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宋骑天下 > 第64章 稚子馨香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下朝之后,赵佶移驾福宁殿书房。御案之上,堆积如山的奏章几乎要将那紫檀木的案面压弯。他深吸一口气,摒退左右,只留两个内侍在门外听候,便开始埋头批阅。

然而,越看,他的眉头蹙得越紧。这几日他不在京中,积压的奏章里,竟有超过七成都是各地官员、乃至一些汴京闲职对裁汰冗官一事的抵制与求情。字里行间,或诉苦家族世代受恩,陡然裁撤恐伤国本;或弹劾陈过庭、李纲等人行事酷烈,有违仁政;或拐弯抹角地请托皇亲国戚来说项……满纸皆是私利,少见公心。

“迂腐!顽梗!”赵佶将一份通篇打着“祖制”、“仁德”旗号,实则为自己那不成器的侄子求情的奏章重重摔在案上,胸口一阵发闷。改革之难,远超战场厮杀,这无形的阻力来自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如同陷入泥沼,每前进一步都需耗费巨力。他深知此举必要,但面对这汹涌而来的反对声浪,心中也不免生出几分孤愤与郁结。

殿内烛火摇曳,将他的影子拉得长长的,映在冰冷的金砖地面上,更显孤寂。

正当他心烦意乱,准备唤梁师成进来,再细查几个跳得最凶的官员底细时,一阵轻快的脚步声由远及近,打破了书房的沉寂。

“爹爹!爹爹!”

伴随着银铃般的呼唤,一个穿着鹅黄色宫装的小小身影,如同初春的嫩柳芽儿,蹦蹦跳跳地跑了进来,门口的内侍显然不敢阻拦。正是年仅七岁的柔福帝姬赵多富。

她跑到御案前,小脸因为奔跑而红扑扑的,像熟透的苹果,一双大眼睛亮晶晶的,全然不顾父皇那尚未完全散去的阴沉脸色,献宝似的将双手高高举起——那白嫩的小手心里,紧紧捧着一个小巧玲珑的琉璃瓶。瓶子虽小,却是将作大营新出的澄澈琉璃所制,瓶身弧度圆润,在烛光下折射出柔和的光晕。瓶内,装着浅浅一层淡黄色的晶莹液体。

“爹爹你看!这是曹司记带我们一起做的!用的是今秋宫里开得最好的金桂!她们都说我挑的花瓣最香呢!”赵多富的声音里充满了孩童式的骄傲与期待,“送给你!曹司记说,批阅奏章累了闻一闻,可以提神!”

看着女儿天真烂漫、不掺一丝杂质的小脸,赵佶心头那团因朝政而生的郁结之气,仿佛被一阵清风吹散了不少。他脸上不自觉地带上了温和的笑意,放下御笔,伸手接过那个还带着女儿掌心温度的小琉璃瓶。

拔开用软木仔细塞住的瓶口,一股清甜沁人、却又不过分浓烈的桂花幽香瞬间弥漫开来,恰到好处地冲淡了殿内原本沉郁的墨香和熏香。这香气,不同于张充容、李婕妤身上那略带妩媚的芬芳,而是纯粹、鲜活,带着阳光和秋日的气息,一如眼前女儿的笑颜。

他看着赵多富因参与劳作而显得健康红润、充满生气的小脸,再看看手中这瓶凝聚了新技术和女儿心意的“芙蓉露”,心中那根因国事艰难、因未来沉重命运而始终紧绷的弦,似乎在这一刻,被这稚子的馨香温柔地抚过,稍稍松动了一丝。

“多富有心了,”赵佶将瓶子凑近鼻尖,又深深吸了一口那令人心旷神怡的香气,笑容更真切了几分,“此物,比任何灵丹妙药都更能解爹爹之乏。”

他伸出手,轻轻揉了揉女儿柔软的发顶,“在香露工坊,可还习惯?有没有人欺负你?”

“没有没有!”赵多富用力摇头,兴奋地比划着,“大家都对我很好!曹司记教我怎么选花,怎么看着火候,可有意思了!比在宫里光是绣花、读书好玩多了!爹爹,我明天还能去吗?”

“自然可以去。”赵佶含笑应允,“多学些东西,总是好的。”

看着女儿欢天喜地谢恩后,又像来时一样蹦跳着离去的小小背影,赵佶摩挲着手中的琉璃瓶,目光重新投向那堆积如山的奏章时,眼神已恢复了清明与坚定。

阻力再大,为了这个国家的未来,为了能让千千万万个如多富一般的孩子,能在更安宁、更富足的天地里成长,他亦将一往无前。这缕来自女儿的馨香,成了他涤荡烦忧、重整旗鼓的独特力量。他提起朱笔,在那份为其侄子求情的奏章上,力透纸背地批下一个字:

“不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