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被误认仙人,老朱求我改国运 > 第142章 狐狸、老虎、三个狼崽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42章 狐狸、老虎、三个狼崽

又来?

朱元璋的太阳穴,突突地跳了两下。

他脑子里那根弦,本来就被刘伯温和常遇春这两个人,一文一武,一唱一和地给绷得紧紧的,现在门口又来了三个。

还是最能闹腾的三个。

他几乎能想象出那仨小子站在殿外的模样,一个个伸长了脖子,眼神跟草原上见了肉的饿狼似的,就等着他开门放饭。

心累。

他看了一眼还跪在地上的常遇春,又看了一眼旁边站着,眼神里全是“请务必带上我”的刘伯温,心里那点皇帝的威严,已经泄了气。

“让他们进来。”

他有气无力地摆了摆手,重新坐回龙椅上,感觉那龙椅都变成了扎人的钉板。

很快,三个身影鱼贯而入。

朱樉、朱棡、朱棣。

和上一次来的时候那副斗败了公鸡的模样,截然不同。

老二朱樉,依旧是那副天老大他老二的架势,但脖子梗得没那么僵硬了,眼神里多了几分沉稳。

老三朱棡,眼珠子还是滴溜溜地转,但那股子小聪明收敛了不少,透着一股子盘算之后的笃定。

变化最大的,是老四朱棣。

他不再是那张拉满了的弓,浑身上下都写着“我要赢”。此刻的他,像是一柄入了鞘的宝刀,锋芒尽敛,但那股子锐气,却凝成了实质,沉甸甸的,压得人喘不过气。

朱元璋眼皮子一抬。

他知道,这几个小子,这两个月没闲着。

“儿臣,拜见父皇。”

三人齐齐躬身,声音不大,却透着一股子合谋之后的默契。

他们的目光,自然也落在了殿中的常遇春和刘伯温身上,眼中闪过一丝恰到好处的惊讶和关切。

“常将军,您身子大好了?”朱棣率先开口,语气里满是晚辈对功勋老臣的尊敬。

常遇春刚刚被朱元璋扶起来,这会儿还有点懵,下意识地点了点头。

“托陛下洪福。”

“父皇圣明,算无遗策,常将军吉人天相,自然能化险为夷。”朱棡立刻跟上,一记马屁拍得不轻不重,恰到好处。

朱元璋听着这话,心里却“咯噔”一下。

不对劲。

这几个小子,今天不是来闹事的,是来办事的。

而且是准备得妥妥当当,把路都给他铺好了才来的。

“行了,都别站着了。”朱元璋指了指旁边的空位,“有什么事,说吧。”

他决定开门见山。

跟这几个猴崽子绕圈子,能把自己绕进去。

朱棣往前站了一步,与两个哥哥交换了一个眼神。

“父皇,儿臣听闻,胶东水患已平,防疫初见成效,全赖父皇调度有方,国库充盈。”

朱元璋“嗯”了一声,不置可否。

“此次防疫,五弟朱橚,居功至伟。”朱棣话锋一转,终于图穷匕见。

他提起朱橚的时候,语气里没有半点嫉妒,反而带着一丝与有荣焉的赞许。

“五弟自那位高人处,得来‘显微镜’这等仙家宝贝,照见了那致病的‘微虫’,这才让能对症下药,救活了万千百姓。此等功绩,儿臣等,望尘莫及,亦心向往之。”

这一番话说得,滴水不漏。

先肯定你朱元璋的功劳,再夸奖兄弟的成就,最后,才表露出自己的那么一点点“小小心愿”。

站在一旁的刘伯温,听得是暗暗点头。

这几位皇子,长进了。

尤其是四皇子,这番话,有礼有节,进退有据,已经颇有几分人主的模样了。

朱元璋心里跟明镜似的。

这小子,是在提醒咱。

提醒咱,当初的承诺。

提醒咱,老五见了高人,得了好处,立了大功,现在,也该轮到他们了。

他端起茶杯,吹了吹上面根本不存在的茶叶末。

“你们几个,这两个月倒是沉得住气。”

“父皇为国事操劳,北有北伐大军,南有胶东水患,儿臣等不敢因一己之私,惊扰父皇。”朱樉瓮声瓮气地接了一句。

这话糙,理不糙。

我们不是忘了,我们是懂事。

现在仗打完了,水也治了,您老人家该有空了吧?

朱元璋给气乐了。

好嘛。

一个两个,都学会拿话堵咱的嘴了。

他放下茶杯,目光在三个儿子脸上一扫。

“这么说,你们是已经分出高下了?”

他决定,还是按老规矩办。

“这次,是谁拔了头筹啊?”

这个问题一出,暖阁里的气氛,瞬间变得有些古怪。

朱樉、朱棡、朱棣三个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没吭声。

朱元璋眉头一皱。

“怎么,哑巴了?”

“父皇……”

还是老三朱棡,脑子最快,他硬着头皮站了出来。

“这事儿……说来话长。”

“那就长话短说!”朱元璋没好气地道。

“是。”朱棡咽了口唾沫,感觉父皇的眼神跟刀子似的,刮得他脸疼。

“父皇上次说,以分数高下为准。但……但是您没说,这分数,该何时清算一次。”

嗯?

朱元璋愣住了。

他好像……确实没说。

他当初光顾着画饼,给这群狼崽子找点事干,哪想得到这么细。

“所以呢?”他心里升起一股不祥的预感。

朱棡的声音,一下子弱了下去。

“所以……这两个月,我们……我们请宋先生,一共清算了三次。”

暖阁里,一片死寂。

常遇春瞪大了眼睛,他虽然听不太懂这里面的弯弯绕绕,但也感觉到了这事儿不简单。

刘伯温则是差点没忍住笑出声来,他赶紧低下头,脸憋得通红的。

高!

实在是高!

这不就是钻空子吗!

朱元璋那张脸,先是茫然,然后是错愕,最后,变成了一种哭笑不得的酱紫色。

他彻底明白了!

这三个臭小子,居然玩起这套东西!

他们肯定是在某一次清算前,一个人拼命用功,另外两个人就故意犯点小错,送他上第一。

下一次,再换一个人!

这样一来,两个月,三次清算,每个人,都拿了一次头名!

“谁出的主意?”朱元璋咬着后槽牙问道。

三个皇子,“唰”地一下,全都低下了头,谁也不敢看谁。

“好,好,好!”

朱元璋连说了三个“好”字。

“咱的儿子,一个个都出息了!都会动脑子了!”

“这股子聪明劲儿,要是都用在正道上,咱大明的江山,千秋万代都不愁了!”

这话听着是夸,可那屋子里的温度,蹭蹭地往下掉。

三个皇子把头埋得更低了,恨不得当场找条地缝钻进去。

朱元璋看着这三个把小聪明发挥到极致的儿子,又看了看旁边那一脸“我也想去”的刘伯温,和那一脸“救命之恩必须报”的常遇春。

他忽然觉得,这事儿,堵不如疏。

他再拦着,这帮人能把坤宁宫的门槛都给踏平了。

而且……

朱元璋的脑子里,一个极其大胆,甚至有些荒唐的念头,冒了出来。

他看着眼前这一文一武,三个未来的藩王。

这可都是他老朱家,乃至整个大明朝未来的顶梁柱。

李先生那些匪夷所思的学问,那些经天纬地的手段,要是能让他们,都学上那么一星半点……

那他娘的,还北伐个什么劲儿?

直接平推过去就完了!

想到这里,朱元璋的心,瞬间变得滚烫。

他猛地一拍龙椅扶手!

“行了!”

这一声,中气十足,把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朱元璋站起身,在殿中踱了两步,脸上那股子帝王的霸气,又回来了。

“既然你们一个个都这么想去,咱就成全你们!”

他目光扫过众人。

“都给咱听好了!”

“要去,可以!但不是去游山玩水,更不是去求什么仙法!”

“是去给咱当学生的!是去学本事的!”

“那位李先生的规矩大,脾气也怪。你们到了那里,都得给咱把尾巴夹紧了!”

“谁要是敢在先生面前,摆你们皇子、国公的架子,惊扰了先生,别怪咱回来扒了他的皮!”

这话,主要是说给常遇春和那三个儿子听的。

几个人一听有戏,哪还管什么规矩,头点得跟小鸡啄米似的。

“儿臣(臣)遵旨!”

朱元璋看着他们那副迫不及待的模样,心里那点恶趣味又冒了上来。

他清了清嗓子,装出一副高深莫测的样子。

“还有。”

“到了那里,一切都听咱的安排。咱让你们说什么,你们就说什么,让你们扮成什么人,你们就扮成什么人。”

他顿了顿,嘴角勾起一抹难以察觉的弧度。

“都回去准备吧,换身寻常的衣服。”

“明天一早,咱们……出发!”

朱元璋心中,已经开始想象那副画面了。

李去疾的那个小院里。

自己,还是那个平平无奇的马大叔。

大明朝的首席谋士刘伯温,是咱新请的账房先生。

大明朝最猛的将军常遇春,是咱雇的护院头子。

至于那三个皇子……

就说是咱不成器的几个儿子,带来见见世面。

朱元璋越想越觉得这事儿有意思。

他看着眼前这几个大明朝最顶尖的人物,一个个因为即将见到李先生而激动得满脸通红。

他心里忽然冒出一个念头。

李先生啊李先生,你可得给咱顶住啊!

咱这次给你带过去的,可不是一个两个。

是三个狼崽子,外加一条善于算计的“狐狸”,和一头刚从鬼门关回来的“老虎”!

这阵仗,你那小院子……可别给拆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