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乡野奇途 > 第261章 雪夜缝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雪粒子敲打着窗棂,发出细碎的声响,像谁在窗外撒了把碎盐。哑女坐在油灯下,手里捏着针线,面前摊着块靛蓝色的粗布——是小虎的旧褂子,袖口磨破了个洞,下摆也撕开了道口子,是白天在菜窖搬白菜时勾到木茬子弄的。

油灯的光昏黄,映得她的侧脸毛茸茸的。她把褂子铺在膝盖上,用手指摩挲着破口处,线头乱糟糟的,像堆没梳顺的草。去年冬天,小虎的袄子也磨破过,她急着缝,针扎进了指尖,血珠滴在布上,他当时一把抢过袄子,说“我自己来”,结果缝得歪歪扭扭,穿在身上像挂了面破旗,被张婶笑了好几天。

“还没睡?”小虎从外面进来,带着一身寒气,把手里的柴禾往灶膛里添了添,火光“腾”地窜起来,映得他眉眼发亮,“我以为你早睡了呢。”他凑过来看,见她在缝自己的褂子,伸手就要抢,“我明天找王婶补吧,你眼神不好,费劲儿。”

哑女把他的手打开,指了指破口,又指了指自己的眼睛,意思是“我看得见”。她拿起剪刀,把毛边剪齐,又从针线笸箩里挑了根同色的线,穿进针眼。线是前几日刚纺的,靛蓝色,和褂子一个色,不细看几乎瞧不出来。

小虎蹲在她对面,手撑着下巴看。油灯的光落在她睫毛上,投下淡淡的影子,像蝶翅停在眼睑上。她缝得慢,针脚却匀,一针一线都扎在该扎的地方,不像他,缝两针就歪到天边去。“你这手艺,比王婶还好。”他说,身音被灶膛的火烘得暖融融的,“去年那件棉袄,要是你缝,张婶就笑不着我了。”

哑女嘴角弯了弯,没抬头,手里的针穿过布面,带出细细的线。她记得去年那件棉袄,他穿了没几天,线就松了,棉絮从破口处钻出来,像朵白花花的云。她当时没说啥,夜里悄悄拆了重缝,把松掉的线都换成新的,还在里面加了层新棉,他穿上时愣了愣,说“咋变厚实了”,她只笑了笑,没告诉他。

雪下大了,窗外的世界渐渐白了,连院外的老槐树都裹上了层白绒。小虎往灶膛里又添了根柴,噼啪的燃烧声里,他忽然说:“开春咱去镇上扯块新布吧,给你做件新褂子,你那件都洗得发白了。”哑女手里的针顿了顿,摇了摇头,指了指他的褂子,意思是“先把你的补好”。

他看着她认真的样子,忽然想起春天播种时,她也是这样,把每粒种子都摆得整整齐齐;夏天纳鞋底,针脚密得像筛子眼;秋天晒谷,她总把谷堆拍得方方正正。她做啥都慢,却啥都做得扎实,像院里的老井,看着不起眼,水却甜得很。

“好了。”哑女把最后一针缝完,打了个结,用牙咬断线头,把褂子递给他。破口处被补得平平整整,针脚细密,不仔细看,真瞧不出补过的痕迹。

小虎接过来,往身上比了比,大小正合适。他摸了摸补好的地方,硬挺挺的,不像王婶补的那样软塌塌。“明儿穿这个去给张叔送白菜,让他瞧瞧,我媳妇的手艺比王婶强多了。”他说得大声,耳朵却红了。

哑女嗔怪地看了他一眼,收拾起针线笸箩。灶膛的火渐渐小了,只剩些火星子,屋里的光暗了些,却更暖了。她抬头看向窗外,雪还在下,把整个院子都盖得严严实实,像盖了床厚棉被。

“睡吧,”小虎拿起褂子,叠得整整齐齐,“明早起来,咱堆个雪人,就堆咱俩的样子,你说好不好?”

哑女点点头,吹灭了油灯。黑暗里,她能听见他的呼吸声,和窗外雪落的沙沙声,像首温柔的歌。这冬夜虽冷,却因这点灯火、这件缝补的褂子,变得格外踏实——日子就像这破了又补好的衣裳,难免有磕磕绊绊,可只要一针一线用心缝补,总能暖融融地穿在身上,走过一个又一个寒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