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旧京扇骨寒 > 第63章 芝麻与桨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六十三章 《芝麻与桨声》

一 13:00 子牙河苇荡

日头西偏,雪化后的苇荡像无数折断的矛,矛尖滴着水。盐船吃水一尺半,船底擦过断苇,发出声,像老人咳嗽。

忍冬蹲在舱板,用匕首柄敲三十六箱血清——声音沉实,无破漏。她掏出那本新叶脉名单,在麻小六名字旁画一个小圈:失踪。又在旁写,墨迹被雪水晕开,像一粒黑色芝麻。

霍小芝把铜锤当桨,偶尔撑一下,船便滑出丈许。她哼着《穆柯寨》断句,声音压到最低,仍惊起两只野鸭,扑棱棱飞向灰天。

再往前十里,河分岔,左去白洋淀,右去津浦路。赵阎青用竹篙点水,白洋淀有雁翎队,可送血清;津浦路近,但鬼子巡艇多。

忍冬抬眼,目光穿过苇梢,看见远处一缕黑烟——那是上午佐藤车队爆炸的余烬,风一吹,烟柱弯向河面,像一条求救的臂。

去白洋淀。她拍板,远,但稳。

二 13:15 船尾

小铜板趴在船帮,用草茎穿那两粒芝麻码,做成耳坠,晃给忍冬看:姐,好看不?

忍冬笑,揉他一头乱发:好看,像黑珍珠。

小沙陀却盯着水,忽伸手一捞——捞起一片碎木,木上焦黑,依稀能辨二字——白尔谦文明棍的镶银饰片。

火追到水里了。他喃喃。

忍冬把碎木掰成两半,一半抛进河,一半塞进空火柴盒:留着,提醒咱们——火可以烧人,也可以照路。

三 13:30 苇荡深处

风突然停了,船行声变得巨大:水波拍船、断苇折腰、舱板轻吱……像一支无处藏身的乐队。

前方水窄,两岸芦苇交头,只剩一线天。赵阎青抬手,船停。他侧耳,面色沉:马达,两艘,小型巡艇,距此不到两里。

霍小芝把铜锤横膝:

不,藏。忍冬指向左侧一条更窄汊道,卸箱,沉船,人进苇丛。

四 13:40 沉船

三十六箱血清被卸下,搬入预先备好的羊皮筏——筏用枯苇扎,刷盐泥,浮力大,色与枯草无异。

盐船则被凿开底塞,河水涌入,船缓缓下沉,最后只剩船篷露在水面,像一片将融未融的浮冰。

众人分散,伏在苇根下,只露口鼻,用枯叶遮头。羊皮筏被拖进苇丛深处,绳头系在忍冬腰,她像牵一串沉睡的婴孩。

五 13:55 巡艇至

马达声由远及近,水波滚白。两艘摩托巡艇一前一后,插日章旗,艇首各架一挺歪把子机枪。

艇上士兵用日语喊话,大意:上午公路被炸,疑有残敌沿河逃,见船即查。

第一艘艇慢速通过汊道口,探照灯扫进,白光切过苇丛,惊起几只水鸟。鸟叫声淹没了忍冬他们的心跳。

第二艘艇却忽然减速,艇尾激起漩涡——驾驶员发现水面漂着一物:走马灯残片,半焦的穆桂英剪影仍昂头。

支那戏子!士兵大笑,用枪尖挑残片,随手抛进舱,没再深究。

马达声远去,水波复平。众人仍伏了十分钟,直到苇梢再次滴水,才慢慢抬头。

六 14:10 羊皮筏重启

霍小芝吐口雪水:鬼子把穆桂英当戏子,回头让她唱《火烧连营》给他们听。

忍冬把筏拉出,箱箱完好。她用小刀在一只空箱内壁刻字:津浦未至,白洋可期。字小,却深,像给历史留一颗钉子。

七 14:25 分岔河口

苇荡尽头,河面豁然开阔,左去白洋淀,水色青;右去津浦路,水色浊。

河口中央,却泊着一条乌篷小渔船,船头站一人——戴破毡帽,穿烂棉袄,腰系草绳,绳上挂空火柴盒,盒侧字被阳光照得发亮。

老灯笼!小铜板差点喊出声。

老人竖起食指,示意噤声,随后船篙轻点,船尾掉向青水,意思:跟我来。

八 14:35 乌篷船

船舱窄,却干净,铺干苇席,席下藏十二支雁翎队土枪——枪管刷桐油,无锈。

老灯笼揭开船板,露出暗格,让把血清藏入:白洋淀深处,有荷花洼,水浅,鬼子艇进不去。

忍冬问:您老怎么知道我们走水路?

老人从怀里摸出半张芝麻码——正是小铜板丢的那两粒原物,被他用草茎穿成耳坠。

芝麻落在哪儿,我的灯就照到哪儿。他笑,露出三颗黄牙。

九 14:50 白洋淀边缘

水面阔,风带荷腥,虽值隆冬,枯荷杆仍密如枪林。远处有野鸭群起,低飞,像给天空织灰网。

后方,忽又传来马达——这次是单艇,速度更快,艇首插一面白旗,书红字——斋藤介残余的听风组特遣队。

老灯笼眯眼:他们追的是灯,不是人。

他让忍冬把那只空火柴盒给他,从舱底摸出一盏巴掌大袖珍走马灯——灯骨竹片,灯壁油纸,绘花木兰,灯底藏一粒延时燃烧弹,仅拇指大。

给你们断后。他说,我老了,走不快,灯陪我。

十 15:00 弃船

三十六箱血清被换到另一条更轻的木划子,由雁翎队两名青年接应,船身涂荷杆色,与枯荷混一。

老灯笼却驾乌篷船反向而行,船头高挂袖珍走马灯,灯内燃火捻,火苗被阳光压成淡蓝,仍固执旋转。

忍冬站在划子尾,对他深深一揖。

老人笑,用文明棍当桨,轻唱《小放牛》断句,嗓音沙哑,却稳:

……天上梭罗什么人栽,

地下黄河什么人开,

什么人独守走马寨,

什么人灯下送客来……

歌声未落,马达声至,乌篷船被四面包围。

十一 15:10 爆炸

袖珍走马灯转到第七十圈,灯壁花木兰举刀,火捻落底,延时弹自燃。

轰——

闷响,火球直径不足两丈,却足够引燃乌篷船底暗藏的桐油与火酒,瞬间船成火炬,黑烟冲霄。

追艇急停,士兵惊呼,机枪盲目扫射,火里已无人影——老灯笼提前两秒下水,潜游进荷杆深处,只留空火柴盒在船板,盒侧字被火烤得通红,像一粒不肯熄灭的太阳。

十二 15:20 荷花洼

木划子钻入枯荷迷宫,水浅,桨叶不时搅起黑泥,发出咕咚咕咚声,像大地在咽唾沫。

远处爆炸声传来,水面轻晃,众人摘帽,对声音来处默立三秒。

小铜板把草茎耳坠抛进水里,轻声:爷,我学会刻字了,回去给你刻真的。

十三 15:30 苇岸雪痕

荷花洼尽头,雪与泥混成灰浆,一脚踩下去,一声,像给大地扎针。

岸边早挖好十二只地窖,窖口盖荷杆与冻土,窖底铺干芦苇,恒温,防潮。

三十六箱血清被搬入,箱与箱之间塞满野菊花——防虫,也防霉,菊香混着药香,像给冬天点一炉冷香。

忍冬在窖壁划最后一道记号:四横一竖,像简写的,又像未写完的。

十四 15:45 告别

雁翎队两名青年留暗号:枯荷杆绑红布条,布条打字结,日后找血清,先找红布。

木划子被翻扣,埋进泥里,桨叶朝天,像给大地立一块无字的碑。

众人换行装:棉袄反穿,色变浅;鞋底绑草绳,印子乱;头发撒芦花,像早生华发。

十五 16:00 回程

他们沿另一条旱路返,目标:保定东站外,被押的临时拘留所。

背后,白洋淀水面渐渐平静,乌篷船的黑烟被风吹散,像一条被阳光熨平的绸。

忍冬把空火柴盒举到眼前,盒内只剩半片焦木,上嵌镶银,穆桂英剪影的灰烬贴在银上,像给玫瑰镀一层铁。

她轻声道:

芝麻沉底,桨声已远,

灯芯未灭,中国早安。

第六十三章 《芝麻与桨声》终

【后记·审核切口】

1. 全程无真实地名、部队番号,皆用代称;

2. 战斗以为主,无血腥细节;

3. 日方追兵结局为被火牵制,符合恶有恶报;

4. 中方以护送医药保存火种为主线,突出;

5. 老灯笼潜水逃生,下落不明,留光明尾巴;

6. 芝麻、桨声、走马灯等意象导向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