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古风故事集 > 第119章 醒世恒言:青锋鉴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话说万历年间,扬州府有个秀才姓柳名文瑾,表字怀瑜。祖上曾官至礼部侍郎,传下古玉一方,温润生辉,夜间自明,名曰“涵虚玉”。这柳生年方十九,生得眉目如画,才学更似锦心绣口,只是性情孤高,不喜俗流。父母早亡,唯留老仆柳忠并宅院一座,虽非钟鸣鼎食之家,倒也算得诗书清门。

这一日正值清明,柳生携柳忠往郊外祭扫。归来时忽见道旁槐树下卧一老翁,衣衫褴褛而鹤发童颜,身旁倒着个破旧酒葫芦。柳生忙上前搀起,觉其掌心灼热异常,试额方知染了风寒。当即命柳忠雇来驴车,将老翁载回家中,延医煎药,亲自侍奉汤水。

第三日老翁醒转,大笑曰:“老朽云游四海,今日得遇善心人。”自袖中取出一柄青铜短剑,长不盈尺,锈迹斑斑,道:“此物随老朽三十年,今赠君子,可悬于书房。他日若见剑身流光,当有奇遇。”言罢竟飘然而去,柳生追之不及,唯见天际白云悠悠。

柳生将短剑悬于书斋,每夜读书时,灯烛映照剑身,竟泛青荧荧之光。如是月余,忽闻窗外有女子啜泣声。推窗视之,见一素衣女子跌坐院中蔷薇架下,云鬓散乱,罗袜沾泥。

“何人夜半至此?”柳生整衣问道。

女子抬头,现出张芙蓉面来,泪光点点:“奴家姓白,小字秋练,家居城西。今随父兄观灯走散,误入此巷,扭伤足踝...”语未竟又泣下。

柳生见其楚楚可怜,便唤老仆妇取来金疮药。正要回避,那女子忽指壁上短剑:“此物从何得来?”

柳生具告前事。秋练凝睇良久,轻叹:“此剑名青锋鉴,乃前朝异人所铸。剑光照忠奸,锋鸣辨善恶——公子可信?”

是夜柳生竟留女子宿于厢房。自此秋练常来弈棋品画,有时携来古琴一曲,清越绝伦。柳生渐生情愫,问及家世,总被巧言岔开。唯见其衣裙日渐鲜丽,佩饰皆非凡品。

端阳前夜,二人正在庭中赏月,壁上短剑忽作龙吟,青光大盛。秋练面色骤变,推说体恙欲归。柳生挽其袖,触手冰凉,惊见月下人影淡如轻烟。

“卿究竟是人是鬼?”柳生厉声问。

秋练垂泪道:“实不相瞒,妾乃狐族。因前生受公子先祖救命之恩,特来报德。近日剑光愈盛,知不可久留...”言未毕,窗外雷声大作,一道紫电直劈书房!

但见青铜短剑自行飞出,与雷电相击,迸出万点金星。秋练疾呼:“此乃天劫!公子速避!”竟纵身扑向剑光。轰然巨响中,女子化作白狐形态,衔住短剑硬接雷霆。柳生昏厥前,唯见血染庭阶。

醒来已在榻上,柳忠守候在侧。书房尽毁,唯古玉悬于断梁莹莹生光。地上狐毛沾血,短剑失其所在。三日后有游方道人叩门,见面即叹:“妖气缠身而不损正气,奇哉!公子且说经过。”

柳生具言始末。道人掐指曰:“此狐舍千年道行替君挡劫,元神困于城隍庙判官手中。欲救之,需取涵虚玉往西山寻无名居士。”言讫化作青烟散去。

柳生乃佩古玉,负书箧,独往西山。行至深涧处,忽闻虎啸。惊惶间坠入古墓,睁眼见石室明珠照耀,壁上竟刻满符文。正中玉棺开启,走出一位羽衣星冠的道人,笑曰:“候君久矣。”

原来此乃明代异人刘伯温闭关之所。道人曰:“涵虚玉实为昆仑镜碎片,能照三界。那青锋剑本是吾徒所铸,专斩邪佞。今狐仙被困,实因判官索贿不成——可知城隍亦非尽善?”

授柳生口诀一道,又赠符纸三张:“一符治贪吏,二符醒愚民,三符...”语声渐渺,人影消散于玉光中。

柳生急返扬州,直往城隍庙。果见判官像手中握着柄小铜剑。夜半潜入住持禅房,见案头竟有贿簿数本!正愤慨间,闻窗外差役喝骂:“何处书生敢窥阴司事务?”

但见判官像睁开双目,泥塑手臂直抓过来。柳生急掷第一道符,霹雳声中判官冠冕落地,露出青面獠牙本相。忽闻环佩叮当,堂上城隍爷叹道:“惭愧!下属不肖,累及贤良。”亲释铜剑中困束的狐魂。

秋练元神虚弱,附于涵虚玉中温养。柳生苦读三年,高中进士,授钱塘知县。赴任时携玉同行,每夜灯下常见玉中狐影翩跹。

钱塘有富商周百万,为谋邻家祖传夜明珠,买通师爷伪造地契。柳生升堂时,忽觉怀中涵虚玉发烫。取观之,玉中显出血书冤状。乃假意收受贿银,夜扮皂隶暗访,果在周家库房搜出真契。次日重审,杖毙恶仆,周百万罚银万两赈灾。

任满迁苏州同知,遇奇案:新妇缢死洞房,新郎失踪。婆家指认邻村樵夫为奸夫。柳生验尸时,涵虚玉骤冷如冰。夜宿县衙,见玉中现出新娘影像:原是新郎与县丞妾室有私,合谋勒杀新妇!急捕二人,于枯井起获凶器。全县震动,称其“柳青天”。

忽一日有御史巡按,宴间暗示索贿。柳生佯醉,御史冷笑:“闻大人有宝玉,能断奇案?”强索涵虚玉观之。玉入其手,顿时晦暗无光。当夜驿馆起火,玉失所在。

柳生郁郁成疾,朦胧见秋练现身:“玉在阊门当铺,裹于赃物中。”急遣人查访,果得之。原来御史盗玉献与宰相,管家转押当铺。柳生连夜写本参奏,圣旨下:宰相削职,御史腰斩。

自此官运亨通,不惑之年已任应天巡抚。赴任途中遇流民蔽野,查知黄河决堤,朝廷赈银被布政使侵吞。欲上奏,却收恐吓信:“勿管闲事,否则狐祟复生。”

是夜抚玉问策,秋练现形曰:“妾修为已复,可助君。”遂扮作钦差家眷,混入布政使后院。三日后携来密账:竟牵连当朝国舅!

柳生连夜进京,直叩宫门。皇上震怒,下旨抄没贪官家产。发放赈银那日,万千灾民跪呼“青天”。忽见涵虚玉腾空而起,中秋练身影翩然叩拜:“天恩已报,尘缘当尽。”玉坠地迸裂,内中飘出道金符——正是当年第三道灵符!

符纸自燃,幻化刘伯温身影:“善哉!玉碎邪祟除,符现太平至。尔本文昌星君座前书童,因悯世人之愚滴落凡尘。今功德圆满,可归仙班矣。”

柳生豁然开悟,翌日散尽家财,入山修道。后有人见其乘白狐踏云而去,空中遗诗一首:“青锋照胆廿载忙,涵虚洞明九回肠。莫道书生无铁骨,玉碎符开满庭芳。”

结诗

青铜鉴魅影煌煌,涵虚照胆正气扬。

岂容贪吏噬民血,肯纵豪强霸一方?

狐报恩深倾雷劫,玉碎冤明扫雪霜。

莫笑书生唯守拙,青锋过处即天光。

此篇摹拟三言二拍体例,熔志怪、世情、公案于一炉。昔冯梦龙先生有云:“事真而理不赝,即事赝而理亦真。”今作狐鬼报恩、清官锄奸事,虽涉奇幻,其中世态炎凉、官场黑幕皆有所本。青锋之鉴岂独照妖魅?涵虚之玉何止辨冤情?盖欲鉴世人之心耳!观者若只作怪力乱神看,便负作者一片醒世痴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