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古风故事集 > 第92章 太虚劫波记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话说鸿蒙初判时,清浊分明,三十三天外另有一重玄妙境界,名曰“太虚灵境”。此处无昼夜四季之分,但有万古长明的璇光玉树,树上结着包藏小千世界的琉璃果。灵境中央浮着九重螺钿台,台上坐着执掌因果律的元始天尊。

这日天尊开讲混元道果,忽见东南方跌坐的紫府真人眉心迸裂,喷出三丈黑气。众仙骇然间,真人法身竟化作飞灰,唯留一枚赤金道种悬在半空,内中隐约可见红尘万丈。

“劫数到了。”天尊叹息,“紫府道友昔年斩恶尸时,有缕执念堕入轮回。今恶尸借下界帝王戾气修成气候,要倒灌灵境。”袖中飞出量天尺丈量道种,显出骇人景象:人间大明嘉靖年间,皇帝沉迷丹道,竟用百官精魂喂养一株血婴树!

天尊取玉如意击碎道种,现出卷斑驳竹简:“紫府遗偈在此。需有缘人往蓬莱取照妖鉴,再赴昆仑求镇煞圭,最后至血婴树下诵《消魔经》。”言罢闭目入定,灵境霎时凋敝三成。

且说浙东宁波府有个破落举子姓云名篆,字天章。祖上本是龙虎山法官,传下册《五雷玉书》。这云篆虽通符箓,却因见妖邪多与官绅勾结,索性弃了功名,在四明山下结庐卖卜。

三月三拂晓,云篆忽见北斗倒转,天降血雨。掐指推算时,头顶轰隆裂开金光漏洞,跌下个焦尾瑶琴。琴身刻着“紫府洞天”,才拨弦线便现出幻象:京师永寿宫中,嘉靖帝正用玉簪刺破指尖,将血滴入丹炉!

惊疑间,门外踉跄闯进个披褐老翁,胸襟渗着金血:“老夫乃灵境接引使者,被恶尸所伤...快将琴轸右转三周!”云篆依言而动,瑶琴竟吐出道虹桥,桥上滚落颗龙眼大的明珠。

“此乃紫府真人天目所化,能观三界业障。”老翁咽气前死死攥住他手腕,“恶尸已操控天子,欲炼万魂幡颠覆灵境。唯有你能...”话未竟便化作青烟,地上只余件鹤氅。

云篆佩珠入城,果见满街官吏额间皆有黑线。顺天府尹正强征童男童女,称要炼“先天一气丹”。他急开天目观气,骇然发现所谓丹炉实是血肉磨盘,炉底埋着七十二面人皮幡!

当夜潜至皇城,遥见西北角冲天妖气。翻墙寻去,竟是冷宫中孤零零生着株七窍流血的老槐树。树杈间悬着个葫芦,每晃荡便掉下具婴儿干尸。

正悲愤时,脑后风响。回头见个戴九梁冠的道士冷笑:“小小凡夫也敢窥探?”拂尘甩出万千黑丝。云篆怀中的明珠骤热,照出道士真身——竟是獠牙暴突的恶尸,腰间还挂着块“通玄先生”金牌!

恶尸现形猛扑,云篆急展祖传雷符。岂料霹雳竟被妖道吸入腹中,反喷出绿火燎焦他鬓发。危急时鹤氅自包裹飞出,裹住他遁入地缝。但闻恶尸咆哮:“且让你多活三日,待月食时万魂幡成,灵境亦归我掌!”

云篆在地脉中穿行九日,忽见前方玉光莹润。破土而出时,竟站在铺满砗磲的海滩上。浪涛中浮出个捧蚌仙女:“奉天尊法旨,候取镜人久矣。”引他踏入漩涡,瞬间移至水晶宫内。

但见珊瑚宝座上瘫着个龙首人身的王者,左胸插着截白骨箭。“半月前有妖道献延年珠,实为恶尸毒牙所化。”龙王喘息,“照妖鉴藏在骊龙颔下,然骊龙自中毒后盘踞海眼,需先取瀛洲草解毒。”

云篆急乘鼋背赴瀛洲。至岛上药山,忽闻虎啸震天。原来守草的白额神虎已被恶尸控制,目射红光扑来。云篆忆起祖传《玉书》载“寅日寅时虎闭目”,当即咬指画血符召请日晷。霎时天光骤变,神虎果现瞌睡相。

急采仙草时,地面突陷。坠落处竟是热汤翻滚的油锅狱,牛头马面拖着锁链怪笑:“生魂好胆敢闯鬼门关!”云篆天目自动睁开,照出这些原是恶尸幻化的伥鬼。急将瀛洲草嚼碎喷出,绿雾中现出真景:哪是什么地狱?分明是京郊乱葬岗!

奔回龙宫疗愈骊龙,取得照妖鉴时,镜面却显出血字:“镇煞圭早被恶尸盗埋于永寿宫基座”。龙王跺脚:“难怪近日地动频仍,原是煞圭颠倒阴阳!”

再返人间时,京城已模样大变:百姓皆如行尸走肉,额间黑线变成蠕动的红虫。云篆潜至永寿宫,见嘉靖帝正用玉圭刮取柱上金粉——那哪是金粉?分明是镇煞圭磨碎的玉屑!皇帝每吸食一撮,身后就多道扭曲鬼影。

恶尸突从梁上倒垂而下:“本座故意引你来此,正好用雷法血脉祭幡!”甩出人骨锁链缚住云篆。千钧一发之际,怀中的照妖鉴突射华光,竟映出紫府真人残影:“痴儿!镇煞圭非圭,乃是天子良知所化!”

云篆豁然开朗,疾诵《五雷玉书》中的醒神咒。咒力穿透丹毒,嘉靖帝突然抱头惨嚎:“朕...朕杀了多少忠臣?!”眼角淌下两行血泪——泪珠落地凝成碧玉,正是镇煞圭本体!

恶尸狂啸震塌殿宇,现出原形:三头六臂的魔怪抓着万魂幡。幡上冤魂哀泣,竟有云篆亡父面容!“本座早灭你满门,专留你作祭品!”魔爪撕来时,镇煞圭突化青龙缠住恶尸。

云篆疾奔至血婴树下,照妖鉴却显出新谶:“《消魔经》非诵于口,需以心头血写于幡面”。毫不犹豫引雷符刺胸,蘸血书写时,每字皆化作金箭射向恶尸。

恶尸暴怒撕碎青龙,万魂幡陡然胀如天幕。忽闻九天传来天尊法音:“痴障!还不醒悟?”掷下量天尺正中幡杆——那杆竟是紫府真人脊骨所化!断骨处迸出绚烂霞光,真人元神涅盘重生。

原来当年恶尸斩而不灭,真人遂兵解转世,故意留道种引劫。今借云篆雷血与帝王悔泪,终将恶尸逼出原形。却见那魔怪狂笑:“纵使形神俱灭,也要灵境陪葬!”猛然自爆,滚滚毒焰直冲霄汉。

真人急卷云篆跃入虹桥,回首见毒火已噬灭三重天。量天尺飞回化作补天石,天尊叹息传来:“尘劫易渡,心魔难消。尔等需重筑三十六天。”

于是云篆持镇煞圭整顿人间,废黜妖道超度亡魂。嘉靖帝退位赎罪,血婴树焚毁处生出参天杏林。真人则带照妖鉴重返灵境,以涅盘法力重塑崩坏诸天。

三年后云篆隐入四明山,某夜忽见璇光玉树自云中垂下枝桠。真人踏虹而来:“灵境新立因果殿,缺个掌籍仙官。”笑着指他心口,“你那半部《消魔经》已刻在肋骨上,正是最佳凭证。”

自此世间少了个卖卜先生,多了段奇谈。有樵夫称目睹电光裹着人影冲入星海,留下的草庐里,瑶琴自鸣三日方歇。嘉靖末年地震,永寿宫基座裂开丈深沟壑,考古者竟掘出片鎏金铜简,上书“雷火炼殿”符咒——恰与龙虎山失传秘籍相符。

正是:

太虚生劫焰,尘世起妖氛。

圭映帝王泪,经镌志士心。

幡销魂涅盘,尺量道浮沉。

谁言仙渺渺?雷纹印血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