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雍正七年三月,京城的柳梢刚抽新芽,江兰带着新制的金箔兰馨皂往坤宁宫送。刚进偏殿,就见皇后身边的宫女正用手帕擦汗,粗麻布的帕子边缘起了毛球,上面绣的缠枝莲歪歪扭扭,沾了汗渍后更是显得暗沉。皇后见了,皱眉道:“这内务府供的手帕,料子越来越糙,纹样也老气,擦在脸上都磨得慌。”

江兰顺着话头看过去 —— 那手帕她也认得,是内务府按例给后宫供应的,用的是最普通的粗棉布,绣工也是宫里最低等的绣娘做的,别说皇后,连二等宫女都觉得用着不舒服。她忽然想起穿越前见过的文创手帕,一面绣图案、一面印文字,又软又好看,若是把这想法用到清代手帕上,既能解决宫廷手帕的粗糙问题,说不定还能成个新商机。

送完兰馨皂出来,江兰特意绕到内务府的布料库。管事太监见是御前侍读,连忙殷勤接待,指着堆在角落的粗棉布道:“江侍读有所不知,今年江南漕运耽搁,细棉布供得少,后宫的手帕只能先用这个凑数。您看这料子,粗得能磨破手,绣娘也不愿意绣,纹样自然粗糙。”

江兰拿起一块粗棉布,指尖能摸到明显的纱线,确实扎手。她又翻了翻旁边的细棉布 —— 只有一小匹,是给皇后做寝衣剩下的,料子柔软细腻,摸起来像云朵。“这细棉布要是用来做手帕,肯定舒服。” 江兰心里盘算:宫廷需要好手帕,京城的贵妇也肯定喜欢精致物件,若是用细棉布做手帕,一面绣花鸟、一面印诗句,既实用又雅致,定能受欢迎。

回到护理坊,江兰立刻找出纸笔,开始画手帕设计图。她没学过专业绘画,却记得穿越前见过的花鸟图案 —— 牡丹代表富贵,玉兰象征清雅,喜鹊寓意吉祥,这些都是清代人喜欢的纹样。她先在纸上画了一朵绽放的牡丹,旁边栖着一只喜鹊,线条简单却生动;另一面则想印诗句,选了李清照的 “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字体用清秀的小楷,既不占地方,又显文雅。

“姑娘,您这画的是啥?” 春桃凑过来看,眼睛一亮,“这花和鸟真好看,比内务府手帕上的强多了!” 江兰笑着把纸递给她:“我想做新款手帕,用细棉布,一面绣这个花鸟,一面印诗句,你觉得怎么样?” 春桃连连点头:“肯定好!宫里的娘娘们肯定喜欢,京城的夫人小姐也会抢着要。”

可谁来做呢?护理坊的学员要忙护理,瑞祥号的工匠只会做香皂,总不能自己动手。江兰忽然想起母亲江王氏 —— 母亲是汉军旗包衣妇女,手巧得很,绣活做得好,而且身边还有不少包衣姐妹,平时在家没事做,若是组织她们缝制手帕,既能解决人手问题,还能让她们多赚点银子补贴家用,一举两得。

当天傍晚,江兰就回了家。江王氏正在院子里缝补衣服,见女儿回来,连忙放下针线:“兰丫头,今天怎么有空回来?” 江兰把设计图递过去,又说了自己的想法:“娘,您看这手帕,用细棉布做,一面绣花鸟,一面印诗句。您和身边的包衣姐妹要是愿意做,我按每块手帕十文钱付工钱,做得好还能多给,您看行不行?”

江王氏接过设计图,仔细看了看,又摸了摸女儿带来的细棉布,眼睛都红了:“兰丫头,你真是有心了!你爹最近总说包衣姐妹们没事做,家里揭不开锅,要是能做这手帕,大家都能赚点银子。娘这就去跟她们说!”

第二天一早,江王氏就带着五个包衣妇女来了护理坊。为首的张婶是江王氏的老姐妹,手里还拿着自己绣的荷包:“江侍读,俺们听说您要做手帕,都想来试试。俺们的绣活虽说比不上宫里的绣娘,可也还算细致,您放心!” 江兰笑着把细棉布、针线和设计图分给她们:“张婶,您别客气,就按图上的绣,绣得像就行。线的颜色我都选好了,牡丹用红色和粉色,喜鹊用黑色和白色,您看这样行不行?”

张婶拿起线团,在布上比了比,点头道:“行!这颜色好看,绣出来肯定鲜亮。” 江兰又教她们怎么固定图案:“先把设计图铺在细棉布下面,用针沿着线条扎小孔,再按小孔绣,就能绣得像了。” 妇女们学得很认真,张婶很快就绣好了一朵小牡丹,虽然不如宫里绣娘精致,却透着股朴实的灵气。

江兰很满意,当即跟江王氏敲定:先做五十块样品,细棉布由她从瑞祥号采购,针线和染料也由她提供,妇女们只需负责绣活和缝制,每块手帕十文工钱,五天后交货。江王氏拍着胸脯保证:“兰丫头放心,俺们肯定按时做好,绝不耽误你的事。”

接下来的五天,江家的小院热闹起来。江王氏和包衣妇女们每天天不亮就开始绣,直到深夜才歇。江兰每天都回来看看进度,给她们送点点心和热水。张婶的手快,一天能绣两块;李婶眼神好,绣的喜鹊眼睛格外有神;王婶细心,缝制的手帕边缘整整齐齐,没有一点毛边。江兰看着她们认真的样子,心里暖暖的 —— 这些包衣妇女平时只能做些粗活,如今能靠自己的手艺赚钱,脸上都带着笑,这比手帕本身更让她开心。

五天后,五十块手帕准时做好了。江兰把它们铺在院子里的桌子上,阳光照在细棉布上,映得花鸟图案格外鲜亮:红色的牡丹绽放,黑色的喜鹊展翅,另一面的小楷诗句清秀雅致,摸起来柔软细腻,比内务府的手帕好太多了。“娘,您和姐妹们做得真好!” 江兰拿起一块,递给江王氏,“这是工钱,按每块十文,一共五百文,您分给大家。做得好的张婶、李婶、王婶,每人多给二十文。”

江王氏接过银子,手都在抖:“兰丫头,这也太多了!俺们五天就赚了这么多,真是谢谢你。” 张婶也激动地说:“江侍读,要是以后还有这活,俺们还来做!” 江兰笑着点头:“肯定有,只要大家愿意做,我就一直让大家做。”

接下来,江兰带着样品去找王瑞。王瑞刚把一批兰馨皂发往江南,见江兰手里的手帕,立刻凑过来看:“江姑娘,这是啥?真好看!” 江兰把手帕递给他,又说了自己的想法:“我想把这手帕卖给宫廷和京城的贵妇,你负责采购细棉布、印制诗句,我娘她们负责绣活和缝制,利润还是五五分,你看怎么样?”

王瑞拿着手帕,翻来覆去地看,又摸了摸料子:“这细棉布好,图案和诗句也雅致,肯定能卖上价!宫廷的手帕按每块五十文供应,京城贵妇的按每块八十文卖,利润肯定比香皂还高!” 他当即拍板:“江姑娘,合作!我这就去采购细棉布,再找最好的刻工刻诗句印版,保证不耽误事。”

王瑞办事效率很高,三天就采购了足够做两百块手帕的细棉布,还找了京城最好的刻工 —— 刘刻工,刻了诗句印版。刘刻工是给王府刻书的,手艺精湛,把小楷诗句刻得跟手写的一样,印在细棉布上,清晰又好看。江兰让王瑞先印了两百块手帕的诗句,然后送到江家小院,让江王氏她们绣花鸟。

这次江王氏又找了十个包衣妇女,大家分工合作:有的负责印诗句后的晾干,有的负责绣花鸟,有的负责缝制,效率比上次高了不少,三天就做了两百块手帕。江兰把其中五十块送到坤宁宫,剩下的一百五十块让王瑞放在瑞祥号的商铺里卖。

送手帕到坤宁宫时,皇后正在跟娴妃说话。见江兰手里的锦盒,皇后好奇地问:“江兰,你又带了什么好东西?” 江兰打开锦盒,五十块手帕整齐地摆着,阳光透过窗户照进来,细棉布泛着柔和的光,花鸟图案鲜亮,诗句清秀。皇后拿起一块,摸了摸料子,又看了看图案和诗句,眼睛一亮:“这手帕真精致!比内务府的好多了,摸起来也舒服。”

娴妃也拿起一块,上面绣的是玉兰和喜鹊,诗句是 “玉骨那愁瘴雾,冰姿自有仙风”,她笑着说:“这诗句选得好,玉兰也绣得雅致,本宫喜欢。” 皇后当即对张嬷嬷说:“以后后宫的手帕,就用江兰做的这个,每月送两百块来,分给各宫妃嫔和管事宫女。”

江兰连忙谢恩:“谢娘娘恩典!臣定当按时供应,保证每块手帕都和样品一样好。” 皇后笑着摆摆手:“你有心了,不仅做了好用的兰馨皂,还做了这么雅致的手帕,后宫的人都该谢谢你。”

瑞祥号商铺里的手帕也卖得火爆。第一天就来了不少贵妇,李尚书家的夫人拿起一块牡丹手帕,摸了摸料子,又看了看诗句,当即买了五块:“这手帕比我从江南买的还好,给我家姑娘和儿媳都带几块。” 王御史家的夫人也买了三块,说要送给娘家的姐妹。不到三天,一百五十块手帕就卖光了,还有不少人来预订,王瑞连忙派人去江家小院,让江王氏她们加量生产。

江王氏听说手帕卖得好,又找了二十个包衣妇女,把小院扩大成了 “手帕作坊”,每天能做一百块手帕。妇女们的工钱也涨了,从每块十文涨到十五文,做得好的还能拿奖金,大家干劲十足。张婶的儿子要上学,靠做手帕赚的钱,不仅交了学费,还买了新衣服;李婶的丈夫病了,用赚的钱抓了药,病情也渐渐好转。江王氏跟女儿说:“兰丫头,你这手帕不仅让大家用上了好东西,还救了不少人家的急,你真是做了件大好事。”

江兰听了,心里满是成就感。她做手帕,起初是为了商机,后来却发现,这小小的手帕,不仅能满足宫廷和贵妇的需求,还能让包衣妇女靠自己的双手赚钱,改善生活。这比赚钱更有意义 —— 就像兰馨皂一样,不仅是个商品,更是能帮到人的实用物件,能为新政民生添砖加瓦。

四月初,王瑞跟江兰对账,第一批两百块手帕,宫廷订单赚了一千五百文,商铺销售赚了九千文,扣除原料和工钱,纯利润五千文,江兰和王瑞各分了两千五百文。王瑞拿着银子,笑得合不拢嘴:“江姑娘,这手帕生意比香皂还赚钱!江南的裕丰号也来问了,想代理咱们的手帕,按每块一百文卖,您看行不行?”

江兰点点头:“可以合作,不过要保证质量,细棉布和绣活都不能马虎。另外,江南的包衣妇女要是愿意做,也可以组织她们,让她们也能赚点银子。” 王瑞连忙答应:“好!我这就跟裕丰号谈,保证按您的要求来。”

当天晚上,江兰坐在护理坊的灯下,看着桌上的手帕和账本,心里满是踏实。从兰馨皂到新款手帕,她用现代的想法,解决了清代的实际问题,不仅赚了钱,还帮了人。她知道,这只是开始 —— 未来,她还会发现更多商机,做更多实用的物件,让包衣妇女有活干,让百姓有好东西用,让新政的日子越来越红火,一步步实现从穿越者到时代变革者的蜕变。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手帕上,映得牡丹图案格外温柔。江兰拿起一块手帕,轻轻擦了擦指尖,柔软的料子让她想起穿越前的日子。她知道,无论在哪个时代,只要用心做事,为百姓着想,就能做出有意义的事,就能在这个时代站稳脚跟,活出自己的价值。而这小小的手帕,就是她在这个时代留下的又一个温暖印记,连接着宫廷与民间,连接着过去与未来。

欲知下文如何,请先关注收藏点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