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乡野奇途 > 第181章 夜织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油灯的光在窗纸上投下晃动的影,哑女坐在织布机前,脚下踩着踏板,手里的梭子穿来穿去,木机“咔嗒咔嗒”的声响,像在数着漏过指缝的时光。织了一半的布摊在机上,青蓝的底色里,她正用白线绣着朵小小的菱花,针脚细密得像蛛丝。

“歇会儿吧,”小虎端着碗热汤进来,碗沿还冒着白气,“这都织了两个时辰了,眼睛该累着。”他把汤放在一旁的小几上,是用下午摘的青菜煮的,里面卧了个荷包蛋,黄澄澄的浮在汤面上。

哑女抬头,额角的碎发被汗水濡湿,贴在皮肤上。她摇了摇头,手里的梭子又穿过经线,丝线在灯光下泛着柔和的光。这布是给小虎做冬衣的,得赶在霜降前织好,他去年的棉袄已经磨得太薄,今年冬天定要穿件厚实的。

“你看这线都歪了。”小虎伸手帮她理了理缠在一起的纬线,指尖不小心碰到她的手背,像被烫了似的赶紧缩回,“我娘以前说,织布得有耐心,急了就出乱子。”

哑女停下手里的活,端起汤碗慢慢喝着。蛋香混着青菜的清爽,暖得胃里发沉。她看着小虎站在旁边,手里捏着根断线,笨手笨脚地想帮她穿针,却总也穿不进针孔。油灯的光落在他脸上,把他的睫毛照得像两把小扇子。

“还是我来吧。”她放下碗,接过针线,三两下就穿好了。小虎在一旁看得直咋舌:“你这手,比镇上绣坊的姑娘还巧。”

哑女被他夸得脸红,低头继续织布。织机的声响又在屋里响起,“咔嗒咔嗒”的,和窗外的虫鸣应和着,像支慢调子的歌。她想起春天在溪畔捶草染布的日子,靛蓝草的涩香混着溪水的潮气,小虎蹲在旁边帮她翻晒染好的布,说要给她做件新衫,让她穿得比谁都体面。

“前儿去李大爷家,见他编了个新的织布梭,”小虎忽然说,“竹头削得溜圆,说给你用正好,我明儿去借来学学,回头给你做个更好的。”

哑女眼睛亮了亮,手里的梭子顿了顿。她知道小虎的心思,他总想着给她最好的,就像去年冬天,他冒雪去山里砍最耐烧的松木,说要让她的灶膛永远暖和;就像他每次去镇上,总不忘给她带块芝麻糖,知道她爱吃甜的。

织到后半夜,布面上的菱花已经绣好了大半,青蓝的底色上,白花像浮在水面的菱角,透着股灵秀。哑女揉了揉发酸的肩膀,打算歇口气。小虎不知何时搬了张竹凳坐在旁边,手里拿着本旧书在看,是从镇上书铺淘来的,纸页都发黄了。

“这书上说,冬至那天要吃饺子,”他忽然抬头,“咱今年包荠菜馅的,我去后山挖,保证比去年的嫩。”

哑女点头,从织机旁的竹篮里拿出块刚做好的鞋底,上面纳着细密的针脚,像排整齐的小梯子。这是给张婶做的,她的老寒腿每到冬天就犯,得穿双厚实的棉鞋才舒坦。

“你也别熬太晚。”小虎合上书,起身往灶房走,“我去添点柴,别让火灭了。”灶膛里的火“噼啪”响了两声,屋里的温度又升高了些。

哑女看着他的背影,忽然觉得这织机的“咔嗒”声,这油灯的暖光,还有身边这个人,都是日子里最实在的东西。它们不像花那样招摇,却像这青蓝的布,经纬交错间,织满了寻常的暖,把岁月缝得严严实实,不漏一丝寒风。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哑女终于停下了手里的活。织好的布摊在炕上,青蓝的底色上,菱花静静绽放,像浸在水里的月光。小虎趴在桌边睡着了,嘴角还带着笑意,许是梦到了冬至的饺子。她轻轻给他盖上件外衣,自己则靠在织布机旁,闻着布上淡淡的草木香,慢慢闭上了眼。

窗外的虫鸣渐渐歇了,远处传来第一声鸡鸣,清亮得像把刀子,划破了黎明前的寂静。哑女知道,等太阳升起,她还要继续织布,继续纳鞋底,继续把这日子一针一线,织成最厚实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