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乡野奇途 > 第154章 檐下晒谷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秋阳把晒谷场烤得发烫,金黄的稻粒在竹匾里摊成厚厚的一层,像铺了满地碎金。哑女戴着草帽,握着木耙轻轻翻动谷粒,指尖沾着细碎的稻壳,混着汗水黏在手背上。

“歇会儿不?”小虎挑着空箩筐从田埂那头回来,竹扁担在肩头磨出淡淡的红痕。他把筐子往树底下一放,从怀里掏出个粗布包,“张婶给的山楂糕,解解腻。”

哑女直起身,捶了捶腰。晒了一上午的谷,后背早被汗水浸透,贴在身上像层湿纸。她接过山楂糕,咬了一口,酸溜溜的甜汁立刻漫开,把喉咙里的干渴压下去不少。“剩下的谷穗,下午能割完不?”她望着远处的稻田,金黄的稻浪在风里滚,像没织完的锦缎。

“差不多,”小虎蹲下来帮她翻谷粒,木耙划过竹匾,发出“沙沙”的轻响,“下午叫上二柱他们,人多快些。”他忽然指着谷粒堆里的一抹亮红,“你看,去年掉的红豆发了芽,混在稻子里竟长熟了。”

哑女凑过去看,果然见几粒饱满的红豆藏在稻粒间,红得像滴在金箔上的血。她小心地把红豆捡出来,放进随身的小布袋里——这是去年做红豆糕时剩下的,没想到落在谷仓角落,竟悄悄扎了根。

日头爬到头顶时,二柱带着几个后生扛着镰刀来了。“虎哥,婶子!”二柱嗓门亮得像敲铜锣,“我娘说晚上炖排骨,割完稻子去我家吃!”

“成!”小虎应着,往竹匾上盖了层纱网,“先把这些谷晒透,咱去割稻。”

稻田里顿时热闹起来。镰刀割过稻秆的“唰唰”声,后生们的笑闹声,混着远处的蝉鸣,像支乱哄哄的曲子。哑女的镰刀挥得不快,却稳当,稻茬留得齐齐的,像用尺子量过。小虎走在她前面,宽厚的肩膀挡住了刺眼的阳光,她跟着他的影子走,脚步都轻快些。

割到田埂边时,哑女发现丛野菊开得正旺,黄灿灿的花瓣沾着稻花。她弯腰摘了一朵,别在小虎的草帽上。小虎回头看她,眼里的笑像晒化的蜜糖,“偷袭我?”他伸手刮了下她的鼻尖,指尖带着稻叶的清香。

傍晚收工时,最后一捆稻穗被装上牛车。哑女坐在车沿上,看着小虎扬鞭赶牛,车轱辘碾过石子路,震得谷粒在箩筐里“哗啦”响。西天的晚霞烧得正烈,把两人的影子拉得老长,交叠在车板上,像幅没干的画。

“明儿该扬谷了,”小虎忽然说,“得借李大叔的风车。”

哑女点头,从布袋里倒出那几粒红豆,在掌心里摊开。红豆被晒得温热,像几颗小太阳。“明年开春,种在院墙边吧。”她轻声说,声音被风吹得散碎。

“好啊,”小虎回头看她,眼里映着晚霞,“再种点绿豆,夏天煮绿豆汤喝。”

牛车晃悠悠进了村,张婶家的烟囱已经冒起了烟,排骨的香味顺着风飘过来。哑女把红豆小心地收进布袋,揣进怀里。她想,这些藏在谷粒里的红豆,就像日子里藏着的甜,不用特意找,走着走着就冒出来了。

夜里,谷场的竹匾上盖了层草席。哑女躺在炕上,听着小虎在灶房煎药——她前几日割稻时崴了脚,他非要熬点草药泡泡。药香混着窗外的桂花香飘进来,她摸了摸怀里的布袋,红豆硌着胸口,暖乎乎的。

“泡好了。”小虎端着药盆进来,把她的脚放进温水里。草药的热气裹着暖意漫上来,她忽然想起白天晒谷时,他帮她翻谷粒的样子,想起二柱他们的笑闹,想起田埂上的野菊。这些零碎的片段拼在一起,像竹匾里的谷粒,虽不起眼,却攒成了满满的实在。

“明天扬谷,我帮你摇风车。”哑女说。

小虎抬头,眼里的光比药汤还暖:“不用,你坐着看就行。”他用布巾擦干她的脚,动作轻得像怕碰碎了瓷。“红豆记得种,我去翻地。”

哑女笑着点头,把布袋里的红豆倒在桌上,一粒粒数着。月光从窗棂漏进来,落在红豆上,亮得像撒了层银粉。她忽然觉得,这日子就像这红豆,看着小,攒多了,也能熬出一整个冬天的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