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危机暂时解除,但外部压力持续存在。鸭首人虽然暂时退却,但显然已经将方舟标记为需要重点清除的目标。单纯的防御和偶尔的信号窃取,无法改变最终被围困致死的结局。

荆无棣全新的感知能力,带来了新的可能性。他不再需要承受巨大痛苦才能获取模糊信息,现在他能更清晰、更持续地“阅读”周围一定范围内的鸭首人生物信号流动。他甚至能隐约捕捉到更远方、那个庞大“母巢”发出的、如同低沉心跳般的宏大韵律。

“我们不能只满足于被动接收和防御。”荆无棣在战略会议上提出,“我的新能力或许能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它们,甚至……预测它们。”

他描述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利用他的感知,结合穆婉茹的技术,尝试建立一个动态的、覆盖方舟周边区域的“生物信号态势图”。不仅仅是标记敌人位置,更要尝试解读它们的指令优先级、巡逻规律、甚至不同单位之间的“交流”模式。

“就像……为盲人描绘出一个由声音和气息构成的世界。”老教授通过无线电赞叹道,“这需要极强的信息处理和模式识别能力。”

穆婉茹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丈夫的进化给了她巨大的启发和鼓舞。“我们可以做到!无棣作为主传感器,我将他的感知数据与我们的监控设备数据融合,开发一套新的算法,尝试建立模型!图书馆团队可以提供数学和逻辑支持!”

一个名为“灵犀”的项目迅速启动。这或许是末日之下,人类科技与变异能力最奇特的一次结合。

荆无棣成为了整个系统的核心。他长时间静坐,将精神沉浸于那片无形的生物信号海洋中,将捕捉到的纷繁复杂的信息流口述或通过简易的生物电传感器转化为数据。穆婉茹则带领技术团队,日夜不停地编写代码,构建模型,将那些看似杂乱无章的信号脉冲、强度变化、频率起伏,与观察到的鸭首人具体行为一一对应。

过程极其繁琐,失败是家常便饭。许多信号无法解读,许多推测被证明是错误的。

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荆无棣越来越精准的感知和穆婉茹团队不懈的努力下,奇迹开始发生。

方舟主控室的屏幕上,逐渐呈现出一幅前所未有的动态地图。代表鸭首人单位的红点不再是孤立的存在,它们之间被淡淡的、流动的线条连接,线条的粗细和颜色代表着信号交互的强度和类型。某些区域会被标记出特殊的背景色,代表该区域信号环境复杂(可能潜伏着特殊单位或陷阱)。甚至能根据信号流的特定模式,提前几分钟预测某支巡逻队的转向或集结!

这套“灵犀”系统虽然覆盖范围有限,且无法解读具体“内容”,却极大地提升了对周边环境的掌控力。几次小规模的物资搜寻行动,凭借“灵犀”系统的预警,完美避开了所有鸭首人单位,零接触完成任务。

更重要的是,通过持续监测,他们发现鸭首人的生物信号网络并非铁板一块。不同小队之间似乎存在微妙的“竞争”或“响应优先级”,母巢发出的宏大韵律有时会与地方单位的信号产生细微的“不谐和”。这些看似微小的漏洞,或许未来能成为可利用的机会。

荆无棣的身体似乎也在这种持续、稳定的能力运用中进一步适应。异变没有继续恶化,反而趋于稳定,仿佛达到了某种新的平衡。他与穆婉茹的配合也愈发默契,往往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能传递复杂的信息。

一天深夜,荆无棣在感知中捕捉到一段极其微弱、却与他之前接收到的任何鸭首人信号都截然不同的波动。它更…古老,更…低沉,仿佛源自大地深处,带着一种哀伤和警告的意味,与母巢那充满侵略性的韵律格格不入。

他将这个发现告诉了穆婉茹和老教授。

“另一种信号?”老教授陷入沉思,“难道……这片土地上,除了鸭首人和我们,还存在第三种拥有生物信号能力的……东西?或者说,是地球本身……对这场入侵产生的某种……‘免疫反应’?”

这个猜想过于惊人,却也带来了一丝难以言喻的、新的希望。

灵犀之桥,不仅连接了方舟内的幸存者,连接了远方的盟友,此刻,似乎也隐约触碰到了这个世界更深层的、不为人知的秘密。

方舟,这个地下堡垒,正在从一个单纯的避难所,逐渐演变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前哨站和情报中心。而荆无棣,这位从烤鸭工厂走出的幸存者,正一步步成为人类理解并最终反击这场生物灾难的、独一无二的钥匙。

前方的路依旧黑暗漫长,但他们已不再是完全盲目。灵犀所至,虽微芒,亦能照亮寸土,指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