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奇葩皇帝合集 > 第28章 观戏台筑怨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同光三年的初夏,洛阳宫的牡丹开得正盛,粉的、紫的、白的花朵堆在枝头,像一团团揉碎的云霞。李存勖与伶人景进坐在赏花亭里,一边品着新酿的葡萄酒,一边看教坊司的伶人演《花魁记》。景进忽然眯起眼睛,望着远处宫墙之外的洛阳城,幽幽地叹了口气。

“怎么了?” 李存勖放下酒杯,酒液在杯底晃出细碎的涟漪。他知道景进这副模样,定是又有什么心思了。

景进转过头,脸上堆着讨好的笑,手指向城外:“陛下您看,这洛阳城何等繁华,可臣总觉得看得不够真切。若是能站得再高些,把这满城风光尽收眼底,那才叫痛快呢。” 他故意顿了顿,声音压得更低,“就像…… 就像站在戏台的后台,把台下的看客看得一清二楚。”

李存勖眼睛一亮,手里的酒杯 “当” 地放在桌上:“这有何难?” 他当即唤来内侍,“传朕旨意,在宫城最高的西北角,筑一座高楼,要能俯瞰整个洛阳城!用料要最好的,工期要最快的,朕要和景进爱卿一同登高望远!”

“陛下圣明!” 景进赶紧磕头谢恩,额头碰到青砖地,发出沉闷的响声,眼底却闪过一丝得意的光。

筑楼的旨意一下,洛阳城顿时忙乱起来。工匠们被从各地强征而来,日夜不停地赶工;上好的木料、石料从千里之外运来,车轮碾过街道,留下深深的辙痕;更有无数百姓被拉去做苦力,烈日下,他们的汗水顺着黝黑的脊梁往下淌,滴在滚烫的地基上,瞬间就蒸发了。

有老臣上奏,说此时黄河流域正闹旱灾,百姓颗粒无收,应把钱粮用在赈灾上,而非筑这无用的高楼。李存勖却把奏折扔在地上,骂道:“一群鼠目寸光之辈!朕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楼必须筑!” 他还特意给楼起了个名字,叫 “观戏台”,说站在上面看洛阳,就像看一场盛大的戏。

三个月后,观戏台终于落成。这座楼高达九层,飞檐翘角,雕梁画栋,站在楼顶,整个洛阳城的风光确实一览无余 —— 北邙山的轮廓在远处起伏,洛水像一条银色的带子穿城而过,大街小巷里的行人像蚂蚁一样来来往往。

楼成那日,李存勖穿着绣着龙纹的便袍,景进则换上了一身簇新的锦袍,两人并肩登上观戏台。秋风从楼顶吹过,掀动他们的衣袍,李存勖指着楼下密密麻麻的百姓,像发现了什么新奇的玩意儿,笑道:“景进你看,这些百姓,就像戏台下的看客,多有趣。他们忙忙碌碌,却不知道自己不过是这天地间的一场戏。”

景进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目光落在楼下车水马龙的街道旁,那片肥沃的良田上。地里的麦子刚抽穗,绿油油的一片,看着就让人欢喜。他眼珠一转,凑到李存勖身边,声音带着几分撒娇的意味:“陛下说得是。只是…… 臣觉得这楼虽好,却少了些根基。若是能把楼下那片良田赏给臣,臣就在那里种上些花花草草,给这观戏台做个衬景,岂不更美?”

李存勖顺着他的目光看去,那片良田确实不错,但在他眼里,也不过是些寻常土地。他想都没想,大手一挥:“准了!那片地就赏给你了!你想种什么就种什么,只要能让这观戏台更风光就行。”

“谢陛下!” 景进喜出望外,赶紧跪地磕头,磕得比上次更响了。他仿佛已经看到,那片良田上建起了亭台楼阁,自己成了那片土地的主人。

消息传到楼下的良田旁,正在地里劳作的百姓们瞬间炸了锅。这片地是他们祖祖辈辈赖以生存的根本,多少人家靠着它养活老小。如今皇帝一句话,就把它赏给了一个戏子,这让他们怎么活?

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农,拄着锄头,望着高耸入云的观戏台,浑浊的眼睛里流下两行泪:“自古以来,哪有皇帝把百姓的口粮田赏给戏子的?这是要断我们的活路啊!” 他身旁的年轻人攥紧了拳头,指节因为用力而发白,眼里燃烧着愤怒的火焰。

观戏台上,李存勖还在和景进谈笑风生,他们举杯邀月,欣赏着洛阳的夜景,丝毫没察觉到楼下百姓的悲愤。那些在夜色中闪烁的灯火,在他们眼里或许只是戏台上的布景,却不知每一盏灯下,都有一个在苦难中挣扎的家庭。

几日后,景进派人去接收良田,强行把百姓赶走,还放火烧了他们的茅屋。浓烟滚滚,映红了半边天,也映红了观戏台上李存勖与景进的笑脸。他们站在高楼上,看着这场由他们亲手导演的 “戏”,觉得无比精彩,却不知这场戏的结局,会是何等惨烈。

而那些失去土地的百姓,被迫流落街头,他们望着那座高耸的观戏台,眼里的愤怒渐渐变成了绝望。有人开始传唱一首新的民谣:“观戏台,高入云,皇帝戏子笑盈盈。夺我田,毁我家,百姓眼泪流成河。” 歌声在洛阳城的大街小巷回荡,像一根根针,刺向那看似坚固的后唐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