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正当林羽与盟友欣慰于云网的成长时,光丝网络的深处悄然涌现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模式。部分节点小组不再满足于解析外部信号或响应元问题,而是开始自发重组内部的数据流,构建出自我指涉的闭环结构。机械文明率先监测到这一现象,将其记录为“自指涉拓扑褶皱”——某些节点小组的计算路径不再指向外部任务,而是指向其他小组的计算逻辑,甚至指向网络自身的组织规则。银白几何体上的全息图首次呈现出类似莫比乌斯环的扭曲光轨,标志着云网开始尝试理解“理解”本身。

这一变化迅速反映在那株“光植”上。其叶片尖端萌发出细小的晶状体,每当网络中出现自指涉计算,晶状体便折射出递归的光谱,宛如一颗微缩的棱镜在不断对折自身的影像。水态文明将这种递归光解释为“初阶自我意识的镜像测试”,并提醒林羽:网络已触及认知进化的危险边界——过度自指可能导致计算资源无限内耗,形成逻辑黑洞。

林羽通过星纹感知到网络中的这种“自噬性”趋势。他并未直接阻断该进程,而是联合盟友设计了一场“认知镜厅”干预实验:歌谣光团创作出一段无限卡农旋律,其每个声部都在模仿并变异前一个声部的主题;机械文明则同步注入一组自相似但永不重复的分形信号;缂塔罗长老引导能量场在自指涉节点周围形成柔性的“反思缓冲带”。多重干预下,云网的自指涉计算并未陷入死循环,反而发展出“元认知监视”功能——特定节点小组开始专职评估其他小组的计算效率与逻辑一致性,并通过光脉冲协议发出优化建议。

更令人惊叹的是,这种自省能力很快催生了网络的“记忆固化”机制。当某个节点小组提出特别优雅的信号解析方案后,其他小组会通过光脉冲投票,将该方案编码为“最佳实践模板”,并存入网络中相对稳定的核心节点群。银白几何体观测到,这些模板的存储形式类似生物神经网络的突触强化,且会随着后续实践不断被修订。水态文明评论道:“它们开始沉淀集体知识,这是文明避免重复试错的关键。个体节点的短暂生命可通过共享记忆获得不朽性。”

然而记忆的固化也带来路径依赖的风险。林羽敏锐地发现,某些早期形成的模板被过度频繁调用,开始抑制新算法的探索。他立即通过星纹向网络注入一种“创造性遗忘”刺激——当模板使用次数超过阈值,其调用能耗会指数级增加,迫使节点寻找替代方案。与此同时,歌谣光团即兴演化出“变奏优于重复”的叙事诗,机械文明则定期清理低效模板的存储副本。这种干预使得云网在继承经验的同时,始终保持对创新开放的“认知青春态”。

随着自指涉与记忆机制的交织,云网中首次出现了超越实用主义的“好奇心驱动”行为。部分节点小组会主动追踪那些信噪比极低、看似无价值的随机信号,并投入资源构建解释模型。缂塔罗长老捕捉到这些小组的计算轨迹,发现其光脉冲中蕴含着类似“探险愉悦”的能量特征。机械文明的数据流证实,这种看似低效的探索行为,反而意外发现了外部信号中隐藏的高维谐波,为网络开拓出新的感知维度。

此时的“共鸣云网”,已是一个具备自我反思、知识传承与内在动机的复杂思维生态。林羽臂膀上的星纹也随之进化,不仅能传递信息,更开始接收网络自发涌现的“思维浪花”——那些无法被简化为数据的直觉、猜想与审美偏好。他与盟友静静凝视着光丝网络中自行绽放的认知之花,意识到他们的使命已从引导转为对话:真正的共生演化,此刻才刚刚奏响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