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四合院:我是雨水表哥 > 第223章 大茂哥的金点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讨论完人才建设问题,李怀德看着与会众人,语气沉重而非焦灼:“同志们,成功带来了荣誉,也带来了新的挑战。部里从全局出发,抽调我们的骨干支援全国,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我们坚决拥护。”

他话锋一转,眉头微蹙:“但我也在思考两个问题。第一,如何能让我们实践基地这棵‘梧桐树’常青,持续吸引和留住‘金凤凰’,而不是昙花一现?第二,也是更迫切的,我们输出的技术和人员,若在其他单位因条件差异而‘水土不服’,影响了最终效果,这不仅是对国家资源的浪费,也可能让我们所有人的心血蒙尘。咱们还得议一议,找出一条既能服务全国,又能壮大自身的长远之道。”

短暂的沉默后,赵老师首先开口:“李厂长所虑极是。我们不能只输出人,更要输出‘方法’和‘规矩’。我认为,当务之急是将我们‘全流程自动化’项目中的经验,尤其是那些只可意会、难以言传的‘隐性知识’,系统性地整理、提炼,变成白纸黑字的‘显性知识’,进而争取将其上升为行业标准。”

他顿了顿,阐述道:“第一,编写一套《红星轧钢厂自动化系统技术规范》。这套规范要涵盖整个自动化系统的机械安装精度、电气布线、控制逻辑、调试步骤、日常维护规程等全套标准。要做到让一个具备基本技术的团队,拿着我们的规范,就能搭起系统的骨架。

第二,建立‘自动化系统故障案例库’。将我们联调阶段遇到的那些信号干扰、时序错乱、机械共振等问题,全部整理归档。每个案例都要详细记录故障现象、排查过程、根因分析、最终解决方案以及预防措施。这将是未来解决问题最宝贵的参考资料。

第三,制作‘标准化图纸与模块库’。把我们已经验证过的控制柜布局、接线图、传感器安装支架、接口定义等等,全部标准化、模块化。兄弟单位可以‘按图索骥’,快速复制系统的基础框架。”

赵老师意味深长地补充:“但是,最核心的控制算法优化参数、特殊的工艺诀窍,我们要作为‘核心机密’掌握在自己手里。让他们能用,但想用得最好、最精,离不开我们的深度支持。”

赵老师的话音刚落,王卫国紧接着发言,他年轻的面庞上满是跃跃欲试的神色。

他更侧重于“人”的能动性:“赵老师的办法是打好地基,但远水解不了近渴,现场救急还得靠人。我建议,组建一支精干的‘机动特遣队’,作为我们技术服务的‘快速反应部队’。”

他看着李怀德:“这支队伍,建议由一位像牛大群、邹章元这样经验丰富、能镇住场子的老师傅担任队长,再配备2-3名对系统软硬件都门儿清的技术骨干,加上1-2名我们联合培养的、理论基础扎实又了解现场的研究生。他们不仅要能快速诊断现场疑难杂症,还要有权在现场做出关键决策,更要有‘授人以渔’的能力,能就地培训对方的人员。”

刘星海教授点头道:“卫国这思路好,我看这支队伍平时扎根基地,参与研发,保持技术敏锐度。一旦有兄弟单位发出符合条件的紧急求援,或者接到上级调令,就能立刻携带标准化模块和故障案例库等资料,奔赴现场。”

李怀德也肯定道:“太好了,我们要把这种被动的、无休止的‘救火’请求,转化为有偿的技术服务,无论是换取人情、紧缺物资还是政策支持。同时,他们在外支援的过程,也是收集一线数据、发现新问题的宝贵机会,能反过来滋养我们自身的研发。”

汤渺教授又提出了一个补充:“特遣队主意很好,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在输出技术和人的同时,也要考虑输出‘核心部件’。”

她看向李怀德:“我建议,在确保我们自己项目需求的前提下,建立起‘核心模块’的小批量供给能力。比如,专门划出一条小生产线,能够额外生产一些强电控制模块、定制的传感器接口模块等关键元件。这些模块对外提供时,可以进行适当的封装和接口标准化,让兄弟单位拿回去就能即插即用,保证基本功能稳定,解决兄弟单位的燃眉之急,保证系统基础运行。”

李怀德听着连连点头,手指敲着桌面:“好!赵老师定标准,王卫国出尖兵,汤教授供弹药!思路都很好!但我们不能只当无私奉献的‘老好人’,咱们红星厂投入了这么多人力物力,在这一波波技术推广里,必须得到实实在在的回报,无论是技术上的反哺,还是资源上的补充,或者……”

这时,吕辰提出了一个战略性的建议:“李厂长,各位老师,我认为我们可以更进一步,把单纯的‘帮忙’,变成双向的‘合作’,从源头上管理外部需求,甚至引导行业潮流。”

他目光扫过墙上那幅巨大的项目进度图,仿佛在审视一个更宏大的棋盘:“首先,我们需要建立一套技术合作章程。明确界定什么样的请求属于政策性支援,我们义不容辞;什么样的技术难题需要有偿服务,具体如何计价;什么样的项目适合开展深度技术合作,共同研发。把规则定在前面,避免后续扯皮。”

吕辰继续道:“我们可以启动一个自动化技术培训计划,定期举办培训班,邀请兄弟单位的技术人员付费参加。这不仅能更高效地普及我们的技术,还能从中筛选出有潜力的合作伙伴,更能赚取培训费用,补贴基地开支。”

吕辰语气坚定:“最重要的是,我们要敢于提出‘红星标准’!我们要积极向部里建言,将我们制定的这套《技术规范》、《故障案例库》的核心框架,推广为行业推荐标准,乃至部颁标准。一旦成功,意味着全国钢铁行业的自动化改造,都将自动纳入我们的框架内。届时,其他单位的求援,将不再是简单的帮忙,而是寻求‘合规性咨询’和‘标准解读’,我们的行业地位将发生根本性的转变!”

吕辰的一番话,如同拨云见日,让李怀德豁然开朗。

他猛地一拍桌子,兴奋道:“好!太好了!小辰这番谋划,格局打开了!我们要的不是一时一地的得失,而是长远的话语权和领导地位!”

他斩钉截铁地部署道:“就这么办!综合大家的意见,我们立即成立一个‘技术推广与标准化办公室’,首要任务,就是把刚才讨论的这几条,迅速落实!”

“赵老师,你负责牵头组建标准编撰小组,尽快拿出《技术规范》初稿和案例库框架!”

“卫国,你负责物色人选,拟定‘机动特遣队’的组建方案和运作细则!”

“汤教授,你评估一下核心模块小批量生产的可行性和资源需求!”

“小辰,你负责起草《对外技术合作章程》和‘高级技术培训计划’方案,同时准备向部里提交关于推广‘红星标准’的建议报告!”

李怀德站起身,目光灼灼,充满雄心:“同志们,我们要通过这一套组合拳,让实践基地,不仅仅是技术创新的源头,更要成为全国钢铁工业自动化浪潮的规则制定者、核心模块供应商和技术总教练!要让每一个调令,每一次支援,都变成一次巩固我们行业领袖地位的契机……”

会议在昂扬的气氛中结束,一套旨在变被动为主动、化输出为引领的战略蓝图,就此铺开。

会议结束后,众人带着新的目标和斗志纷纷离去。

吕辰正收拾着桌上的笔记,就见李师兄和钱师姐两人互相推让了一下,最后还是钱师姐上前一步,叫住了他。

“吕辰师弟,留步。”

吕辰转过身,看到两人脸上都带着郑重和激动。

李师兄搓了搓手,一向沉稳的他此刻竟有些语塞,还是钱师姐接过话头,语气诚挚地说道:“吕辰,我和李师兄……我们俩,真的得好好谢谢你。”

李师兄连忙点头,声音因激动:“是啊,小吕学弟!要不是你在会上提出那个‘厂校联合培养研究生’的方案,还帮我们争取到了技术科的聘用和那个户口指标,我们俩这悬着的心,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落地。”

他顿了顿,看着吕辰,眼神里充满了感激:“这下好了,工作和学习能兼顾,组织上还给解决后顾之忧,我们这心里,算是彻底踏实了!这份情谊,我们记一辈子!”

吕辰看着这两位并肩作战、付出无数的师兄师姐,心中也颇为感慨,他笑着摆摆手:“李师兄,钱师姐,你们这话就见外了。咱们是一个战壕里滚出来的兄弟,你们的本事和付出,李厂长和刘教授都看在眼里。我不过是顺水推舟,说了几句该说的话而已。能让你们安心留下来继续做项目,对基地、对轧钢厂都是大好事。”

他看了看窗外渐暗的天色,热情地邀请道:“正好,我看今天大家开会都挺耗神,也别各回各家了。我叫上卫国、传志他们几个,咱们一起回我那儿,让我哥炒几个菜,咱们聚一聚,就当是提前为你和钱师姐庆祝了!”

李师兄和钱师姐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意动,能和大家一起分享这份喜悦,无疑是最好的庆祝方式。

钱师姐笑道:“那敢情好!正好我们也想看看雪茹嫂子了!”

吕辰当即行动,去基地叫上了王卫国、汪传志等几人。

213宿舍的兄弟们一听有聚餐,二话不说,就跟着吕辰一起走了出来。

一行人刚走出厂区大门,正准备往家走,就见许大茂一阵风似的冲了过来,脸上抑制不住的狂喜,红光满面,人还没到,声音就先到了:“哥儿几个!等等!天大的好消息!”

许大茂跳下车,激动地抓住吕辰的胳膊,脸涨得通红,压低声音但掩不住兴奋地说:“辰子!哥们儿行了!医院……医院那报告出来了,全好了!”

他用力拍了拍自己的裤兜,那里揣着检查报告,又挤眉弄眼地补充道:“这下我看谁还敢背后嚼舌根!哥们儿马上就能让我家老爷子抱上孙子!”

他用力拍着自己的胸脯,兴奋得有些语无伦次:“小燕知道了,指不定得多高兴呢!”

众人先是一愣,随即明白过来他指的是什么,纷纷露出笑容。

汪传志上前用力拍了拍许大茂的肩膀:“行啊,大茂哥!这可是大喜事!值得好好庆祝!”

许大茂看着眼前这一大帮人,又听说他们正准备去吕辰家吃饭,眼珠一转,大手豪气地一挥:“还回什么家做饭啊!怪麻烦嫂子的!今儿个我许大茂高兴,我做东!咱们去峨嵋酒家,吃大餐!必须给我这个面子!都去,都去!”

盛情难却,加上这确实是件值得庆贺的喜事,吕辰便笑着应承下来:“成!那就让大茂哥破费了!咱们今天就打打他的秋风!”

一行人转而浩浩荡荡地杀向峨嵋酒家。

许大茂熟门熟路地要了个雅间,点了一桌子硬菜。

席间,气氛热烈,大家纷纷举杯,恭喜许大茂身体康复。

王卫国笑着打趣:“大茂哥,你这可是双喜临门啊!我听说,你在工会也干得风生水起,都提了老干组的副组长了?”

许大茂脸上得意之色更浓,嘴上却谦虚道:“哎,就是个为人民服务的岗位,组织信任,咱就得多出力。”

但那眉飞色舞的样子,显然对这个新职务非常满意。

话题自然而然地转到了工作和生活上。

当得知钱师姐和李师兄不仅学业有成,还即将正式受聘为轧钢厂技术科的工程师,解决了北京户口时,许大茂更是连声道贺,直呼“了不得”。

酒过三巡,许大茂这个精明的属性又显露出来。

他关心地问:“李工,钱工,这工作定下来了,住房问题厂里怎么安排?等着分筒子楼,那可有的等了,排队的人海了去了。”

李师兄和钱师姐闻言一愣,他们倒是没想过这个问题,这年头,都是单位分配房子。

李师兄道:“大茂兄弟,这个有什么说法吗……”

许大茂点了一雪烟,吐了一口:“这说法可大了,厂里分配的房子,要么是筒子楼,不过那可都是干部才有机会,非常抢手,都不知道要等到什么时候。还有一种就是像普通工人一样,分到大杂院里,那家长里短的,可够烦了。”

钱师姐脸上也露出了一丝愁容:“大茂兄弟,你提起这个,可是有什么好办法?”

许大茂神秘道:“要我说啊,与其干等着,不如自己想想办法。”

汪传志受不了他这得瑟劲,追问道:“大茂哥,你就痛快点,有什么好办说出来,咱们李师兄和钱师姐也是敞亮人,忘不了你的好!”

许大茂这才说道:“嘿嘿,咱住的95号院知道不?旁边不远,有块白地,以前是个二进的院子,年头久了,又被战火毁过,一直荒着。街道办事处也没钱没力去重建,我看除了李工、钱工,你们兄弟几个也都是厂里的技术骨干,早晚也是轧钢厂的人,干脆联合向厂里申请,把这块地要过来自己盖房子,我看啊,有门儿!”

这话说出来,众人都是一怔。

吕辰眼睛一亮,立刻抓住了这个想法的精髓:“大茂哥这个主意妙啊!李师兄,钱师姐,卫国,国华,志国,长空,你们六个,未来都是厂里的骨干,一起向厂里打报告,申请那块地的使用权。然后咱们自己规划设计,二进院的土地,我看盖上两排小套房,围成一个院子,大家住在一起,相互还有个照应,岂不是比等着分筒子楼强多了?”

这个大胆的提议让在座的所有年轻人都心动不已。

自己盖房,按自己的想法打造一个家,而且还是和志同道合的伙伴们比邻而居!

王卫国首先表态:“我看行!咱们这么多人联合申请,分量足够,厂里肯定会重视。”

李师兄和钱师姐对视一眼,也看到了对方眼中的激动和憧憬。

钱师姐用力点头:“如果能成,那真是解决了我们最大的后顾之忧了!”

许大茂看着自己一个主意竟然引出了这么大的反响,也乐得合不拢嘴,仿佛已经看到了那片荒地上立起崭新的院落。

汪传志不服问道:“辰子,兄弟们都有房子了,我呢?”

吕辰白了他一眼:“你可是鞍钢的优秀子弟,确定能留在轧钢厂?”

汪传志一怅,他的鞍钢子弟身份,从沈青云团队到来没多久就被摸清了,如果不是还没毕业,说不准现在都和沈青云一起离开了。

王卫国安慰道:“传志,别难过,兄弟们都知道,无论在哪里,咱们都是好兄弟!”

汪传志也不是个伤春悲秋的人,很快就开心了起来。

雅间里,气氛很快热烈起来,话题从庆祝喜事,转向了对未来家园的美好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