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乡野奇途 > 第301章 新灶温粥与檐下晨光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301章 新灶温粥与檐下晨光

新婚第三日的晨光,是从窗棂的缝隙里钻进来的,像谁撒了把碎金,落在铺着红绸的炕沿上。哑女醒时,身边的位置已经空了,只余下点淡淡的体温,混着小虎身上常有的柴火气,暖得人心头发软。

她披了件靛蓝布衫起身,踩着绣着并蒂莲的新鞋往灶房走,刚到门口,就听见里面传来“叮叮当当”的声响。推开门一看,小虎正蹲在灶膛前添柴,鼻尖沾着点面粉,像只偷了面吃的花猫。

“醒了?”他抬头时,眼里的光比灶膛里的火还亮,“我学着熬了点小米粥,你尝尝看,比去年你做的差不差。”

灶台上的粗瓷碗里,盛着黄澄澄的小米粥,上面浮着层薄薄的米油,旁边摆着两个白胖的馒头,馒头顶上还捏着个歪歪扭扭的“囍”字。哑女走过去,指尖轻轻碰了碰碗沿,温乎乎的正好入口。

“放了点红枣,”小虎挠着头笑,脸颊还带着点红,“张婶说新媳妇得吃点甜的,吉利。”他说着,从怀里掏出块油纸包,打开来是块红糖糕,“这是李婶送的,说配粥吃最好。”

哑女拿起勺子,舀了口粥送进嘴里。小米熬得软糯,红枣的甜丝丝地渗在粥里,比去年冬天她病时,他笨手笨脚煮的那锅半生不熟的粥,好吃了不知多少倍。她想起那时他守在灶前,把粥熬得糊了底,却硬说“焦的养胃”,自己捏着鼻子喝了大半碗,现在想来,那点笨拙里藏着的暖,比此刻的红糖糕还甜。

“灶是新盘的,”小虎指着灶台,眼里带着点得意,“我请李伯帮忙盘的,比以前的大,能同时蒸馒头煮粥,你往后做饭就省劲了。”灶台上的瓷砖是他特意去镇上挑的,米白色的底子上印着小小的莲花纹,比旧灶的黑泥台面亮堂多了。

哑女伸手摸了摸灶台的瓷砖,冰凉的釉面下,能感受到灶膛里传来的热气。她记得盖新房时,小虎非要把灶房拓得大些,说“得让你有地方施展手艺”,那时他扛着青砖来回跑,汗珠子砸在地上,溅起的泥点沾了满身,却笑得比谁都欢。

院门外传来“吱呀”声,是张婶提着个竹篮进来,篮子里装着些新摘的青菜,还带着晨露的湿意。“给你们送点新鲜菜,”张婶把篮子往灶台上一放,笑着瞅了瞅小虎,“看来咱小虎是真长大了,都会给媳妇熬粥了。”

小虎的脸“腾”地红了,往灶膛里塞了块柴,火苗“噼啪”窜起来,映得他耳根更红。“婶子快坐,我再烧壶水。”他手忙脚乱地去搬板凳,差点被门槛绊了下,惹得张婶和哑女都笑出了声。

张婶喝着水,跟哑女唠起家常,说村里东头的王婆家新下了小猪崽,西头的李木匠要给儿子盖新房。哑女听着,手里剥着刚摘的青菜,指尖沾着的露水凉丝丝的,心里却暖烘烘的。她想起昨天回门时,娘拉着她的手说“小虎是个实在人,跟着他准没错”,那时她看着站在院门口,被弟弟们围着闹的小虎,忽然觉得,往后的日子就像这新盘的灶,定会烧得旺旺的。

“对了,”张婶忽然想起什么,从兜里掏出个布包,“这是你娘让我带给你的,说是什么老物件,得传给新媳妇。”布包里是个黄铜的长命锁,锁身上刻着“平安”二字,边角被摩挲得发亮,一看就有些年头了。

哑女接过锁,指尖抚过那些温润的刻痕,忽然想起小时候生病,娘就把这锁挂在她脖子上,说“戴着能驱邪”。如今娘把它传给自己,是盼着她往后的日子,能像锁上刻的那样,平平安安。

张婶走后,小虎把粥端到廊下的石桌上。晨光已经爬满了整个院子,照在新刷的院墙上,白得晃眼。檐下的红灯笼还没摘,被风吹得轻轻晃,红绸穗子扫过新挂的玉米串,发出细碎的声响。

“尝尝我蒸的馒头。”小虎把馒头递过来,上面的“囍”字被他捏得有点歪,却透着股认真的憨气,“面是新磨的,比去年的细,你肯定爱吃。”

哑女咬了一口,面香混着酵母的微甜在舌尖散开。她看着小虎坐在对面,阳光落在他的发梢上,镀上层浅金,忽然觉得,这新灶上的第一锅粥,这檐下的第一缕晨光,都带着种踏实的甜。就像这刚开头的日子,虽没有轰轰烈烈,却在一碗热粥、一个歪字馒头里,藏着数不清的暖,等着他们慢慢熬,细细尝。

饭后,小虎拿起扫帚要去扫院子,被哑女拦住了。她指了指灶台上的碗筷,又指了指自己,意思是“我来收拾,你歇着”。小虎却把扫帚往墙角一靠,拿起抹布说:“新媳妇哪能干活,咱娘说了,头三天得好好歇着。”

两人争着收拾时,抹布不小心掉在地上,滚出老远。小虎弯腰去捡,哑女也跟着伸手,指尖撞在一起的瞬间,两人都笑了。晨光从檐下漫进来,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交叠在刚扫过的青石板上,像幅被暖意浸透的画。

哑女知道,这新灶会煮出无数顿热饭,这屋檐会挡住无数次风雨,而身边这个人,会像此刻这样,陪着她把每个清晨都过成暖粥的温度,不慌不忙,却岁岁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