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茶韵青云:生态与经济的双赢答卷 > 第23章 制度奠基与民心所向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23章 制度奠基与民心所向

晨光透过百叶窗在红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林静云将周烈的加密简报折好锁进抽屉。这份用特殊密码写就的报告显示,李国华近期与省里三位退休领导有过秘密接触,其中一位曾任省纪委副书记的老领导,其女婿正在经营一家与新城项目有千丝万缕联系的建筑公司。她端起渐凉的茶轻呷一口,目光落在墙上清风正气的书法横幅上,那是上任时老书记所赠,如今看来别有深意。

九点整的常委会气氛微妙。椭圆形的红木会议桌前,十一位常委各就各位。当林静云提出建立专家咨询委员会的构想时,李国华扶了扶金丝眼镜,不紧不慢地开口:听说省农科院的王教授最近被邻市聘为顾问,结果推广的新品种出现大面积病虫害,损失不小啊。他看似随意地提起这个案例,指尖却无意识地在笔记本上划出深痕。

李书记的提醒很重要。林静云将茶杯轻轻放回杯垫,声音平稳,所以我们的委员会要实行严格的利益回避制度,本地专家占比不低于40%。她顺势展开早已准备好的预案:比如溪云谷的土壤改良,既要请省里专家检测酸碱度,也要让县农技站工作三十年的老技术员参与决策。毕竟,最了解这片土地的,还是常年扎根在此的人。

会议室静得能听见空调送风声。这时,组织部长突然开口:我建议增加企业代表席位。万丰集团的现代农业基地有成功经验,他们的技术总监是省劳模。这个意外支持让李国华侧目——该企业曾因新城项目与杨正康有过节,这是公开的秘密。

休会间隙,林静云在走廊遇见张梅。林书记,宣传部长递来一份材料,省报想深度采访溪云谷模式,但听说有老领导反映要谨慎宣传,避免过度炒作。林静云接过材料微笑:那就先报道合作社的会计如何用二维码管理账目,技术革新总是稳妥的题材。

午后,她临时改变行程出现在溪云谷的育苗大棚。穿着胶鞋蹲在田垄间,她捏起一把土壤问技术员:ph值测了吗?周围干部面面相觑——没想到市长竟懂这个。7.2,偏碱。她捻着土块说,去年省农博会展示的腐殖酸改良剂可以试试,价格适中,效果稳定。

老王头闻讯赶来时,正看见林静云在查看滴灌设备。这玩意省水,就是滤网容易堵。她指着设备对村干部说,深圳有家企业的纳米膜技术能解决,下周我带你们去考察。当村民渐渐围过来时,她突然用方言问:听说有人嫌合作社分红少?众人愣住。这样,她站起身拍掉手上泥土,明天我们算明细账,每户派个代表监督,收支全部上墙公示。

返程时她特意绕道新城烂尾楼群。夕阳下,锈蚀的塔吊像巨大的问号伫立在荒草丛中。林市长,随行人员小声提醒,这片区治安复杂,常有流浪人员聚集。她却径直走向唯一的保安岗亭,看门老人颤巍巍地从铁皮柜里掏出泛黄的施工许可证:整整八年啊...这些楼就像没娘的孩子。

当夜市委大楼灯火通明。林静云在专家委员会拟定名单上添了两个名字:退休的老规划局长,还有信访办记录里多次提建设性意见的农大教授。秘书送来急件:某房企欲低价收购新城地块。她批复:请附第三方评估报告,并召开听证会公示收购方案。

深夜的加密通话里,周烈提到新发现:杨正康妻弟的公司曾向某书画院转账百万。那家书画院的荣誉院长,是李国华的书法老师。林静云望着窗外霓虹:查清资金用途,但先别动书画院。要像下棋一样,看清全盘再落子。

第二天清晨,她出现在溪云谷的观光平台上。晨露在茶叶上闪烁,村民正在悬挂农家乐的招牌。风送来泥土和油漆混杂的气息,她想起夜巡烂尾楼时老人眼里浑浊的期待。制度是钢架,民心是混凝土。她在当天的干部笔记上写道。远处,施工队正在测量新的公路线路,标尺在朝阳下反射出细碎金光。

这时她的手机震动,是周烈的加密短信:李国华秘书今早与书画院副院长会面,谈话内容涉及即将到来的省级文化项目评审。林静云收起手机,对身边的村干部说:带我去看看新栽的茶苗吧。她需要时间思考,如何将这场棋局下得更稳妥。

在茶田里,她蹲下身仔细查看茶苗长势,突然对农业局长说:记得把专家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议题增加一项:讨论如何将茶文化融入乡村旅游。这个看似随意的提议,实则是她布局的一步暗棋。

与此同时,李国华正在城北的私人会所里与书画院副院长品茗。墙上挂着新裱好的字画,落款正是那位退休老领导。文化项目评审的事,还请多费心。李国华将茶杯轻轻推过去,毕竟,青云的文化底蕴,需要专业的人来发掘。

副院长会意地点头:听说林书记最近对传统文化很感兴趣?

年轻人嘛,总想创新。李国华意味深长地笑了笑,但我们这些老人,更懂得守正的重要性。

而此时在溪云谷,林静云正站在新修的观景台上,看着村民们热火朝天地建设农家乐。她拨通了周烈的电话:查一下书画院近期要申报的文化项目,重点看资金预算。挂断电话后,她望向远山,心中已有计较——这场较量,已经从明处的制度构建,延伸到了更深层的文化话语权争夺。

就在林静云准备离开溪云谷时,老王头急匆匆赶来,手里捧着一本泛黄的笔记本。林书记,老人激动地说,这是我父亲留下的种茶笔记,上面记着咱们这儿特有的云雾茶种植方法。林静云接过笔记本,翻看着上面工整的字迹,突然有了新的想法。

她立即召集村干部开会:我们要把这种传统工艺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让溪云谷的茶文化成为乡村旅游的新亮点。这个突发奇想,让在场的干部们都感到振奋。而远在城里的李国华,此时也收到了消息,他放下电话,对书画院副院长说:看来,我们需要重新评估文化项目的申报方向了。

夜幕降临,林静云在办公室里仔细研究那本种茶笔记。周烈发来最新消息:书画院正在紧急调整文化项目申报方案,新增了传统茶文化保护的内容。林静云微微一笑,这场围绕文化话语权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