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许粟不是汤恩伯。

许粟与汤恩伯截然不同,他并未像汤恩伯那样有过军校求学的经历,自然也就未曾接受过系统而完整的军事教育。

在抵达此地之前,许粟仅仅只是一个再平凡不过的大学生罢了。对于军事指挥这一领域,他所拥有的知识储备,大多都源自于网络上的闲言碎语。

然而,如今的许粟却已今非昔比。他的军事指挥才能并非凭空而来,而是通过无数次生死搏杀、历经百战才得以积累和提升。

国军将领们一个个都自我吹嘘,声称自己毕业于国内的名牌军校,曾到过那个西洋国家进行深造镀过金。

他们说起军事理论来,可谓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一套一套的,让人听起来感觉他们似乎真的很厉害。

然而,这些所谓的名将们,却恰恰缺少了许粟所总结出来的那一点点实战经验以及在长期战斗中磨砺出来的坚定敢战之心。

汤恩伯和鬼子打过硬仗的,南口会战就打得不错。台儿庄战斗最后的驰援,也算是差强人意吧。

不过,和大多数国家将领一样,汤恩伯作为一个师长或许还能胜任,但作为校长嫡系,他被迅速提拔到了不属于他的位置,作为四十多万兵力的统帅,他的骄躁之气日益增长,哪里还顾得上学习怎么带兵。

再加上,汤恩伯本身就不是什么好人,为人暴虐嗜杀,又贪婪无度。

他把自己的司令长官部设置在叶县,是有一番自己的小心思的。

叶县是汉光武帝的发祥地,也是曹操设立在中原的巢穴,汤恩伯想要吸收这里的王者之气。他把司令长官部设立在这里后,也就开始自称“中原王”,开始在中原过上了皇帝般的日子。

抗战之初,他好不容易鼓起来的一点抗战的心思,也就在一天天的吃喝玩乐中,渐渐消散了。

现在看起来,汤恩伯搞这一套简直是昏了头,大敌当前,他居然放着部队不管,搞起封建迷信那一套来。

但对于清朝末年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来说,这一套其实刚刚好弥补他们内心的惶恐。

清末时局变化太快了,没有红色武装的中国,其实就是这样的一片混乱。

当鬼子发起豫中战役的时候,暂编第十五军一众杂牌军在前线浴血拼杀的时候,汤恩伯在干什么呢。

他正躲在山里避战,等着杂牌军把鬼子的锐气耗干,然后他在带着自己的精锐部队第十三军出击,坐收渔翁之利。

汤恩伯从来没有认真思考过一个问题,他在叶县过着那种如同帝王一般的奢华生活,可这些生活所需的金银财宝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

难道不是从那些基层官兵的军饷中克扣出来的吗?难道不是从那些中原百姓的血汗中搜刮来的吗?

底层的民众已经穷困潦倒,士兵们也困苦不堪。而所谓的黄河防线,虽然号称有四十万大军,但实际上都已经只是一个空架子而已了。

这些勇敢无畏的战士们,他们手中拿着的仅仅是大刀,每天吃的也只是糙米,就这样,他们却还要白白地将自己满腔的热血洒在这广袤的中原大地上。

对于鬼子来说,国军根本就没有对他们造成多少损失。仅仅用了十来天的时间,鬼子就如入无人之境一般,轻易地打到了汤恩伯的面前。

然后,汤恩伯就慌了,他抛下部队直接跑了。

就在暂编第十五军狼狈地撤退时,汤恩伯说是军情紧急,要和战区司令长官蒋鼎文商量,然后就一个人跑了,一时之间,第一战区的所有人包括光头都找不到他。

失去了指挥,汤恩伯的十三军既不和鬼子战斗,也不撤退,他们居然直接原地溃散了。

整整一个军的装备就这么扔在鬼子部队面前,等着他们拾取。

实际上,汤恩伯丢失的装备何止这些。郑州和许昌等地的军需仓库里,塞满了中国军队的军需物资。

等鬼子一路畅通的来到洛阳城下的时候,他们已经可以开着美国汽车,拉着德国重炮,吃着中国军粮,来打许粟了。

现在的形势异常严重,对许粟来说,他现在三面受敌,鬼子的菊兵团从东面逼近洛阳防御阵地,鬼子第十二军已经打到了洛河一线,鬼子第一军则在洛阳北面的黄河沿线频频活动。

许粟没有像汤恩伯那样沉迷酒色,坐以待毙。

他知道,必须先击垮其中一路,才能给洛阳城防战争取一丝胜利的希望。

这一路,许粟选择的是鬼子在黄河上的第69师团。

原因也很简单,三路之中,这路鬼子兵力最为薄弱,只有一个师团。

鬼子在制定豫中作战的时候,就确定了本次作战的目标,歼灭第一战区的国军主力。

在长期的抗战中,鬼子已经总结出了国军的特点。

国军是以一两支精锐为核心的军事集团,一旦一个地方的精锐部队被打败,整个地区就都守不住了。

这也是在打响会战中,鬼子的进攻可以屡次成功的秘诀,他们在面对国军的优势兵力的时候,就抓住一个点猛打。

只要打垮这一个点上的国军,这个战局就胜利了。

鬼子认定的第一战区的国军主力有两支,汤恩伯的第十三军,许粟的青年军第一军。

专门为歼灭许粟部队组建的鬼子菊兵团一共18个步兵大队、3个战车大队以及3个重炮大队。

这些部队是鬼子专门从关东军和华北派遣军抽调的老兵,由鬼子第63师团师团长野副昌德统一指挥。

菊兵团渡过黄河后,便向右旋转,沿着黄河向西进攻洛阳。

专门为歼灭汤恩伯部队组建的第十二军,则由原先华北的驻军抽调组建,沿着铁路南下,打到许昌后,向右旋转追击汤恩伯的部队。

另外,鬼子还准备了一路奇兵。

由鬼子第一军抽调第69师团南下,偷袭渑池,切断陇海铁路。

本来作为奇兵,第69师团不应该被许粟发现,但是许粟的搜索营硬是把他们逼了出来。

现在,许粟已经在渑池布置下了重重包围,就等着第69师团上门了。

5月9日,随着鬼子已经把汤恩伯的主力赶进了汝河河谷,第十二军已经和蒋鼎文的部队接上火了,菊兵团也和青年军第2师打了起来。

鬼子的这路奇兵终于出动了。

他们虽然知道自己已经暴露了,但是第一军长期驻扎山西,面对的对手,要不就是长期只能集结起旅一级部队的八路军,要不就是战斗力孱弱的晋绥军,是十足的骄兵。

一般来说,当鬼子以师团级别的兵力发动攻击时,其规模和实力都极为庞大,几乎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他们的前进。

而且这一次,第69师团不仅本身实力强大,还额外加强了两个步兵大队,这使得他们的战斗力更上一层楼。

在第69师团长三浦忠次郎的眼中,这次任务简直就是易如反掌,他坚信自己的部队不会遇到任何困难。

特别是当第69师团顺利渡过黄河时,原本负责守卫渑池一线河防的河北民军竟然如此不堪一击,一触即溃,这无疑进一步助长了三浦忠次郎的轻敌之心。

为了能够迅速攻占渑池,三浦忠次郎心急如焚,不断地催促着他手下的大军加快行军速度,紧紧咬住那些正在溃败逃窜的河北民军不放。他盯着前方的绳池城,仿佛那座城池已经成为了他的囊中之物。

河北民军被鬼子的猛烈攻击打得措手不及,他们惊恐万分,纷纷四散奔逃,试图逃离这可怕的战场。然而,由于人数众多且慌乱无章,他们很快就失去了统一的指挥和组织,各自朝着不同的方向狂奔而去。

鬼子们见状,兴奋不已,他们觉得胜利在望,于是更加拼命地追击着那些四散奔逃的民军。然而,就在他们洋洋自得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突然间,四周的山地上,猛然竖起了数面鲜艳的中国军旗。紧接着,一阵震耳欲聋的炮声响起,排山倒海般的炮火如狂风暴雨般向着鬼子的队伍倾泻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