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15章 井台遗踪思故人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晨曦刺破黎明,杏林村从睡梦中苏醒。井台边早已聚集了前来取水的村民,欢声笑语,充满了生活的气息。然而,当人们看到从村外田野间失魂落魄、踉跄归来的云青时,都不由得愣住了。

一夜之间,这个昨日还被众人簇拥、誉为神医的少年,仿佛变了一个人。他脸色苍白,眼窝深陷,嘴唇干裂,眼神空洞而布满血丝,整个人笼罩在一层浓得化不开的悲伤与疲惫之中。他紧紧攥着右手,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仿佛握着什么绝世珍宝,对周围关切的目光和问候充耳不闻,径直穿过人群,回到了自家那扇沉默的柴扉之后。

关于素雪姑娘“昨夜悄然离去,返回仙山”的消息,很快便在村中传开。村民们唏嘘不已,感慨仙缘短暂,也更加感念她的恩德。他们将这份感激,更多地投射到了云青身上。

然而,云青的生活,却再也无法回到从前。

他变得沉默寡言,几乎惜字如金。往日的怯懦仿佛随着那一夜的泪水流尽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内敛的平静。他没有沉浸在悲伤中一蹶不振,而是将所有的精力、所有的思念,都投入到了医药之道中。

老郎中传下的那本《百草谱》被他翻得几乎散架,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他的注解和心得。他不再仅仅满足于辨认草药,而是开始深入研究药性配伍,尝试炼制更复杂的方剂。他用那口灵井的水灌溉开辟出的药圃,精心培育各种药材,观察它们的生长习性。他背着药篓,更加频繁地出入周边山林,不仅仅是为了采药,更像是在追寻某个飘渺的足迹。

他救治的病人越来越多,名声越传越远,“云神医”的称号实至名归。他看病不收穷苦人的钱,开的方子简单有效,对待每一个病患都极其耐心细致。人们敬他,赞他,说他仁心仁术,有古之医者风范。

但只有他自己知道,他如此拼命地钻研医术,救治世人,不仅仅是为了践行素雪济世的愿望,更是为了填补内心那巨大的、因她离去而留下的空洞。仿佛只有让自己忙碌到极致,才能暂时压制那无时无刻不在啃噬心灵的思念。

他最常去的地方,便是村中央的那口古井。

井水依旧清冽甘甜,盈满不竭,滋养着整个村落。井台边的青石板,被每日取水的人们踩踏得光滑如镜。然而,不知从何时起,有细心的村民发现,在井台东南角的一块青石板上,悄然出现了一对浅浅的脚印。

那脚印纤巧秀气,明显是女子的足痕。奇怪的是,无论人们如何清洗、踩踏,那对脚印就仿佛天生烙印在石板上一般,清晰依旧,无法磨灭。渐渐地,村里开始流传一个说法,说这是素雪姑娘离去时留下的“仙踪”,是她对杏林村、对某个人念念不忘的证明。

这个传说,为古井更添了几分灵异色彩。

而更神奇的,是在月圆之夜。

有晚归的村民信誓旦旦地说,曾在夜深人静时,看到井中倒映的圆月里,隐隐浮现出一个白衣女子的朦胧身影,身形窈窕,正对月梳妆,那姿态像极了逝去的素雪姑娘。起初人们只当是眼花,但后来,类似的传闻越来越多,甚至有人言之凿凿地说闻到了井边有冷香浮动。

云青也听到了这些传说。

每当月圆之夜,他必定会独自一人,来到井边。他不再试图去寻找那幻影,只是静静地坐在那对脚印旁,背靠着冰凉的井沿,手中紧紧握着那枚从未离身的玉簪。

月光如水,洒在他沉静的脸上,洒在温润的玉簪上。他摩挲着玉簪光滑的簪体,感受着那残留的、似乎永远不会消散的冷香,脑海中便不由自主地浮现出与素雪相识以来的点点滴滴——

幽谷初遇,她摘下轻纱的惊世容颜;

赠水之时,她眼中的信任与深意;

悬崖之下,白绫如练,逆转生死;

巨蟒之前,她从容淡定,以善化戾;

枯桃林边,她一滴泪珠,赋予新生;

月下离别,她身影消散前的凄然与决绝……

还有那句,支撑着他度过无数漫漫长夜的约定:“明年春分之日,可再至崖顶相寻……”

思念,如同井中源源不绝的泉水,日夜流淌,与日俱增。

他常常就这样坐着,对着玉簪,对着井中月,喃喃自语,仿佛在向远方的她诉说今日又救治了哪些病人,药圃里哪些草药长势喜人,村里的孩子又说了什么稚气的话……仿佛她从未离开,只是在一个他暂时看不到的地方,静静地聆听着。

村民有时会看到他在药圃里,对着那些形如泪珠的白色小花低声细语,仿佛在教它们辨认药性,那神情专注而温柔,像是在进行一场无声的对话。

春分之约,成了他生命中唯一的灯塔,照亮着他前行的道路,也凝聚了他所有的思念与期盼。时间在等待中缓缓流逝,每一个日出日落,都意味着离那个约定的日子,更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