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乡野奇途 > 第121章 赶集路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鸡叫第三遍时,小虎已经把独轮车擦得锃亮。车轴上抹了新炼的猪油,推起来“吱呀”声轻了许多,车斗里垫着去年的麦秸,上面铺块蓝布——是哑女用染坊剩下的边角料拼的,靛蓝色底上缀着细碎白花,看着就清爽。

“上来。”小虎拍了拍车斗,自己往车把前一站,脊背挺得笔直。他穿了件洗得发白的粗布褂子,袖口磨出毛边,却熨帖地卷到肘弯,露出小臂结实的肌肉,那是常年推车练出的腱子肉。

哑女抿着嘴笑,往车斗里放了个小竹凳,又把装山楂糕的油纸包塞进去——那是昨儿特意留的,想着赶集时路上吃。她没上车,反而往车后扶手上搭了把手,指尖刚碰到粗糙的木柄,就被小虎按住。

“说了我推你。”他回头看她,晨光落在他眉骨上,把那道细小的疤痕衬得浅了些,“你咳嗽还没好,别使劲。”

哑女只好松了手,挨着车帮慢慢走。路边的草叶上还挂着露水,沾湿了她的布鞋,凉丝丝的痒。道旁的田埂上,有人家已经开始薅芝麻,青灰色的芝麻荚鼓囊囊的,风一吹“哗啦”响,像谁在摇串小铃铛。

“你看那片芝麻,”小虎忽然说,“张大爷说再晒十天就能割了,到时候咱来帮着打,换点芝麻香油给你拌凉菜吃。”

哑女点点头,想起去年用芝麻香油拌的黄瓜,清爽里带着点坚果香,确实下饭。她往车斗里看了眼,那里还放着个布包,裹着家里攒的十几个鸡蛋——是要去集市换细布的,她想给小虎做件新褂子,他那件袖口都快磨透了。

走了约莫半个时辰,远处传来集市的喧闹声。先是隐约的吆喝,接着是铁砧敲打的“叮当”声,再近些,就能闻见油条的油香、咸鱼的咸腥、还有烧糖人的焦糖甜。小虎把独轮车往路边一停,从车斗里拿出个粗瓷碗,倒了半碗凉白开递过来:“喝点水,歇口气。”

哑女接过碗,刚喝了两口,就见个穿蓝布衫的小媳妇跑过来,手里攥着串糖葫芦,看见小虎就笑:“虎哥,你可来了!我家那口子说你今儿准来,让我在这儿等着。”说着把糖葫芦往哑女手里塞,“妹子尝尝,新蘸的,酸里带甜。”

是李木匠家的媳妇。去年小虎帮她家修过漏雨的屋顶,分文没收,李木匠过意不去,总想着法儿还人情。哑女把糖葫芦往回推,却被小媳妇按住手:“拿着!我家娃都吃两串了,不差这一根。”

小虎在旁笑道:“拿着吧,她家糖蘸得匀。”哑女这才接了,咬了口,山楂的酸混着冰糖的甜,激得舌尖发麻,咳嗽倒是顺了些。

进了集市,小虎推着车在人群里穿行,嘴里不停念叨:“让让嘞,借过借过——”车斗里的鸡蛋包被他护得紧紧的,生怕被挤碎。哑女跟在旁边,看他熟稔地跟摊主们打招呼:给杂货铺刘叔递袋自家晒的干辣椒,跟卖肉的王屠户说笑两句,还帮挑着菜筐的老婆婆扶了把筐绳。

“先去换布?”小虎回头问她。哑女点点头,目光落在街角的布摊——那里挂着块月白色的细布,看着就软和,做褂子正合适。

布摊老板是个胖老头,见了小虎就眯眼笑:“虎小子,今儿带媳妇来扯布?”小虎脸一红,刚要解释,哑女已经从布包里数出十个鸡蛋递过去,又指了指那块月白布。

“十个鸡蛋换不了这么宽的布。”老板掂量着鸡蛋,“再加两个?”小虎刚要掏钱,哑女却拉了拉他的衣角,从车斗里拿出个小纸包——是她攒了半个月的鸡内金,磨成了粉,据说能治小孩积食,老板家孙子正犯这毛病。

老板眼睛一亮:“你这妹子,倒是机灵!”立刻把布剪下三尺,还多饶了两尺靛蓝布头,“这布头给妹子做双鞋面子,配她那身蓝布褂正好。”

换好布,小虎又去把剩下的鸡蛋换了些红糖和粗盐,路过糖画摊时,他忽然停住脚,指着摊上的凤凰糖画问哑女:“想要不?”哑女摇摇头,却盯着旁边的小兔子糖画看了两眼。

小虎笑了,掏出两个铜板买了只兔子,递到她手里:“拿着,路上吃。”糖画的甜香混着集市的烟火气漫过来,哑女捏着那只晶莹的糖兔子,忽然觉得,这赶集的路比集市本身更让人记挂——他推车的背影、递水的手、被人打趣时发红的脸,还有这一路的草露、芝麻香、糖葫芦酸,都像糖画的糖浆,在心里慢慢凝成了甜。

日头爬到头顶时,两人往回走。车斗里多了个小瓦罐,装着李木匠媳妇给的酱菜,还有块给哑女治咳嗽的枇杷膏。小虎推着车,忽然哼起了不成调的曲子,哑女坐在车斗里,手里转着那只快化了的糖兔子,看他的影子被日头拉得老长,忽然觉得,所谓好日子,或许就是这样:有人为你推车,有糖可含,有路可走,且这路上的每一步,都带着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