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宋骑天下 > 第33章 铁骑新装 文教布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翌日,汴京城内暗流汹涌。皇城司指挥使李钺与顾锋亲自坐镇,代号“清壁”的行动悄然展开。一张无形的大网撒向那些被王禀供出、以及皇城司长期监控的涉嫌通敌的官员府邸。

与此同时,赵佶则带着秘密出狱、换上一身崭新戎装的王禀,以及数大车从军器监运出的新式装备,再次来到了龙骧军驻地。

校场之上,五千龙骧军骑士肃立。当赵佶与折彦质、王禀一同登上点将台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过来,尤其是落在那个面容坚毅、略带风霜之色的陌生将领身上。

“将士们!”赵佶声音洪亮,“今日,朕给你们带来了两件好事情!其一,就是这位新的副统制——王禀将军!”他侧身示意王禀上前。

王禀抱拳,向台下将士行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声如洪钟:“末将王禀,原真定府路都监!蒙陛下不弃,委以重任,自今日起,与折统制及诸位同袍共练铁骑,卫我河山!”

台下响起一阵参差不齐但充满好奇的应诺声。王禀在边军中的名声,一些老西军出身的骑士是有所耳闻的。

折彦质亦上前一步,朗声道:“王将军乃边军宿将,熟知北虏战法,有他相助,我龙骧军如虎添翼!我等欢迎王将军!”他主动示好,显示出大将风范。台下这才爆发出更热烈的呼声。

赵佶满意地点点头,继续道:“这其二,便是军器监为尔等打造的新式装备!”他挥手示意,随行侍卫立刻将新式高桥马鞍、双边铁马镫以及一批改进后的神臂弓和制式马刀抬了上来。

“此鞍此镫,可令尔等在马上稳如磐石,解放双手,更能发挥骑射劈砍之威!此弩此刀,经过改良,更轻更利!”赵佶拿起一副铁马镫,对台下几名队将道:“尔等可先行试之,告诉朕与诸位同袍,感受如何!”

几名被点到的队将兴奋地出列,在工匠指导下换上新的马鞍和马镫,翻身上马。起初还有些不习惯,但当他们策马奔驰,尝试在马上开弓、挥舞马刀时,脸上纷纷露出惊喜之色。

一名络腮胡队将控马回转至点将台下,激动地大声回道:“陛下!神器!真是神器!有了这玩意儿,末将感觉能在马上耍大刀片子了!开弓也稳当多了!”

另一名年轻些的队将也喊道:“陛下,这鞍子坐着得劲,跑起来屁股不疼了,能更专心控马杀敌!”

台下将士闻言,无不跃跃欲试,气氛热烈。

赵佶笑道:“好!既如此,自今日起,龙骧军换装新式马具、弩刀!由王禀副统制协助折统制,负责操练新式战法,务必使人与装备融为一体,发挥最大战力!”

“谨遵陛下旨意!”折彦质与王禀齐声应道,相视一眼,皆看到对方眼中的斗志。

赵佶又在校场上盘桓了近一个时辰,亲自观看了部分小队使用新装备的适应性训练,并与折、王二人详细探讨了针对金军骑兵的战术构想,直到日头偏西,才起驾回宫。

回到大内,赵佶未作停歇,立刻在垂拱殿召见了新任国子监祭酒,陆承渊。原祭酒杨时,因对实务特科推行不力,态度消极,已被赵佶一道恩旨,“荣升”为提举西京嵩山崇福宫,体面地养老去了。

陆承渊年约五旬,面容清癯,目光却锐利有神,他是李纲举荐的官员,以干练通达、不泥古法着称。

“陆卿平身。”赵佶待其行礼后,开门见山,“朕召卿来,是为教育大计。实务特科秋日即将开考,然仅靠此太学一科,犹如杯水车薪,难解天下渴才之急。朕有意,于各州、府、县,广设‘蒙学堂’!”

陆承渊微微一惊,抬头看向赵佶:“陛下,广设蒙学?这……所需师资、钱粮、场所,恐非小数。且教授何种内容?若仍是《千字文》、《百家姓》之类,于新政助益恐不大。”

赵佶颔首:“陆卿所虑极是。故朕之意,新设之蒙学堂,其蒙学阶段,除识字明理外,需加入《新编数算启蒙》之基础内容,使幼童自幼便知数算之妙。稍长,则需讲授《格物浅说》中之常识,知晓万物运行之粗理。”

他拿起御案上已经刊印好的几本小册子,递给陆承渊:“此二书,乃朕亲撰,已命人刊印。着国子监负责,大量刊印,以工本价发售于各州县,务使寒门子弟亦能购得。新设蒙学堂之师,可由当地州县选拔通晓此二书之生员或落第士子担任,朝廷给予廪饩。”

陆承渊快速翻阅着那两本装帧简单却内容新颖的书籍,越看越是心惊。这与他平生所学经义截然不同,却自有一套逻辑体系,尤其那《新编数算启蒙》中的符号与算法,简洁明了,远超算筹。

“陛下,此二书内容,确实别开生面,于启民智大有裨益。然……然士林之中,恐有非议,认为此非圣贤正道,恐引争论。”陆承渊谨慎地提出顾虑。

赵佶面色一肃:“陆卿!如今是何等时节?金人磨刀霍霍,国家需才若渴!难道还要抱着故纸堆,空谈性理,坐视国势倾颓吗?新学知识,譬如种子,今日播下,他日或可成参天大树,支撑国运!士林非议?若有人只知抱残守缺,阻挠新政,便是国之罪人!朕推行此事,心意已决!卿身为国子祭酒,掌天下文教,当有破旧立新之魄力!”

陆承渊被赵佶一番掷地有声的话语震撼,他感受到官家那不容置疑的决心,也深知此事关乎国家未来。他深吸一口气,躬身道:“陛下励精图治,高瞻远瞩,臣……臣佩服!臣必竭尽全力,推行蒙学,刊印新书,为实务特科,为陛下新政,广育良才!”

“好!”赵佶语气稍缓,“具体章程,卿与李纲、礼部详细拟定。记住,蒙学乃根基,实务特科乃梁柱,二者并重,方能为大宋构筑起坚实的人才大厦。秋季之前,朕要看到成效!”

“臣,领旨!”陆承渊郑重应下,带着沉甸甸的使命和那两本薄薄却重若千钧的新书,退出了垂拱殿。

赵佶独自坐在殿中,窗外已是暮色四合。他知道,无论是龙骧军的新装,还是遍及州县的蒙学,都是在与时间赛跑。北方的阴云越来越浓,他必须在这暴风雨来临前,尽可能地让这个古老的帝国,多积蓄一分力量,多培养一颗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