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乡野奇途 > 第161章 寒日送暖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雪停时,天已放晴,阳光透过积雪反射出刺目的光。哑女踩着没过脚踝的雪,往村西头的王婆家去,竹篮里装着两碗刚煮好的汤圆,上面盖着棉布,热气从布缝里丝丝缕缕钻出来。

王婆的儿子去年冬天没熬过病,剩下她一个人守着空荡荡的土坯房。哑女走到院门口,见篱笆门虚掩着,推开时“吱呀”一声响,惊得院角的老母鸡扑腾着翅膀躲开。王婆正坐在屋檐下编草绳,枯瘦的手指捏着干草,动作迟缓,见哑女进来,浑浊的眼睛亮了亮,放下草绳想站起来,却被哑女按住。

“快坐着。”哑女把竹篮递过去,揭开棉布,汤圆的甜香立刻漫开来。王婆哆嗦着端起碗,吹了吹热气,咬了一口,红糖馅流出来,沾在嘴角,她用袖子擦了擦,笑得像个孩子:“甜,真甜。”

哑女坐在她旁边,帮着续上草绳的线头。王婆叹了口气:“前儿个梦见我家柱子了,他说在那边冷得慌……”说着,眼泪就掉了下来,砸在草绳上,晕开一小片湿痕。

哑女没说话,只是从竹篮底层掏出块新做的厚棉垫,是用拆下来的旧棉袄絮子拼的,针脚密密实实。她铺在王婆腿上,又把自己裹着的围巾解下来,绕在王婆脖子上,毛茸茸的羊毛蹭着老人的下巴。

“天儿好了,我陪你去给柱子上坟。”哑女比划着,“给他烧件棉衣裳。”

王婆点点头,攥着她的手不放,那双手像老树皮,却烫得人心头发热。哑女看着院角那棵光秃秃的老槐树,想起小虎说的,等开春了,要在这院里种棵石榴树,讨个多子多福的彩头。

离开王婆家时,日头已经偏西。哑女往回走,路过村头的碾盘,见小虎正帮李叔抬碾好的玉米面。李叔年纪大了,力气不济,小虎一个人扛着半袋玉米面,让李叔跟在后面慢慢走。他穿着哑女做的厚棉鞋,踩在雪地里“咯吱”响,后脑勺沾着点面粉,像落了层霜。

“慢点!”哑女喊了一声,跑过去接过李叔手里的空簸箕,“我来拿。”

李叔笑着说:“你们小两口,真是贴心。”小虎嘿嘿笑,把玉米面袋往肩上又挪了挪,冲哑女挤眼睛——那袋面里,他偷偷多装了两把,是自家磨的新米磨的。

到家时,小虎把玉米面倒进李叔家的缸里,出来时手里多了两个红薯,是李叔硬塞给他的。“烤着吃?”小虎晃了晃红薯,眼里闪着光。哑女点头,往灶膛里添了柴,把红薯埋在热灰里。

两人坐在灶前,看着火星子在灰里明明灭灭。小虎忽然说:“过几日赶集,给王婆扯块布,做件新棉袄。”哑女抬头看他,他挠挠头,“看她穿的还是前年那件,都薄得透光了。”

哑女笑了,从怀里掏出个布包,里面是攒的几枚铜板,她数出一半递给小虎——那是她帮人缝补衣裳攒的。小虎没接,把自己的钱袋递过来:“用我的,我这月工钱刚发。”

灶膛里的红薯“噗”地裂开个缝,甜香混着焦味飘出来。小虎赶紧扒开灰把红薯翻出来,吹了吹灰,掰成两半,递一半给哑女。烫得直甩手,却舍不得放下,黄澄澄的瓤里冒着热气,咬一口,甜得烫舌头。

“明年,”小虎嘴里含着红薯,含糊不清地说,“咱把王婆家的屋顶修修,漏雪呢。”

哑女用力点头,红薯的甜汁沾在嘴角,像抹了蜜。她觉得,这冬日的寒,好像被这口甜压下去了,心里暖烘烘的,比灶膛里的火还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