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多尔衮重生之铁血宫阙录 > 第161章 豪格饰败邀功赏 战报篡改藏祸心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61章 豪格饰败邀功赏 战报篡改藏祸心

多尔衮正召集刚林、萨哈廉商议山海关出兵细节,帐外突然传来脚步声,豪格的副将额尔德尼捧着一卷文书,脸色紧绷地站在门口。刚林刚要开口询问,额尔德尼却避开他的目光,只对着多尔衮躬身:“睿亲王,肃亲王有令,让属下将锦州围困战的战报初稿送来,请您过目后,一同呈给陛下。”

多尔衮接过战报,指尖刚碰到纸页,就察觉额尔德尼的手在微微发抖。他翻开文书,目光扫过“击退明军五次突围”“斩杀明军千余”的字句时,眉头轻轻一挑——三天前图赖回来禀报,明明说豪格的镶黄旗被祖大寿夜袭粮营,烧了不少粮草,怎么战报里半个字没提?

额尔德尼被多尔衮的目光看得后背发毛,下意识地攥紧了袖口:“睿亲王,这战报……是肃亲王亲自核对的,属下只是负责誊抄。”

“是吗?”多尔衮放下战报,指着眼线标注的“损失士兵四百余人”,语气平淡,“图赖驰援时,亲眼见镶黄旗的伤兵堆了半座营寨,怎么到这儿就成了四百人?还有祖大寿突围时,镶黄旗丢的那三门红衣大炮,怎么也没写进去?”

额尔德尼的脸瞬间白了,嘴唇动了动,却没敢说话。这时,帐外传来豪格的声音,带着几分刻意的爽朗:“十四叔,这战报是我让额尔德尼写的,有什么问题,跟我说就是,别为难他。”

豪格走进来,身上穿着崭新的锦袍,与额尔德尼的窘迫形成鲜明对比。他一把拿过战报,笑着道:“十四叔有所不知,图赖将军看到的伤兵,有一半是之前收编的莽古尔泰旧部,本就带着旧伤,不算这次的损失。至于红衣大炮,不过是被明军暂时夺了去,后来我又派人抢回来了,算不上‘丢’,就没写进去。”

“抢回来了?”多尔衮看着豪格眼底的闪烁,没戳破他的谎言,只是淡淡点头,“既然是肃亲王亲自核对的,那便按这个版本呈给陛下吧。”

豪格见多尔衮没再追问,心里松了口气,拍了拍额尔德尼的肩膀:“还不快谢谢十四叔宽宏大量?要是换了别人,说不定还得揪着这点小事不放。”

额尔德尼连忙躬身道谢,跟着豪格走出帐外。刚离多尔衮的营帐远些,豪格的脸色就沉了下来,狠狠瞪了额尔德尼一眼:“没用的东西!这点小事都办不好,要是被十四叔看出破绽,你全家的性命都不够赔!”

额尔德尼低着头,声音发颤:“肃亲王,可这战报改得太离谱了,万一陛下派人核查……”

“核查?”豪格冷笑一声,伸手扯过额尔德尼手里的备用底稿,撕了个粉碎,“父皇心里疼我,只要我说是真的,他就不会查!你别忘了,你一家老小还在镶黄旗的营地住着,要是敢泄露半个字,我让你死无全尸!”

额尔德尼浑身一哆嗦,连忙点头:“属下不敢!属下一定守口如瓶!”

豪格满意地点点头,转身往自己的营帐走。刚走两步,就碰到负责记录军功的文书马德顺。马德顺手里拿着一本军功册,见到豪格,连忙躬身:“肃亲王,您让属下统计的镶黄旗军功,属下已经整理好了,您要不要过目?”

豪格接过军功册,翻开一看,眉头立刻皱了起来:“怎么才这么点?斩杀明军三百人?你是不是漏算了?”

马德顺愣了一下:“肃亲王,属下是按各佐领上报的数字统计的,确实只有三百人。而且……还有不少佐领说,这次战斗中,士兵们士气不高,有几个小队还临阵退缩了。”

“临阵退缩?”豪格猛地把军功册摔在地上,“胡说八道!我的镶黄旗怎么会有临阵退缩的士兵?你是不是被人收买了,故意抹黑我?”

马德顺吓得连忙跪地:“肃亲王息怒!属下不敢!属下只是如实记录!”

“如实记录?”豪格蹲下身,一把揪住马德顺的衣领,“我告诉你,军功册上的数字,必须改成‘斩杀明军千余’,临阵退缩的事,半个字都不能提!要是改不好,你就不用来见我了!”

马德顺看着豪格凶狠的眼神,知道自己要是不答应,肯定没好果子吃,只好含泪点头:“属下……属下遵令。”

豪格松开手,拍了拍马德顺的肩膀:“这才对嘛。好好干,以后少不了你的好处。”说罢,转身离去。马德顺跪在地上,看着散落的军功册,心里满是无奈——这战报改得漏洞百出,早晚要出大事。

接下来的几天,豪格又找来了负责粮草的周文举、负责军械的刘振邦,逼着他们修改粮草损耗和军械损失的记录。周文举起初不肯,说:“肃亲王,粮草损耗是要入户部档案的,改了会被查出来的。”

豪格却拿出一把匕首,插在桌上:“查出来又怎么样?有父皇在,谁也不敢动我!你要是不改,今天就别想出这个门!”

周文举没办法,只好把“损耗粮草两千石”改成“损耗粮草五百石”,还加了一句“及时补充,未影响军需”。刘振邦更是吓得直接把军械损失的记录撕了,重新写了一份“军械完好,无损失”的文书。

终于到了论功的日子,盛京的议事殿里,文武百官分列两侧。皇太极坐在主位上,脸色虽有些苍白,却依旧带着威严。他看了一眼站在前列的豪格和多尔衮,开口道:“松锦之战,大清大获全胜,锦州已归我大清所有。今天召集大家,就是要论功行赏,表彰有功之臣。豪格,你先说说锦州围困战的情况。”

豪格立刻出列,“扑通”一声跪在地上,声音带着刻意的沙哑:“父皇,儿臣率镶黄旗将士死守锦州南门三月,日夜不眠,不敢有丝毫懈怠。明军多次突围,都被儿臣率军击退。只是……镶黄旗多为刚收编的莽古尔泰旧部,军心未稳,几次战斗中损失不小,将士们也都疲惫不堪。”

他顿了顿,偷偷看了一眼皇太极的表情,继续道:“儿臣曾两次派人向十四叔求援,想请正白旗出兵协助,可十四叔说正白旗要守乳峰山,无法分兵。儿臣没办法,只能率残部硬抗,还好没让父皇失望,守住了锦州南门。”

这番话一出,殿内顿时安静下来。多尔衮站在一旁,脸色平静,心里却冷笑——豪格这话说得真漂亮,既把自己的败绩说成了“硬抗”,又暗指自己“见死不救”。

皇太极果然被豪格的话打动了,脸上露出心疼的表情:“好孩子,苦了你了。镶黄旗刚收编不久,你能带着他们守住锦州南门,已经很不容易了。”他转头看向多尔衮,语气带着几分不满,“多尔衮,豪格求援,你怎么不派兵支援?”

多尔衮躬身道:“陛下,乳峰山是锦州和松山的咽喉要道,正白旗若分兵,恐被明军偷袭,断了我军的后路。而且,儿臣后来也派图赖率三千精锐驰援了,只是没来得及赶上豪格说的‘两次突围’。”

“哦?还有这事?”皇太极愣了一下,似乎没料到多尔衮会这么说。

豪格心里一慌,连忙道:“父皇,图赖将军确实来了,可那是在儿臣击退明军最后一次突围之后,没帮上什么大忙。儿臣不是怪十四叔,只是觉得……当时情况太紧急了。”

皇太极点点头,没再追问,反而对百官道:“豪格在锦州围困战中立下大功,忠诚勇猛,朕决定封他为和硕肃亲王,赏人口千余、牲畜五百!另外,原属莽古尔泰的镶蓝旗五个牛录,划归豪格统领,助他稳固兵权!”

豪格大喜过望,连忙磕头:“谢父皇!儿臣定当为大清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百官纷纷上前道贺,豪格站起身,得意地看了一眼多尔衮,眼神里满是挑衅。多尔衮只是淡淡点头,没说什么,心里却清楚——豪格这么刻意邀功,又有皇太极偏袒,以后朝堂上的日子,怕是不会平静了。

退朝后,豪格拉着额尔德尼的手,兴奋地说:“看到没?父皇心里还是疼我的!那五个牛录一到手,我的势力就比以前大多了!以后在朝堂上,看谁还敢看不起我!”

额尔德尼敷衍地笑了笑,心里却满是不安。他看着豪格得意的背影,悄悄叹了口气——这靠篡改战报得来的功劳,终究是镜花水月,早晚要碎的。

豪格却没察觉额尔德尼的异样,还在滔滔不绝地规划着以后的日子:“等我再立几个大功,父皇肯定会更看重我。到时候,十四叔的镶白旗,也得听我的!”

额尔德尼只好附和着:“肃亲王说得是,您以后肯定会越来越厉害。”

豪格满意地点点头,转身往自己的王府走去。他没看到,身后的额尔德尼,悄悄擦了擦额头的冷汗——这场用谎言堆砌的“功劳”,不知道能撑到什么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