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乡野奇途 > 第117章 檐下风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哑女把最后一把草药晾在竹竿上时,檐下的风铃响了。清脆的“叮铃”声里,混着小虎临走时挂上去的铜片颤音——那是他用子弹壳磨的,说这样风一吹,就像他在说话。

她抬头看了看天,铅灰色的云压得很低,像是要下雨。墙角的南瓜藤又爬高了些,把那只旧军用水壶遮了大半,壶身上的刮痕被阳光晒得发亮,是小虎小时候用石头刻的歪歪扭扭的“虎”字。

“该收玉米了。”哑女摸了摸水壶,转身往菜园走。今年的玉米长得格外好,颗粒饱满得快要炸开,是小虎临走前种的,说要等他回来煮着吃,甜得能当糖啃。

她刚掰下第一个玉米,豆大的雨点就砸了下来。她慌忙把玉米往怀里抱,却听见风铃响得更急了,像是在催她回家。跑过篱笆时,衣角勾住了那株牵牛花,紫蓝色的花瓣被雨水打落了好几片,露出藏在后面的布包——里面是晒干的蒲公英,她每天都要翻晒一遍,怕受潮。

灶房里的火还没熄,哑女把玉米扔进锅里,又添了把柴。火光映着她的侧脸,睫毛上挂着水珠,像落了层霜。她想起小虎去年也是这样,冒雨从山上跑回来,怀里抱着束野百合,花瓣上的水珠滴在她手背上,凉丝丝的。

“这花能治咳嗽。”他当时喘着气说,把花塞进她手里,自己却打了个喷嚏,“山那边还有好多,等天晴了再去采。”

可后来他没去成。边境的消息来得突然,他连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来得及带,只揣走了她给的药包和那个桃木小老虎。

雨越下越大,风铃的声音被雨声盖了过去。哑女往灶膛里塞了根粗柴,火星子“噼啪”跳出来,映得水壶上的“虎”字忽明忽暗。她从柜里翻出个粗瓷碗,倒了半碗温水,又从布包里捏了点金银花,泡了碗茶。

茶香漫开来时,风铃忽然响了声特别清的,像是铜片被什么东西撞了下。哑女的心猛地跳了跳,跑到门口看,雨幕里空荡荡的,只有南瓜藤被风吹得乱晃。

她笑了笑,自己怕是想多了。回到灶房,玉米的香味已经飘了出来,甜丝丝的,勾得人直咽口水。她盛出一个,用凉水拔了拔,刚要咬,又想起小虎不爱吃太烫的,总是等凉透了才肯下嘴。

屋檐上的水流成了线,风铃偶尔挣扎着响一声,像是困在水里的鱼。哑女把凉好的玉米放进竹篮,又在里面垫了块粗布——小虎说过,这样玉米皮就不会粘在上面,吃起来方便。

雨小些的时候,她抱着竹篮往李大叔家走。路过河边时,看见水面上漂着片荷叶,像只绿色的小船。她想起小虎总爱在这里摸鱼,说要给她做鱼汤,结果每次都弄湿一身衣服,被她追着打。

李大叔家的门虚掩着,里面传来压抑的哭声。哑女站在门口,听见李婶说:“……说是打了胜仗,就是人没回来……”她的脚像被钉住了,竹篮“啪”地掉在地上,玉米滚了一地,黄澄澄的,在泥水里滚得狼狈。

风铃又响了,这次很轻,像是叹息。哑女蹲下去捡玉米,手指被石子划破了也没感觉,血珠滴在泥水里,晕开小小的红。

她不知道自己是怎么回家的,灶房里的茶凉透了,金银花沉在碗底,像朵蔫了的花。她坐在灶门前的小板凳上,看着水壶上的“虎”字,看了很久,直到月亮爬上来,把影子拉得老长。

檐下的风铃忽然“叮铃”响了一声,很脆,像小虎用子弹壳磨的铜片在颤。她猛地抬头,看见篱笆外站着个黑影,手里攥着个褪色的军用水壶,壶身上,歪歪扭扭的“女”字被磨得发亮。

“我回来了。”黑影说,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沙枣太甜,粘住牙了,给你带了半袋。”

哑女没动,看着他一步步走近,蓝布褂子上沾着泥和血,却笑得比檐下的风铃还亮。她忽然想起自己忘了告诉他,今年的玉米,真的甜得能当糖啃。

风铃在两人头顶响个不停,铜片的颤音混着雨声,像首没谱的歌。哑女摸了摸他怀里的布袋,硬邦邦的,是她晒的草药,还有那个桃木小老虎,尾巴被磨得圆滚滚的。

“灶上有玉米。”她终于开口,声音有点抖,像被风吹得发颤的风铃。

“好啊。”他笑着,露出颗缺了角的牙,是去年在山涧边摔的,“我就知道,你准给我留着。”

灶膛里的火重新旺了起来,映得两人的影子在墙上晃。玉米的甜香漫出来,混着草药的清苦,在雨夜里缠成一团,像极了那些没说出口的牵挂,终于找到了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