!”秦叔宝抱拳,眼神坚定如铁。

“侯君集听令!”

“在!”

“你带五十名擅长轻功的死士,伪装成东宫侍卫,混入玄武门的夹道。待李建成进入瓮城,你便率军控制两侧的弓箭手,夺下暗格中的刀斧手,配合正面进攻。”

“属下领命!”

众将领命离去,正厅内很快只剩下李世民、房玄龄和长孙无忌。房玄龄看着李世民,欲言又止。

“玄龄有话不妨直说。”李世民道。

“殿下,”房玄龄拱手,“常何虽是我们的人,但李建成生性多疑,今夜之事,恐有变数。臣已让人备好了后手,若事有不测,可从秦王府的密道撤离,直通城外的接应点。”

长孙无忌也道:“殿下,家中妻儿臣已安排妥当,若真有万一,也不会让他们落入敌手。”

李世民摇摇头,走到窗前,望着外面漆黑的夜空。月蚀越来越严重,月亮只剩下一圈微弱的红光,像一只嗜血的眼睛。“没有万一。”他语气平静,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今夜,我们只能赢。”

他转身,从墙上摘下自己的弓,那是一把牛角弓,弓身刻着细密的云纹,是当年平定窦建德时所得。“玄龄,你留在府中,坐镇指挥,若前线有任何异动,立刻通过密信传递。”

“臣遵令。”房玄龄躬身应道。

“无忌,你带人守住王府,防止东宫的人趁机偷袭。”

“是。”长孙无忌点头。

李世民最后看了一眼舆图,将其上的每一个细节都记在心里,然后大步走出正厅。府外,最后一批将士已集结完毕,他们沉默地站在黑暗中,像一把把即将出鞘的利剑。

李世民翻身上马,将牛角弓背在身后,拔出昭陵剑。月光洒在剑身上,反射出冰冷的光芒,照亮了他坚毅的脸庞。

“出发!”

一声令下,马蹄声再次响起,如同沉闷的鼓点,敲在每个人的心上。这支沉默的队伍,带着守护大唐的决心,带着同生共死的信念,向着玄武门疾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