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玄幻魔法 > 地脉千年:守护者的征程 > 第102章 童声护脉传乡野,新苗茁壮映山河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2章 童声护脉传乡野,新苗茁壮映山河

两界山的晨光刚掠过护世盟的灵草圃,将叶片上的露珠染成金色时,就听见一阵轻快的脚步声从山道传来。十几个穿着粗布衣裳的孩子,背着装满监测工具的小竹篓,举着用木片自制的“地脉监测牌”——牌上画着歪歪扭扭的灵草与地脉符号,还用红绳系着铃铛——蹦蹦跳跳地向议事坛广场走来。他们是来自风溪镇、桃花村等周边村落的“地脉小卫士”,按每月约定前来分享监测发现,顺便领取护世盟新一期的启蒙读本增补页。

苏清寒站在广场旁的青石阶上,看着孩子们的身影从晨雾中渐渐清晰,笑着迎了上去。为首的风溪镇男孩王小树,个子虽矮却格外精神,他立刻举起手中的竹篓,仰着小脸大声说:“苏长老!我们这个月在村后山上发现了三株新的青纹灵草,还每天记录了灵泉的水位变化,都写在监测日记里了!”他从篓里掏出一个用粗线装订的小本,封面用炭笔歪歪扭扭写着“王小树的地脉监测日记”,里面每页都画着灵草、灵泉的简笔画,旁边用拼音标注着日期、天气与发现,比如“3月15日,雨,灵泉水位涨了一指”“3月20日,晴,新灵草又长了一片叶子”。

墨渊此时也从书房走出,手中捧着刚印刷完成的启蒙读本增补页。增补页采用彩色灵纸印制,上面收录了各地小卫士的实践案例:有南疆苗寨孩子记录的“灵蛊卵每日变色规律表”,用不同颜色的蜡笔标注卵壳颜色与地脉状态的关联;有东海渔村孩童绘制的“灵鱼活动与潮汐关联图”,用波浪线表示潮汐,小圆点代表灵鱼聚集区域;还有西北高原少年观察到的“灵草生长与降雪量的关系”,附带了灵草高度变化的折线图。“这些案例能印出来,都是你们的功劳。”墨渊将增补页逐一分发给孩子们,指尖轻轻抚过一个孩子的头顶,“把你们的发现分享出去,更多小伙伴就能学会实用的守护方法,一起保护地脉。”

孩子们围坐在地脉全图石碑旁的草地上,迫不及待地翻开增补页。王小树翻到中间一页,突然看到自己记录的“灵草生长与雨水关系”案例印在纸上,还配着他画的灵草简笔画,顿时兴奋得涨红了脸,连忙拉着身边的桃花村女孩大声讲解:“你看你看!这是我写的!我观察了半个月,发现下雨后灵草会长得更快,叶片也更绿,你们也可以试试每天记录天气和灵草的变化!”其他孩子也纷纷找到自己或熟悉伙伴的案例,七嘴八舌地分享着观察过程,广场上满是清脆的童声与欢快的笑声,连石碑上流转的金色灵纹都似被这热闹感染,泛着比往日更柔和的光晕。

当日午后,护世盟的传讯塔亮起淡紫色光芒,一枚来自南疆苗寨的传讯符快速飞来,落在苏清寒手中。阿珠在符纸上用苗文与通用文双语写道:“苗寨私塾的孩子们,根据启蒙读本里的灵蛊预警术原理,自己动手制作了简易的‘灵蛊预警铃’,三天前还成功预警了一次小型地脉震动,及时保护了灵田与周边的民居,没有造成任何损失!”苏清寒读完传讯符,与墨渊交换了一个惊喜的眼神,当即决定带着林小婉、陈默几名弟子前往苗寨,亲眼看看孩子们的创新成果,也为他们送去新的监测工具。

飞舟抵达苗寨上空时,远远就看见阿珠正带着孩子们在灵田旁忙碌。降落后走近一看,十几个穿着绣花衣裙的孩子围在一个自制的预警铃旁,铃身用当地特产的楠竹制成,表面刻着简单的地脉符文,竹筒内部悬挂着用灵蛊卵串成的吊坠,卵壳上还被孩子们用彩线缠出了不同的花纹。“这是我们根据读本里的灵蛊预警术改良的!”一个扎着银饰头饰的小女孩仰起头,小脸上满是骄傲,“我们把灵蛊卵串起来挂在竹筒里,只要地脉有细微震动,卵串就会碰撞竹筒发声。上次铃响后,我们赶紧跑去找阿珠姐姐,大家一起加固了灵田的防护阵,地里的灵苗一点都没受损!”

苏清寒蹲下身,仔细观察预警铃的结构,指尖轻轻触碰悬挂的灵蛊卵,感受着卵壳传来的微弱灵气:“你们很聪明,把典籍里复杂的方法变得简单又实用。这个预警铃不需要消耗灵力,操作也方便,比很多低阶法器都更适合村落日常使用。”她思索片刻,又提出一个建议,“你们可以在铃铛旁边加装一块刻度木牌,每次铃响后,记录下当时的时间、天气和震动的大致强度,这样时间久了,就能总结出地脉震动的规律,提前做好准备。”孩子们听完立刻行动起来,有的去找木片,有的拿来刻刀,在阿珠与弟子们的指导下,很快就给预警铃加装好了刻度木牌,还在木牌上画了简单的记录表格。

在苗寨停留的两日里,苏清寒与墨渊还跟着孩子们去巡查村后的灵蛊树林。孩子们熟练地穿梭在林间,每走到一棵灵蛊树下,就会检查树干上悬挂的地脉感应木牌,然后从口袋里掏出小本子记录木牌的颜色变化。“我们还总结了口诀呢!”一个男孩跑到苏清寒面前,大声念道,“青色稳,黄色慌,红色就要报情况!木牌变青,说明地脉稳定;变成黄色,就要多留意;要是变红,就得赶紧告诉大人!”这几句简单的口诀,满是孩子们对守护工作的用心与巧思,让苏清寒与墨渊都忍不住点头称赞,还把这个口诀记下来,打算收录到下一期的启蒙读本增补页中。

离开苗寨时,孩子们捧着自己亲手制作的迷你预警铃模型前来送行:“苏长老、墨尊上,这个小模型送给护世盟,放在成果展里,让其他地方的小伙伴也能学会做预警铃!”苏清寒接过模型,指尖触到温润的竹筒,心中满是温暖:“我们一定会把它放在守护成果展最显眼的位置,让所有人都知道,咱们修真界的孩子,也能成为守护地脉的小英雄。”

返回两界山后,苏清寒与墨渊将苗寨孩子制作灵蛊预警铃的案例,详细整理成图文并茂的报告,补充到《地脉守护全书》最新修订的“民间创新实践”章节中,还特别标注了“儿童创新案例”的字样。与此同时,林小满根据各地小卫士的活跃表现,开始筹备首届“地脉小卫士交流会”,计划邀请修真界各地的“小卫士”代表来两界山相聚,让他们面对面分享彼此的守护经验与创新想法,也让童声护脉的力量传遍更多地方。

交流会的消息通过传讯符传到各地后,小卫士们都格外期待。东海桃花岛的孩子们,开始整理灵鱼养殖区的监测日记,还特意绘制了彩色的灵鱼生长曲线图;西北高原的少年们,采集了不同季节的灵草标本,制作成精美的标本册;中部平原的孩童们,甚至一起排练了一首“地脉守护歌”,歌词里满是他们对灵田、灵泉的热爱,打算在交流会上演唱给大家听。

交流会举办的当日,两界山的广场上挤满了来自各地的孩子。他们穿着各异的服饰,背着装满成果的小书包,有的在展示自己的监测日记,有的在演示自制的监测工具,还有的在互相请教守护方法。王小树拉着东海的孩子,认真请教灵鱼活动与地脉灵气的关系;南疆的孩子则围坐成一圈,教其他小伙伴用简单的材料制作预警铃;广场中央,中部平原的孩子们唱起了“地脉守护歌”,稚嫩的歌声回荡在山间,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合唱。整个广场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

苏清寒站在高台旁,看着这热闹又温暖的一幕,轻声对身边的墨渊说:“以前总担心守护的薪火会在传承中渐渐微弱,现在看到这些孩子,才知道所有的担心都是多余的。他们用自己的方式理解守护、参与守护,这份纯粹的热情与创造力,比我们想象中更有力量。”墨渊握紧她的手,眼中满是温柔与欣慰:“新苗已经茁壮成长,未来的修真界山河,定会在他们的守护下更加安宁。只要这份童声护脉的信念能一直延续下去,修真界的守护事业,就永远不会停下脚步,永远充满希望。”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满广场。孩子们在大人们的帮助下,放飞了一只只绘有地脉图案的纸鸢。纸鸢乘着晚风缓缓飞向天空,有的画着灵草,有的画着灵鱼,还有的画着小小的“地脉小卫士”,如同一个个鲜活的守护符号,映着天边的晚霞,映着广场中央的地脉全图石碑,也映着孩子们纯真灿烂的笑脸。月光渐渐爬上夜空,守护灯的暖光从护世盟的窗户中透出,与空中纸鸢的影子交相辉映,轻声诉说着一个关于新苗、关于希望、关于永恒守护的故事。这个故事,会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在修真界的每一寸土地上开花结果,直到地脉永存,盛世无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