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乡野奇途 > 第108章 药铺里的光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天刚放晴,小虎就揣着哑女给的草药包往镇上跑。露水打湿了布鞋,踩在青石板路上“啪嗒”响,像在催他快点走。镇子东头的“百草堂”药铺刚卸门板,王掌柜正蹲在门口晒陈皮,橙红的果皮在晨光里泛着油光,混着药香漫出来,老远就能闻见。

“王掌柜!”小虎踮脚喊。王掌柜抬起头,看见他手里的布包,笑着直起身:“这不是赵家小子吗?你爹让你来抓药?”

“不是,”小虎把布包递过去,“这是隔壁村哑女采的金银花和薄荷,您看看能收不?”

王掌柜解开布包,捻起根金银花梗仔细看,又闻了闻:“嗯,采得挺嫩,没带老枝,晒得也干。薄荷里的薄荷脑足,是好东西。”他掂量了掂量,“这样吧,金银花给你十五文一斤,薄荷十二文,这包算两斤,给你五十七文,咋样?”

小虎心里一喜,比他预想的多了不少。他想起哑女比划时期待的眼神,赶紧点头:“行!”

王掌柜往钱袋里数铜钱时,小虎趁机打量药铺。柜台后的药柜像面墙,每个抽屉上都贴着小标签,“当归”“黄芪”“茯苓”……字是用毛笔写的,圆润工整。墙角摆着个铜药碾,碾槽里还留着点药渣,阳光照在上面,像撒了层金粉。

“想学认药不?”王掌柜把铜钱递给他,忽然问。小虎眼睛一亮:“能行吗?”

“咋不行?”王掌柜拉开个抽屉,抓出把枸杞,“你看这枸杞,红得发紫,颗粒饱满,是宁夏来的;要是带点黑斑点,就是受潮了,药效差一半。”他又拿出片杜仲,用指甲刮了刮,“这玩意儿得有白丝,丝越多,补腰子的劲儿越足。”

小虎凑过去闻,枸杞带着点甜香,杜仲却有点涩。他忽然想起爷爷医书里的图画,原来书本上的字,真能变成手里实实在在的草药。

正看着,药铺里进来个挑货郎,肩上的扁担晃悠悠的,一头挂着糖人,一头挂着针头线脑。“王掌柜,给我来两帖治腰疼的膏药。”货郎放下扁担,露出腰上的旧伤,“前儿挑货摔了下,夜里疼得睡不着。”

王掌柜从柜台下翻出个陶瓮,舀出些黑乎乎的药膏,摊在棉纸上:“这是用麝香、红花熬的,贴三天准好。不过你也得歇歇,别硬扛,身子是本钱。”

货郎付了钱,临走时塞给小虎个糖人,是用红糖捏的小老虎:“谢你帮我递膏药,这糖人送你。”小虎捏着糖人,糖香混着药香,心里甜丝丝的。

王掌柜看着他笑:“这货郎不容易,媳妇早逝,一个人拉扯俩娃,挑货走山路,摔着碰着是常事。咱这药铺啊,不光卖药,还得懂人心,该让的利得让,该提醒的得提醒。”他指了指墙上的匾额,“看见没?‘医者仁心’,这‘仁心’二字,比药还金贵。”

小虎抬头看匾额,黑底金字,笔画苍劲。他忽然想起爷爷药箱里的笔记,最后一页写着“药能治病,心能暖人”,原来这话不是随便说的。

晌午帮王掌柜晒药,小虎学着翻晒甘草片。金黄的切片在竹匾里摊开,像块碎金子铺成的毯子。“这甘草得晒七天,每天翻三遍,”王掌柜说,“晒太急了会外干里潮,发霉;晒太慢了又会被虫蛀。跟人过日子一样,得有个度。”

他给小虎讲爷爷当年的事:“你爷爷年轻时背着药箱走村串户,遇着穷人家拿不出药钱,就收几个鸡蛋、一把新米,实在啥都没有,就白给。他总说,药是救人的,不是换钱的。有回大雪天,他为了给山坳里的产妇送催生药,摔断了腿,躺了仨月,那家人后来每年都给他送新米,送了二十年。”

小虎摸着手里的甘草片,忽然觉得这些草药不只是治病的东西,还连着人情,连着牵挂。就像哑女采的金银花,不只是换了铜钱,更换来了被人认可的暖;就像货郎贴的膏药,不只是治腰疼,更治了心里的苦。

傍晚回家,小虎把铜钱递给哑女。哑女数着铜钱,眼睛亮得像星星,忽然从怀里掏出个布偶,是用碎布拼的小兔子,耳朵上还缝着朵布做的金银花。她把布偶塞给小虎,比划着“谢你”,又指了指远处的山,意思是明天还去采药。

小虎捏着布偶,看哑女蹦蹦跳跳地走远,背影在夕阳里像朵轻快的花。他忽然明白,王掌柜说的“仁心”,不一定是做惊天动地的大事,可能就是帮哑女卖次草药,给货郎贴帖膏药,甚至只是认真晒好每一片甘草。

回到家,他把今天认的药名记在爷爷的医书空白处,字迹歪歪扭扭,却写得认真。窗外的月牙儿升起来,照着药箱上的铜锁,泛着温柔的光。小虎摸了摸锁扣,仿佛听见爷爷在说:“药铺里的光阴,是一味叫‘踏实’的药,得慢慢熬,才出滋味。”

他决定明天还去药铺,不光要学认药,还要学王掌柜的“仁心”——原来日子就像药柜里的抽屉,每个格子里都藏着故事,拉开了,才知道里面装着的,都是实实在在的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