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乡野奇途 > 第265章 年三十的饺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年三十的晨雾还没散尽,哑女就已经在灶房里忙活开了。案板上排着两碗馅,一碗是白菜猪肉的,油星子浮在翠绿的菜末上,像撒了把碎金;另一碗是素的,粉丝、豆腐、香菇剁得细细的,混着点香油,香得人直咽口水。

“我来和面!”小虎搓着手走进来,袖子卷得老高,露出结实的胳膊。他往面盆里舀了三瓢新麦面,又慢慢往里加水,指尖在面粉里搅出一个个漩涡。“去年的面和硬了,饺子煮出来像石头,”他一边揉面一边笑,“今年我少放些水,保准软和。”

哑女蹲在灶前烧火,火光映得她脸颊发红。她看着小虎揉面的背影,胳膊上的肌肉随着动作起伏,面盆在他手里像个听话的孩子,渐渐被揉成光滑的面团。去年他也是这样揉面,却把水洒得满灶台都是,两人擦水时撞在一起,面盆差点摔在地上,现在想起来,面粉的白和他的笑还在眼前晃。

面团醒好时,太阳已经爬过了竹篱笆。小虎把面团揪成一个个小剂子,用手掌按扁,再用擀面杖擀成圆皮。他擀得不算圆,边缘还有点歪歪扭扭,却比去年强多了——去年他擀的皮,有的薄得像纸,有的厚得像饼,煮出来不是破了就是夹生。

“得转着圈擀,”哑女拿起一个剂子,示范给他看,擀面杖在她手里灵活得像条鱼,转着转着就成了张匀匀的圆皮,边缘还带着好看的波浪纹。小虎看得直点头,学着她的样子转擀面杖,果然擀得圆了些,只是额角挤出了层薄汗。

包饺子时,哑女的手像有魔法。她把馅放在皮中间,指尖一捏一折,就捏出了整齐的褶子,像朵含苞的花。小虎包的却像个小元宝,捏得死死的,生怕馅漏出来。“这样煮着结实,”他给自己找借口,却偷偷把包得最好的一个饺子往哑女那边推了推,“你尝尝这个馅咸不咸。”

哑女咬了一小口,猪肉的香混着白菜的甜在嘴里散开,咸淡正好。她冲小虎竖起大拇指,见他笑得露出两颗小虎牙,忽然想起去年包饺子,他非要往一个饺子里塞硬币,说“谁吃到谁来年发财”,结果那硬币太滑,煮的时候从皮里钻了出来,沉在锅底,两人捞了半天,最后笑着分吃了那碗“发财汤”。

“今年还塞硬币不?”哑女用指尖敲了敲案板,眼里带着促狭的笑。小虎赶紧摇头:“不了不了,去年差点把牙硌掉。”话虽这么说,他还是摸出个崭新的铜板,飞快地塞进一个饺子里,捏了个特别的褶子做记号,“就一个,图个吉利。”

灶上的水“咕嘟咕嘟”开了,冒着白汽。小虎端着饺子往锅里下,动作轻得像怕烫着它们。饺子在水里翻了翻,渐渐浮了起来,像一群白胖胖的小鱼。“得点三次水,”他念叨着,“去年点了两次就捞出来,里面还有点生。”

三次水点完,饺子终于煮好了。小虎用笊篱把饺子捞进盘里,热气腾腾的,白胖的身子上还沾着点水珠,像裹了层月光。哑女往小碟里倒了点醋,又加了半勺辣椒油,是去年秋天用红辣椒腌的,香得很。

张婶和李叔闻讯赶来时,饺子刚摆上桌。“闻着香味就来了,”张婶搓着手坐下,夹起一个饺子就往嘴里送,“比去年的好吃!皮软馅香,哑女这手艺越发好了。”李叔也点头,嘴里塞得满满的,含糊地说“这素馅比肉的还香”。

吃到一半,小虎忽然“哎哟”一声,从嘴里吐出个铜板,亮晶晶的沾着点油星。“我吃到了!我吃到了!”他举着铜板欢呼,像个得了糖的孩子。哑女看着他兴奋的样子,偷偷把自己碗里那个带特别褶子的饺子夹给了他——她早就认出了那个记号,却故意没说。

窗外的鞭炮声“噼里啪啦”响起来,是村里的孩子们在放小炮仗。小虎把铜板擦干净,塞进哑女手里:“给你,你拿着更吉利。”哑女攥着温热的铜板,看着他被饺子烫得直吸气的样子,忽然觉得这年三十的饺子,比去年的更暖,因为馅里不光有肉有菜,还有藏不住的惦念,像那枚铜板,沉在心底,发着光。

吃完饺子,小虎去贴春联,哑女站在旁边递浆糊。红底黑字的春联映着白雪,格外鲜亮。“今年的春联是王秀才写的,”小虎踩着板凳贴横批,“比去年我写的歪歪扭扭的强多了。”哑女抬头看他,见他的影子和春联的影子叠在一起,像幅最热闹的画,忍不住笑出了声。

鞭炮声还在响,灶房的热气还没散,碗里的醋香混着饺子的暖,把这年三十的午后填得满满当当。哑女摸着手里的铜板,忽然明白,日子就像这饺子,要慢慢包,细细煮,才能煮出最暖的味,里面藏着的,都是说不尽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