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乡野奇途 > 第221章 元日踏雪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初一的雪是后半夜落的,天亮时推开门,院墙外的路已经被埋了半尺深,踩上去“咯吱”响,像咬着块冻得发硬的糖。小虎把新做的棉鞋往雪地里踩了踩,鞋底的麻线纳得紧实,没渗进半点雪水:“走,去给张婶李叔拜个年,昨儿就说好了的。”

哑女拎着个竹篮跟在后面,里面装着昨晚蒸的糖馍和炸丸子,盖着块蓝布,挡住了雪沫子。她的棉鞋是小虎前几日连夜纳的,鞋头绣着朵小小的桃花,针脚虽歪,却比去年的旧鞋暖和多了。“慢点走,”她拽了拽小虎的袖子,指着前面的冰面,“昨儿的雪化了又冻上,滑得很。”

小虎回头笑了,弯腰把她的围巾系得更紧些:“放心,我扶着你。”他的手掌粗糙,却暖得像揣了个小炭炉,牵着她的手往张婶家走。雪光晃得人睁不开眼,远处的屋顶像盖了层厚厚的白棉被,烟囱里冒出的烟直直地往上飘,在蓝天上扯出淡淡的线。

张婶家的院门虚掩着,里面传来孩子的笑闹声。小虎推开门喊了声“婶子,拜年了”,就见张婶的小孙子举着根麦芽糖跑出来,看见竹篮里的糖馍就直咂嘴:“小虎哥,这是甜馍不?我娘说昨儿你们蒸了半夜。”

“可不是,”张婶系着围裙从屋里出来,手里还拿着块刚切的腊肉,“快进屋烤烤火,外面冻得慌。”她接过竹篮,往哑女手里塞了把花生,“新炒的,脆得很,带回去给小虎下酒。”

屋里的火盆烧得正旺,炕上铺着新换的褥子,绣着鸳鸯戏水的花样。李叔也在,正坐在炕边抽旱烟,见了他们就笑:“来得早!我刚还说,这雪天你们怕是要晚些来。”他往火盆里添了块炭,“今年的雪比去年大,瑞雪兆丰年,开春的麦子准长得好。”

哑女往炕桌上端糖馍,张婶的小孙子抢了个最大的,咬开个小口,糖汁顺着嘴角往下流,他舌头舔了舔,含糊地说“比我娘做的甜”,逗得满屋子人都笑。小虎坐在炕边剥花生,忽然想起去年初一,也是这样的雪天,他们来拜年,张婶给了块腊肉,回去炖了锅萝卜,香得他连汤都喝了个精光。

“前儿去镇上,见布庄进了批新花布,”张婶给哑女倒了杯热茶,“水绿色的,上面绣着兰草,我看着衬你,等过几日雪化了,去扯几尺做件新衫。”

哑女脸微红,摇摇头,指了指小虎的旧棉袄。张婶看了眼就笑:“也是,他这件是该换了,棉花都板结了。等开春卖了余粮,一起做,新衫配新褂,才像过日子的样。”

小虎挠着头笑,往李叔手里递了颗花生:“叔,开春您还去不去山里采药材?带上我呗,我力气大,能帮您背篓。”

“去!咋不去,”李叔磕了磕烟袋锅,“去年采的黄芪卖了好价钱,今年多采些,给我家老婆子扯块布做件夹袄。”他看着小虎,“你这后生实在,跟着我去准亏不了,山里的药材认不全我教你,保准比砍柴强。”

雪还在下,落在窗纸上簌簌响,像在和屋里的笑谈声应和。哑女看着火盆里跳动的火苗,忽然觉得这元日的雪天,这屋里的暖意,还有身边人的笑语,都是日子里最熨帖的模样。它们不像除夕的鞭炮那样热闹,却带着烟火的踏实,把新一年的盼头都烘得暖暖的,像这火盆里的炭,慢慢烧,细细暖。

告辞时,张婶往他们兜里塞了不少东西,有腊肉,有炒瓜子,还有块给小虎做鞋底的厚布。“路上慢点,”她站在门口叮嘱,“雪厚,别摔着。”李叔也跟着出来,往小虎手里塞了包旱烟,“尝尝,比你平时抽的有劲。”

往家走的路上,雪又大了些,落在头上肩上,很快积了薄薄一层。哑女把张婶给的布往小虎怀里塞了塞,怕被雪打湿。小虎却握紧她的手,往家的方向快走:“回去晚了,灶上的粥该凉了,我还想喝你煮的八宝粥呢。”

哑女想起早上出门前,灶上确实炖着粥,放了红豆、绿豆、花生,还有去年晒的干枣,咕嘟咕嘟地冒着泡,香得很。她加快脚步,雪在脚下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像在唱一首轻快的歌。

快到家门口时,小虎忽然停下来,从怀里掏出个小布包,里面是枚银戒指,圈口不大,上面没什么花样,却闪着温润的光。“前几日赶集买的,”他有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张婶说,初一戴银,一年都顺顺当当。”

哑女看着戒指,又看看他冻得发红的鼻尖,忽然笑了,伸出手让他戴上。银戒指套在无名指上,有点凉,却很快被体温焐热了。她拉着他往家走,雪地里的脚印歪歪扭扭,却紧紧挨着,像一对分不开的影子。

屋里的粥香已经飘了出来,混着炭火的暖意,把风雪都挡在了门外。哑女去灶房盛粥,小虎坐在火盆边烤手,看着她的背影,忽然觉得这元日的踏雪,这手里的余温,还有那枚银戒指的光,都是新一年最好的开头——有雪,有暖,有身边的人,往后的日子,定像这碗八宝粥,稠稠的,甜甜的,把所有的期盼都熬在里面,慢慢品,细细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