澈心文娱的Ip战略指挥中心,整面墙的数字沙盘上,“唐宋元明清”五大文化Ip的推进图谱正实时刷新。代表“明史”的模块已亮起70%的绿色进度条,影视、动漫、VR三大核心项目的节点图标依次闪烁;而代表“清朝”的模块刚刚解锁,金色的“清史”二字在沙盘中央缓缓浮现,周围环绕着《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红楼幻境》等待开发项目的虚影,预示着文化全兴的征程正式迈入新阶。
苏澈站在沙盘前,手中握着一本线装复刻版《清史稿》,封面的烫金书名在灯光下泛着温润光泽。赵凯快步走来,手中的平板上显示着明史Ip的最新进展:“苏总,《大明王朝》电视剧拍摄已完成60%,陈宝国老师的戏份全部杀青,后期制作同步推进,预计下个月发布第二款片花;《明史故事》动漫更新至第五季,全网播放量累计破12亿;明南京、郑和宝船厂等VR场景新增‘航海体验’模块,用户可模拟驾驶宝船出海,上线三周新增用户500万。”
苏澈点头,指尖划过沙盘上的“明史”模块:“《大明王朝》的后期要严把细节关,尤其是张居正改革的历史事件,时间线、政策条文不能有丝毫偏差。”他转头对身旁的林墨说,“动漫方面,接下来可以重点推进‘王阳明龙场悟道’的篇章,把‘知行合一’的哲学思想融入剧情,让年轻观众不仅看故事,更能有所启发。”
林墨翻开手中的创作笔记,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明史Ip的优化方向:“我们计划在动漫中加入‘历史小课堂’,每集结尾用三分钟时间,解读剧情背后的历史背景,比如‘一条鞭法’的具体内容、明代科举的流程。目前这个板块的用户反馈很好,很多家长说孩子看完后主动去查相关史料。”
就在这时,沙盘中央的“清朝”模块突然亮起柔和的光芒,一行清晰的文字浮现在屏幕上:“检测到明史Ip核心项目推进达标,第三阶段任务进度更新至70%。解锁《清史稿》全量文化解析,开放清代Ip开发权限,支持影视、动漫、VR等全形态创作。”没有繁杂的音效,只有光影流转间的庄重感,仿佛历史长河缓缓翻开了新的篇章。
苏澈抬手触摸沙盘上的“清朝”模块,《清史稿》的数字内容瞬间同步到他的平板上,从政治制度、经济民生到文化艺术、市井风貌,分类清晰,考据详实。“清朝是中华文脉的集大成者,既有康乾盛世的恢弘,又有市井文化的繁荣,还有《红楼梦》这样的文学巅峰。”他的目光落在《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的项目虚影上,“我们要做的,是还原一个真实、立体的清代,既要展现其开拓与融合的一面,也要客观呈现历史的局限与挣扎。”
张岚适时递上清代Ip的初步规划方案:“我们计划分三个阶段推进清代Ip开发。第一阶段聚焦‘康雍乾盛世’,拍摄《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两部电视剧,同步开发《清代帝王故事》动漫;第二阶段聚焦‘市井文化’,打造《红楼幻境》沉浸式舞台剧与VR场景,还原清代江南的生活风貌;第三阶段聚焦‘文化融合’,推出《清代中外交流史》系列纪录片,展现清代与西方、周边国家的文化交流。”
“这个规划很全面,但要注意避免陷入‘戏说’的误区。”苏澈补充道,“比如《康熙王朝》,要重点展现康熙平定三藩、收复台湾、亲征噶尔丹的历史功绩,同时也要刻画他作为帝王的孤独与权衡;《雍正王朝》则要聚焦雍正新政的推行,展现改革的艰难与雍正的铁腕与隐忍。历史剧的魅力,在于真实的人性与复杂的历史逻辑。”
为了确保清代Ip的历史真实性,团队已经组建了由30位清史专家组成的顾问团,涵盖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多个领域。“我们还将升级‘历史场景特效系统’,针对清代的服饰、建筑、器物进行专项优化。”赵凯介绍道,“比如清代的官服,从顶戴花翎到补子纹样,都与明代有很大区别,我们会根据《大清会典》的记载,精准复刻不同品级官员的服饰;还有清代的圆明园、紫禁城,我们会结合史料记载与现存遗址,打造1:1的VR场景,让用户能‘走进’康乾盛世的皇家园林。”
林墨则重点介绍了《红楼幻境》的开发思路:“《红楼梦》是清代文学的巅峰,我们计划将其改编为沉浸式舞台剧与VR场景相结合的形式。舞台剧将聚焦宝黛钗的爱情悲剧与贾府的兴衰,保留原着的文学精髓;VR场景则会还原大观园的全貌,用户可以自由穿梭在潇湘馆、怡红院、稻香村,与虚拟的人物互动,甚至参与‘元妃省亲’‘海棠诗社’等经典场景。”
“《红楼梦》的改编,要抓住‘人性’与‘时代’两个核心。”苏澈强调,“不能只聚焦于爱情故事,还要通过贾府的兴衰,展现清代社会的阶级矛盾、家族制度的弊端。比如王熙凤的精明与贪婪、薛宝钗的圆滑与无奈、林黛玉的才情与敏感,这些人物的复杂性格,都是时代的缩影。”
清代Ip开发的消息一经内部公布,立刻引发了团队的热烈响应。之前参与《大明王朝》拍摄的演员主动申请加入《康熙王朝》《雍正王朝》的剧组,希望能挑战清代帝王的角色;动漫团队的年轻创作者们纷纷提交《清代帝王故事》的创意方案,有人想聚焦康熙的少年时期,有人想展现雍正的改革历程;技术团队则已经开始研究清代的建筑风格与服饰特点,为VR场景的搭建做准备。
苏澈在与清史专家的闭门研讨会上,详细讨论了《康熙王朝》的剧本框架。“康熙平定三藩时,年仅20岁,面对吴三桂等藩王的叛乱,他既有少年天子的果敢,又有政治家的谋略。”清史专家王教授说道,“剧本要重点刻画他在平叛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从最初的急躁到后来的沉稳,展现他的成长历程。”
苏澈点头认同:“我们还要加入一些细节,比如康熙在平叛期间,坚持每日读书、批阅奏折,展现他的勤政与自律;同时,也要刻画他与孝庄太后的母子情深,孝庄太后的智慧与支持,是康熙能够成功平叛的重要原因。这些细节能让人物更立体、更真实。”
研讨会结束后,苏澈来到清代Ip的创作工坊,看到年轻的编剧们正在热烈讨论《雍正王朝》的剧情。“雍正推行摊丁入亩、火耗归公,触动了很多豪强劣绅的利益,阻力重重。”一位编剧说道,“我们可以通过几个具体的案例,展现改革的艰难,比如某个官员阳奉阴违,暗中勾结豪强,雍正如何一步步查清真相,坚决推行改革。”
“这个思路很好。”苏澈走过去,加入他们的讨论,“雍正的性格比较复杂,他既铁腕无情,又勤政爱民;既多疑猜忌,又重视人才。剧本要抓住这种复杂性,不能把他塑造成一个完美的改革者,也不能过度渲染他的残酷,要客观呈现他的功与过。”
随着清代Ip开发的启动,澈心文娱的全球影响力再次提升。海外多家媒体纷纷报道这一消息,《纽约时报》评价:“澈心文娱的‘唐宋元明清’Ip矩阵,正在系统性地向全球传播中国历史文化。清代Ip的启动,意味着这一文化传播工程进入了新的阶段,有望让全球观众更全面地了解中国的历史与文明。”
国内的文化界也对清代Ip充满期待。中国红楼梦学会发文表示,期待《红楼幻境》的改编能让更多年轻人爱上《红楼梦》,读懂其中的文学价值与历史内涵;清史研究会则表示,将全力支持澈心文娱的清代Ip开发,提供专业的历史考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