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伏击战是很考验部队素质的。

要是部队的战术素质不过关,伏击战很容易就会打成添油战,进而把部队白白的填进去。

许粟为了能够成功地伏击第 69 师团,可谓是煞费苦心,做了极其充分的准备工作。

他深知要想将鬼子部队一举歼灭,就必须首先将鬼子部队分散开来,各个击破。他巧妙地运用地形优势,使得过河的鬼子部队第 69 师团逐渐分散开来。

接下来,许粟斩断了鬼子的耳目。他派出了多支搜索营小分队,潜入敌后摧毁了鬼子的通讯设施和侦察据点,让他们变成了聋子和瞎子。

最后,许粟将自己的部队布置在渑池北面的山地,秘密潜伏下来。只要一声令下他们就能将毫无防备的鬼子部队团团围住。

诱敌的部队,就是被部署在黄河边上的河北民军的那个团。这个团的官兵,是许粟从众多河北义勇军中精心挑选出来的。官兵们身体健康,体力充沛。确保他们能够跑得过追击的鬼子。

鉴于国军部署就泄密的保密能力,许粟一直把诱敌作战计划扣到鬼子渡河前一晚才告诉河防团的团长。

所以河防团根本不是在盲目的溃退。

当然了,部队是真的被打散了。他们又不是许粟的部队,单说他们的战斗力就不可能挡住鬼子师团的进攻。

只是河防团大部队的撤退路线是大致沿着许粟给他们规划的路线在跑而已。

这也就够了,许粟对他们的期望,也就是他们把鬼子诱导成几个部分。

随着鬼子深入渑池以北的山地,早就潜伏在山地中的搜索营官兵,开始以小组形式在早就侦察清楚地形的山地中四处出击。

平心而论,抗战时期,鬼子的单兵战斗力在世界上都是排的上号的。

但是单兵终究是要在全军的构架下才能发挥作用。

三浦忠次郎太心急了,作为一军主帅,他的心思表露的太明白。

这就是情报系统的作用了。

许粟通过红色武装的情报系统,已经搞清楚三浦忠次郎两年来的所有公开活动的细节了。

这个三浦忠次郎对自己驻扎在山西一直没有取得战功耿耿于怀,想要战功都想疯了。

许粟就要利用三浦忠次郎这个心思。

河防一触即溃,前面就是毫不设防的国军军需重地,渑池。

大功就在眼前,你,不心动吗?

三浦忠次郎是心动的。本来过河的时候,他还保持的一丝警惕之心,随着面前溃逃的国军一起消散了。

他不断催促着部队加快追击速度,至于行军中必须的侦察警戒,就放松下来。

鬼子放出去的侦察兵就这样像无头苍蝇一样,毫无防备地闯进了许粟提前布下的天罗地网,等待他们的却是一场又一场突如其来的伏击。

这种伏击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战线分明的战斗,而是在渑池北面的山丘中,鬼子部队匆忙行进的过程中,四周突然射来一排排密集的子弹,或者是几声精准的迫击炮炮弹爆炸声。

散落在队伍外围的鬼子侦察兵首当其冲,成为了攻击的目标。他们在枪林弹雨中艰难地挣扎着,有的当场被击毙,有的身负重伤倒在地上痛苦呻吟。鬼子侦察兵陷入了一片混乱和恐慌之中。

然而,当他们试图向开火的地方搜索而去时,却发现那里早已空无一人。搜索营的官兵们在完成攻击后迅速骑上马疾驰而去,只留下鬼子们在原地茫然失措。

而应该来支援侦察兵的鬼子主力部队,现在都在向着渑池跑,根本没有力量对四周零散的国军士兵进行搜剿。

而且三浦忠次郎现在已经上头了,对沿途的军情根本不重视。

作为一个师团的指挥机构,鬼子指挥部接收到的军报异常多,作为师团长,三浦忠次郎最重要的职责就是确定指挥部的精力放在哪个方向。

三浦忠次郎将指挥部的精力集中到渑池方向后,鬼子的师团指挥部对下面报上来的侦察兵损失报告,反应就迟钝起来。

结果他们反应越慢,搜索营伏杀的鬼子侦察兵就越多。没了侦察兵回报,鬼子得到的情报就更少了,鬼子更加反应不过来了。

鬼子的情报系统失灵,耳目断绝,大部队便一头扎进许粟事先设定的伏击圈。

许粟这次调来伏击第69师团的部队,有青年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师,河北民军两个团,新8军暂24师。

这些部队中,青年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师已经在十天前就调到渑池了,开始熟悉战场,预设伏击战场。

在这片广袤的战场上,两个师的士兵们早已埋伏在事先挖好的战壕和坑道之中。

鬼子的追击部队沿着道路一路疾驰,根本没有察觉到前方隐藏的危险。随着时间的推移,鬼子的队伍越拉越长,宛如一条蜿蜒的长蛇。

就在这时,许粟果断地下达了进攻的命令。原本静谧的战场被枪声和喊杀声所淹没。士兵们如猛虎下山一般,从战壕和坑道中冲杀出来,对毫无防备的鬼子展开了猛烈的攻击。

那些急匆匆追在溃退的河防团屁股后面的鬼子部队,完全没有预料到会遭遇这样突如其来的袭击。

许粟的部队隐蔽的太近了,部队接到命令后,从战壕里一跃而出,抢占了鬼子行军道路两侧的制高点,直接把鬼子部队的组织度打崩了。

鬼子的军事条例规定,行军途中,必须抢占道路两侧的制高点,掩护部队行动。

要是抗战刚开始的时候,鬼子还严格遵守这一规定,到了44年,鬼子的大部分部队已经不怎么遵守这一规定了,鬼子部队的素质已经不允许他们执行这一条例了。

渑池的第 69 师团则根本没有执行这一条例,他们只是在道路两侧派出了几支小队,担任警戒任务。

这些部队被出击的青年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师一冲就垮了,第 69 师团在道路上行进的大部队直接被许粟的部队截成了数十个小段。

战斗爆发的太快,第 69 师团被截断的时候,还排着追击的长队。

战场从渑池经兰沟、乐村、太山头一直绵延到上溪,竟然有14公里长。

“喂,你大点声,听不见。”

渑池的指挥部里,许粟正在坐镇指挥,小小的院子里,急促的电话声此起彼伏。

这不是许粟在和下面的师长抢功劳,而是下面的军官提拔太快了,大兵团作战的能力根本没有培养起来。

没有许粟坐镇,整个战役指挥就运转不起来。

“你给我讲清楚点!兰沟现在到底掌握在谁的手里?”

“兰沟刚刚被鬼子的反击部队给夺回去了,但我们又夺了回来。现在我们的队伍已经全部冲上去了,正在和鬼子拼刺刀。”

“乐村的鬼子要突围了!快,呼叫炮火支援。呼叫炮火支援!”

“太山头鬼子部队开始突围了,他们正拼命地朝着鬼子的师团指挥部靠拢,看样子是想重新建立指挥体系。”

“上溪的鬼子后勤部队也在突围,我们的封锁圈都快要被他们给打穿啦。”

急促的军情全部汇集到了指挥部里,统一指挥整个战役的一师长孙志远忙的焦头烂额,一时间看向站在指挥部中央的许粟。

许粟转过身来,瞪了孙志远一眼:“慌什么,鬼子这是在垂死挣扎。不要看他们攻势猛烈,真正的关键点在这里,太山头。”

“马上派预备队出动,把太山头的鬼子师团指挥部给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