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雍正九年五月,京城的蝉鸣刚起,江兰就对着瑞祥号的季度资金账发愁 —— 账面上的白银只剩十五两,可等着用的地方却一长串:瑞祥号要进三千斤牛羊油(制皂原料),需白银二十两;包衣妇女工坊要添十台缝纫机(提高布偶产能),需白银十五两;物流要加五辆马车(应对山东棉花运输),需白银十二两;还有山东棉花收购点的筹备,租院落、雇人,至少得白银三十两。算下来,总缺口竟有六十二两,这还没算日常的工钱和杂费。

“江姑娘,牛羊油商催了三次了,说再不交定金,就把货卖给别家了。” 王瑞拿着催款单,脸色焦急,“工坊的张婶也来问,缝纫机啥时候能到,现在做布偶全靠手缝,赶不上订单进度。”

江兰揉了揉太阳穴,指尖划过账本上的 “缺口六十二两”—— 上一章救灾捐了二十两物资,后续又垫了十两给通州中转站修仓库,加上兰馨玩具爆红后订单激增,原料采购量翻倍,现金流一下子就紧了。她想起民间拆借,可江柱子说过,京城的 “印子钱” 利息高达三成,借十两三个月就得还十三两,要是逾期,还会被上门催债,风险太大,绝不能碰。

“得找正规的钱庄。” 江兰突然开口,“京城的老字号钱庄,利息低、信誉好,还能走正规手续,比民间拆借靠谱。”

王瑞愣了愣:“钱庄?可咱们没跟钱庄打过交道啊!听说钱庄贷款要抵押,还得有保人,咱们有啥能抵押的?”

“咱们有瑞祥号的铺面,有兰馨的订单合同,还有皇上允诺的山东棉花收购点 —— 这些都是信誉和还款能力的证明。” 江兰起身,从柜里拿出一叠文件,“你看,这是上个月的营收账本(盈利二十五两),这是江南裕丰号的全年订单(预定一千条丝巾),这是胤禛陛下御批的棉花收购点文书,拿着这些去钱庄,他们肯定会考虑。”

当天下午,江兰就让春桃去打听京城的钱庄 —— 京城有三家老字号钱庄:广源祥、聚丰号、恒昌记。广源祥是百年老店,老板姓胡,据说跟内务府有往来,信誉最好;聚丰号利息高,但审批快;恒昌记规模小,只做小额贷款。江兰权衡后,决定先去广源祥 —— 老字号风险低,且跟官府有交集,更理解她的业务(毕竟兰馨供着宫廷)。

第二天一早,江兰带着王瑞,揣着账本、订单和御批文书,去了广源祥。钱庄坐落在西市街的黄金地段,门面是青砖黛瓦,门口挂着 “广源祥钱庄” 的鎏金招牌,进门后是宽敞的柜台,柜台后坐着三个账房先生,正低头算账,空气中飘着淡淡的墨香。

“请问胡掌柜在吗?我是兰馨商号的江兰,想跟贵庄谈合作。” 江兰走到柜台前,客气地说。

账房先生抬头打量了她一番,见她衣着得体,手里拿着精致的账本,便起身去里间请胡掌柜。不一会儿,一个穿着藏青色绸缎长袍、留着山羊胡的老者走出来,正是胡掌柜。他笑着拱手:“江姑娘久仰大名!兰馨的皂和玩具,老夫的孙儿也在用,没想到姑娘这么年轻。”

江兰也笑着回礼:“胡掌柜客气了。今日来,是想跟贵庄借些白银,用于商号周转,日后定按约还款,绝不拖欠。”

胡掌柜请她们进了里间的会客厅,分宾主落座后,开门见山:“江姑娘,钱庄放贷讲究‘安全’二字,你需告知老夫,借多少、用在哪、如何还,老夫才好评估。”

“借六十两白银,用在三处:二十两进牛羊油(制皂原料),十五两给包衣工坊添缝纫机,二十五两用于山东棉花收购点筹备和物流增配。” 江兰把账本和订单推过去,“这是兰馨上个月的营收,盈利二十五两;这是江南裕丰号的全年订单,能保证稳定回款;还有陛下御批的棉花收购点文书,官府会协助运营,风险极低。还款方面,我计划分六个月还清,每月还十两,利息按贵庄的标准算即可。”

胡掌柜拿起账本,一页页仔细翻着,又看了看订单和御批文书,眉头渐渐舒展:“兰馨的营收稳定,还有宫廷和官府背书,确实是优质商户。不过,钱庄放贷需有抵押,不知姑娘能拿什么抵押?”

“我愿以瑞祥号西市分店的铺面作为抵押。” 江兰早有准备,“那铺面价值两百两,足够覆盖六十两贷款,若是到期无法还款,贵庄可处置铺面。”

胡掌柜沉吟片刻,又问:“姑娘为何不找民间拆借,反而来找钱庄?民间拆借审批快,就是利息高些。”

“民间拆借利息太高,且无正规手续,容易起纠纷。” 江兰坦诚道,“我做的是长久生意,不仅要赚钱,还要守信誉、合规经营。贵庄是百年老字号,信誉好、利息合理,跟贵庄合作,既放心,也能让我的商户们知道,做生意要走正规渠道,这也是在帮陛下推行‘规范商道’的新政。”

这番话正好说到胡掌柜心坎里 —— 他一直想推动商道规范,却苦于没有商户响应。江兰的想法与他不谋而合,他当即拍板:“好!江姑娘爽快,老夫也不绕弯子。六十两贷款,月息一分(即每月利息六钱),分六个月还清,抵押瑞祥号西市铺面,明日即可签契约、放款。”

一分利息!比民间拆借的三分低了两倍,江兰心里一喜,连忙谢道:“多谢胡掌柜!我定按约还款,不辜负贵庄的信任。”

签契约那天,江兰带着江老实一起去 —— 父亲一辈子老实本分,让他来见证,也能让他放心。江老实看着契约上的条款,又听胡掌柜说 “每月利息才六钱,比借邻居的还低”,悬着的心终于放下:“胡掌柜,俺家兰丫头是实在人,肯定不会欠账,您放心!”

放款后,江兰第一时间分配资金:让王瑞带着二十两去万顺油脂行,订了三千斤牛羊油,比之前多订了五百斤,足够用两个月;让大嫂带着十五两去铁匠铺,订了十台缝纫机(改良过的脚踏式,比手缝快三倍),还请了工匠去包衣工坊安装;让赵强带着二十五两去山东,租了棉花收购点的院落,添了三辆马车,还雇了两个当地的包衣汉子帮忙收棉。

资金一到位,各业务线都活了起来。瑞祥号的皂坊不再担心原料断供,工匠们每天能多做两百块皂;包衣工坊的妇女们用上了缝纫机,张婶一天能做五个布偶,比以前多了两个,工钱也涨到了六百文;赵强在山东的收购点很快就筹备好了,挂着 “兰馨棉花收购点” 的木牌,当地的灾民听说能卖棉赚钱,都来打听,盼着明年春天种棉。

江兰没忘了 “学习钱庄经营模式” 的事。她每隔三天就去广源祥,跟胡掌柜请教钱庄的运作 —— 有时看账房先生记账,了解存款、贷款的流程;有时跟胡掌柜聊天,问他怎么评估商户的风险,怎么确定利息高低;有时还会看钱庄的汇兑业务,比如京城的商户怎么把白银汇到江南,怎么收取手续费。

有一次,江兰看到账房先生在算一笔存款利息,便好奇地问:“胡掌柜,百姓把白银存在钱庄,您给他们利息,再把钱贷给商户,赚中间的差价,对吗?”

胡掌柜笑着点头:“正是。百姓存款月息五厘,贷给商户月息一分,中间的五厘就是钱庄的利润。不过,得把控好风险,要是贷出去的钱收不回来,钱庄就得亏本。”

“那您怎么判断商户能不能还款?” 江兰追问。

“看三点:一是营收,稳定盈利的商户才靠谱;二是信誉,有没有欠账的记录;三是抵押,有足够价值的抵押,才能降低风险。” 胡掌柜拿起一本账本,“比如你,营收稳定、信誉好、抵押充足,所以老夫才敢给你低息贷款。”

江兰把这些记在心里,又想起包衣聚居区的小商户 —— 他们有时想进原料,却缺几两银子,只能跟邻里借,利息高还没保障。她忽然有了个想法:以后自己要是有能力,可以借鉴钱庄模式,给包衣小商户提供小额贷款,利息比民间低,用他们的货物或工具做抵押,既帮他们周转,又能拓展自己的业务,还能支持胤禛的新政,一举三得。

胡掌柜看出了她的心思,笑着说:“江姑娘,你是不是想以后也做金融生意?”

江兰坦然承认:“是啊,我觉得金融能帮很多小商户活下去,还能规范商道。不过,我现在还没经验,得跟您多学学。”

“好啊!” 胡掌柜很乐意指点,“做金融最重要的是‘稳’,不能急功近利。你可以先从简单的汇兑做起,比如帮你的商户把钱汇到江南,熟悉流程后再做小额贷款,一步步来。”

江兰把这些话记在笔记本上(穿越时带的护理笔记本,现在成了她的经营笔记),上面写着:“钱庄经营三要点:稳、控风险、循序渐进;未来方向:包衣小额贷款、跨地域汇兑,支持新政商户。”

六月初,江兰按时还了第一笔贷款(十两本金 + 六钱利息)。胡掌柜看着银子,笑着说:“江姑娘果然守信用!老夫跟内务府的人提了你的事,他们说以后宫里要是有汇兑需求,可以交给兰馨来做,这可是个好机会。”

江兰又惊又喜 —— 内务府的汇兑业务,不仅能赚钱,还能跟官府建立更深的联系,为以后的金融业务铺路。她连忙道谢:“多谢胡掌柜提携!我定好好做,不辜负您和内务府的信任。”

回到家,江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家人。江柱子拍着她的肩膀说:“兰丫头,你真是越来越厉害了!跟钱庄合作不仅解决了资金问题,还能学本事,以后说不定能开自己的钱庄,帮更多人!”

江王氏也笑着说:“俺今天去工坊,张婶跟俺说,用了缝纫机,她这个月能多赚一百文,还说要跟你借几两银子,明年春天种棉。你要是能帮她们,真是积德了。”

江兰心里一动 —— 张婶的需求,不正是她之前想的小额贷款吗?她可以先在包衣工坊试点,给有需要的妇女提供小额贷款,帮她们种棉或做小生意,利息按五厘算,比钱庄还低,用她们的布偶订单做抵押,风险小还能帮到她们。

第二天,江兰去工坊跟张婶说了这个想法。张婶激动得直擦眼泪:“兰丫头,你真是俺们的救星!俺想明年种两亩棉,可缺十两银子买籽种和肥料,要是能跟你借,俺肯定好好种,卖了棉就还!”

江兰笑着说:“咱们先试点,你要是借,我给你月息五厘,分十个月还,用你的布偶订单做抵押,不用找保人。要是做得好,以后其他姐妹有需要,也能借。”

张婶连忙点头:“好!好!俺肯定好好做,不辜负你!”

七月中旬,兰馨的生意更红火了 —— 牛羊油充足,皂的月销量涨到了四千块;缝纫机提高了效率,布偶月销三千个;山东的棉花收购点也开始预售明年的棉种,有五十多户灾民报名种棉。江兰按时还了第二笔贷款,胡掌柜又给她介绍了几个商户,想通过兰馨做江南的汇兑,江兰都一一应下,认真学习汇兑流程。

胤禛听说了江兰与钱庄合作、还计划给包衣商户提供小额贷款的事,特意召见了她。江兰把跟广源祥的合作情况、学习到的钱庄模式,还有给包衣妇女试点贷款的想法,一一奏明。

胤禛听了,笑着说:“你这想法很好!既解决了自己的资金问题,还学了新本事,更想着帮包衣商户,这才是朕要的‘商政结合’。朕准你在包衣聚居区试点小额贷款,官府会帮你制定规矩,避免纠纷。”

苏培盛在旁边伺候,也笑着说:“江侍读真是多面手!做生意厉害,学金融也快,以后说不定能帮陛下管理部分商贷事务,助力新政呢!”

江兰躬身谢恩:“能为陛下分忧、为百姓做事,是臣的荣幸。臣会好好试点,若是成功,再推广到其他地区,让更多小商户受益。”

从养心殿出来,江兰抬头看着湛蓝的天空,心里满是憧憬。与钱庄的合作,不仅解决了眼前的资金问题,还为她打开了金融领域的大门 —— 她不再只是个做日用品的商户,而是开始向 “商政金融” 多领域发展,离 “时代变革者” 的目标又近了一步。

晚上回到家,江兰坐在灯下,翻着笔记本上的钱庄经营笔记,旁边放着张婶的贷款申请。她想起穿越前的自己,只是个找不到工作的护理毕业生,而现在,她能在清代建立自己的商业版图,还能探索金融业务,帮助更多人。这一切,都源于她的坚持、家人的支持、朝廷的信任,还有那颗 “生意为民、民生为根” 的初心。

江老实端着一碗绿豆汤进来,放在桌上,笑着说:“兰丫头,今天胡掌柜派人来送了些点心,说佩服你的本事,还说以后要跟咱们长期合作。你真是越来越能耐了!”

江兰接过绿豆汤,喝了一口,清甜的凉意从喉咙传到心里。她看着窗外的月光,仿佛能看见明年春天,山东的灾民种满了棉花,包衣妇女拿着小额贷款开了小铺子,兰馨的汇兑业务连接着京城和江南 —— 这些画面,都是她在这个时代留下的印记,也是她一步步走向成功的见证。

她知道,与钱庄的合作只是金融探索的开始,未来还有很多路要走,但只要她坚持学习、稳步推进,依靠自己的能力和身边人的支持,就没有做不成的事。而这一切,最终都会汇聚成推动时代变革的力量,让这个时代,因为她的存在,变得更好。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