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敕封一品公侯 > 第256章 中秋盛会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曲江苑的朱漆大门前,绫罗绸缎与珠翠环佩交织成流动的奢华。

贵人们携家带口罩前呼后拥地鱼贯而入。

秦渊目光却总在入口处不经意地逡巡。直到那抹熟悉的倩影出现在视野里,他紧绷的肩线才微微松弛。

许是真有心灵感应,崔伽罗刚随队伍踏入苑门,目光便越过攒动的人影,精准地捕捉到了与刘尚同坐一席的秦渊,眼底瞬间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光亮。

能踏足这曲江苑的皆是京中顶尖权贵。

崔家的队伍规制严整,最前边走的是崔老太爷,虽已须发皆白,却脊背挺直,手中龙头拐杖每点一下青石板,瞅着极有威严。

紧随其后的是清河崔氏当代家主崔文斌,面容方正,眼神锐利,一身墨色锦袍衬得气度沉稳,他身侧并肩而行的,正是崔伽罗的父亲崔红叶,眉眼间与崔伽罗有几分相似。

队伍末尾跟着三个身着月白长衫的年轻人,皆是面生得很,应是族中后辈。

秦渊和刘尚,李明言告别,来到了大殿之中,让侍从带自己寻到自己的位置落座,莫姊姝和莫君澜早已经在此坐定。

秦渊朝大舅哥颔首,而后握住莫姊姝的手,说道:“刚才被天机府的刘尚和李明言大人拉住,叙了会儿话,来迟了。”

“好,快坐下吧。”

就在众人纷纷就座,交谈甚欢之时,一名身形瘦削、面容白净的太监匆匆从大殿外疾走而来,手中拂尘轻轻摆动,高声喊道:“皇帝口谕!”

刹那间,原本热闹嘈杂的宴会现场瞬间安静下来,众人纷纷起身,整齐跪地。

那太监清了清嗓子,字正腔圆地宣读:“朕闻今日中秋,诸卿齐聚曲江苑,共赏佳节。值此良辰美景,朕心甚悦。特命尔等无需拘谨,尽情玩乐,不必受宫中繁文缛节束缚,朕稍后便至,与诸卿同享这团圆之乐,钦此!”

……

“今年这倒是头一遭。”莫君澜执杯笑道,“往年圣人总是待在宫中陪着先帝,曲江苑也从没有这般车马喧阗的热闹。”

“第一年?”秦渊抬眸问道。

莫君澜俯身给他续上热茶:“嗯,妹婿有所不知,陛下当年在潜邸时,可是夙兴夜寐地苦读,连琴棋书画都少碰,更别说这类宴游盛会了——也正因这般沉潜,才得先帝青眼,立为储君。”

秦渊缓缓点头:“陛下的往事,家师曾与我提过几句,说他少年时便笃实刻苦,半点不耽于享乐,很是勤勉。”

“对了,夫君今日备了什么诗词?”莫姊姝问道。

秦渊摊开手,一脸坦然:“半字未备,若是圣人要我作诗,全凭临场发挥。”

“就会说些玩笑话,妾身才不相信!”莫姊姝轻嗔道,“如今长安城里多少文人墨客盯着呢,都盼着您趁这中秋盛会出新作,再拔个头筹当诗魁,也好让大家一饱耳福。”

秦渊挑了挑眉,伸手刮了下她的鼻尖,语气带着戏谑:“哪来那么多人盼?我瞧着,分明是你自己心心念念吧。”

莫姊姝脸颊一红,偷偷瞥了眼身后的兄长,伸手轻推了他一下,小声道:“这可是大庭广众之下,不许胡闹。”

“我没做什么出格的事。”秦渊笑着辩解。

身后的莫君澜早已忍俊不禁,忙端起茶盏转向别处,假装没看见这小两口的打情骂俏,只留了个低笑的背影。

约莫三刻钟后,殿外终于传来太监高亢的唱喏:“陛下驾到——贵妃娘娘驾到——皇子殿下、列位大人随驾——”

通报之后,原本还低声交谈的大殿瞬间鸦雀无声。所有人皆起身整了整衣袍,敛声屏气地转向殿门方向。

秦渊垂眸间,能听见靴底碾过地砖的细微声响,还有远处隐约传来的环佩叮咚与仪仗步伐的齐整韵律。

很快,明黄色的龙旗率先探入殿内,紧随其后的是手持宫灯的内侍,十二盏琉璃灯将殿门照得亮如白昼。

姜昭棠身着绣着五爪金龙的玄色龙袍,腰束玉带,不知为何,面容好似带几分倦意。他身侧的崔贵妃一袭石榴红宫装,鬓边斜插一支赤金点翠步摇,行走间步摇上的珍珠轻轻晃动,显得很是端庄温婉。

二人身后跟着一位中年人,面色蜡黄,嘴唇发紫,被滕内侍搀着往前走。

看到他,莫姊姝与莫君澜眼中都闪过一抹担忧之色。

秦渊挑了挑眉,难不成这就是老丈人,镇北公莫青岩?怎么瞅着有点纵欲过度的模样?

在镇北公身后,皇子们按长幼依次排开,再往后,左相,右相,裴令公并肩而行,勋贵们居其后,刘尚与李明言走在文官列中。

待姜昭棠与崔贵妃在主位坐定,一众皇子、百官才依次按品级入列,对着主位齐齐躬身行礼,声如洪钟:“臣等(儿臣等)参见陛下、贵妃娘娘!愿陛下圣体安康,娘娘凤体康泰!”

姜昭棠抬手虚扶了一下,声音透过殿内的藻井传来:“平身吧。”

待众人归座,他端起面前的玉杯,朗声道:“今日恰逢中秋,皓月当空,万家团圆,咱们君臣也许久没这般凑在一起耍乐了,今天都随意些,不必拘着礼数。只管酒足饭饱,赏这良辰美景,看这载歌载舞便是!”

话音落下,殿内立刻响起一片应和,百官齐齐起身举杯,再次躬身:“谢陛下恩典!”

“今日的安逸日子实在是难得,朕自登极践祚,倏忽三载光阴。赖列祖列宗庇佑,兼之朝野上下同心同德,方得今日国祚稳固,吏治清明,四方诸侯宾服,市井商旅往来不绝,此乃天下安定、四海升平之象。

其间虽有个别州郡遭逢水旱病疫之患,所幸,有能臣佐治,平定灾厄,朕已即刻颁下敕令,命户部开仓放粮,遣能臣前往赈灾抚民,而今,民心未乱,无伤国本根基。

当此之时,望众卿仍以社稷为重,在其位谋其政,文臣当竭尽才智,擘画安邦之策,武将当恪尽职守,戍卫疆土之安,尽心辅佐朕励精图治。朕在此立誓,赏罚必循国法,有功者或加官进爵,或赐田宅金帛,绝不虚言,有过者无论亲疏贵贱,必依律惩戒,绝不宽宥。今日设宴于曲江苑,与诸卿共举琼浆,同贺当前治世,亦共勉未来!”

“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