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2章 青灯照孽救稚子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腊月廿三,小年。北风裹挟着凛冽的寒意,刮过济南府的大街小巷,卷起地面积年的尘土和枯黄的落叶。天色阴沉得像一块吸饱了水的旧抹布,沉甸甸地压在人头顶,仿佛随时都能拧出雪来。街上的行人缩着脖子,步履匆匆,都想赶在雪花飘落之前回到温暖的家中。

赵三笑依旧挑着他的货担,行走在寒冷的街道上。他的吆喝声似乎也被冻得有些发僵,不如往日那般圆润悠扬,但脸上那标志性的笑容却未曾减少分毫。货担上的桐油灯,在灰暗的天光下,那点微弱的火苗显得更加不起眼,仿佛一阵风就能把它吹灭。

行至城西王家米铺附近时,一阵尖锐的叱骂声和孩童凄厉的哭喊声打破了街面的沉寂,引得不少路人驻足观望。

“小兔崽子!活腻歪了!敢偷到老子头上!”王家米铺的王掌柜,一个脑满肠肥、穿着绸缎棉袍的中年男人,正横眉立目,死死揪着一个半大孩子的耳朵。那孩子约莫十来岁,身材瘦小得像根秋风里的芦苇,身上的棉袄破烂不堪,露出里面发黑的棉絮,一张小脸冻得青紫,满是泪水和污垢。他怀里死死抱着一个粗布面口袋,里面约莫有四五斤白面。

“俺没偷!俺没偷!”孩子的声音带着哭腔,因恐惧而剧烈颤抖,“是……是面袋子破了,撒出来的……俺捡了点……俺娘病了,就想吃碗面疙瘩……”

“放你娘的屁!”王掌柜一口浓痰啐在孩子脸上,三角眼里闪烁着市侩与凶狠的光,“老子的面袋子结实得很!分明是你这贼骨头用刀子划破的!人赃并获,还敢狡辩!”说着,扬起蒲扇般的大手,就要往孩子脸上掴去。

围观的人群窃窃私语,有人面露不忍,有人摇头叹息,却无人敢上前阻拦。这王掌柜是城西一霸,惯会看人下菜碟,欺压穷苦人家,又与衙门里的差役有些勾连,等闲人不敢招惹。

赵三笑心头一紧,那孩子的哭声像针一样扎在他心上。他下意识地就要放下货担上前说和。然而,就在他脚步移动的瞬间,货担上那盏一直安静燃烧的桐油灯,毫无预兆地“噼啪”爆出一声脆响!

只见那原本豆大一点、昏黄黯淡的灯焰,骤然收缩,随即猛地向上窜起寸许高,颜色由暖黄瞬间转为一种幽冷、森然的青色!那青光并不明亮,却极具穿透力,冷飕飕地直照在王掌柜那张因愤怒而扭曲的胖脸上。

奇诡的一幕发生了。在青蒙蒙的灯光映照下,王掌柜的脸仿佛蒙上了一层死气,泛出一种诡异的青绿色,连他平日里那看似富态红润的面皮,此刻也透出一种败絮般的灰暗。他那双三角眼在青光下,更是显得狠戾异常,不似活人。

赵三笑心中凛然。他深知油灯灵性,此等异象,表明这王掌柜心术不正,绝非善类,且此刻恶意炽盛。灯焰愈是寒冷诡谲,说明对方心中之“孽”愈深。

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一丝寒意,脸上迅速堆起那惯有的、人畜无害的笑容,快步挤进人群:“哎呀呀,王掌柜,这是怎么话说的?大冷天的,跟个孩子置什么气?您消消火,消消火!”

王掌柜见是赵三笑,冷哼一声,揪着孩子耳朵的手却没松开:“我当是谁,原来是赵货郎。怎么,你要给这小贼说情?”

“王掌柜,您误会了。”赵三笑笑容可掬,指了指那孩子,“这孩子我认得,前几日还见他在您铺子前头,一颗一颗地捡洒落在地上的米粒呢,那般老实胆小的孩子,怎会做出偷盗之事?想必是有什么误会。”他说话间,目光扫过那孩子冻得瑟瑟发抖的身子和他怀中紧紧护着的面口袋,心中酸楚更甚。

“误会?”王掌柜三角眼一翻,上下打量着赵三笑,“赵三笑,我知道你是个善心人,可这世道,善心能当饭吃?他偷了我足足五斤上等白面!你说误会,行啊,替他把钱赔了,老子立马放人!”

赵三笑闻言,忙不迭地伸手入怀摸索。可他一个走街串巷的小货郎,本小利微,今日所得货款又已换成了明日要卖的杂货,掏遍全身,也只摸出十几个磨得发亮的铜板,显然远远不够。

他看了看手中寥寥的铜钱,又看了看那孩子充满恐惧和祈求的双眼,再瞥见王掌柜那满脸的讥诮与油灯那持续散发的森然青光,把心一横,将货担往地上一放,朗声道:“王掌柜,我身上钱不够。您看,我这担子里的货,胭脂水粉,针头线脑,加起来也值些银钱,抵了这孩子的面钱,可行?”

那孩子闻言,难以置信地抬头望着赵三笑,眼泪流得更凶了。

王掌柜斜睨着那副货担,脸上露出一丝贪婪,但目光落到货担前头那盏依旧冒着青光的油灯时,又嫌恶地皱起了眉头:“你这点破烂玩意儿,能值几个钱?再说,我要这晦气的破灯做什么?大白天点着,招鬼呢?”

说着,他竟伸出手,想去摘下那盏油灯,似乎想把它扔到一边。

说时迟,那时快!王掌柜的手指刚刚触碰到冰凉的灯身,那青幽幽的灯焰仿佛被激怒了一般,“呼”地一声猛地窜起,火苗陡然变得灼热,狠狠燎过王掌柜的指尖!

“哎哟!”王掌柜痛呼一声,像被蛇咬了似的猛地缩回手,只见指尖已被烫出一个醒目的水泡。他又惊又怒,再看那油灯,灯焰已恢复成豆大一点,但颜色却由青转黑,黑中又隐隐透着一丝血红,映得他整张脸乌青发黑,宛如庙里的恶鬼雕像。

四周的人群发出一阵低低的惊呼,看向油灯的眼神充满了敬畏与恐惧。

王掌柜心头莫名升起一股寒意,再看赵三笑,虽然依旧笑着,但那笑容在忽明忽暗的诡异灯光下,竟有种深不可测的味道。他莫名地胆怯了,色厉内荏地骂道:“真他娘的邪门!滚滚滚!带着这小兔崽子和你的破烂玩意儿,赶紧滚!别妨碍老子做生意!”

赵三笑不再多言,赶紧拉起那孩子,低声道:“快走!”孩子机灵,抱着面口袋,对着赵三笑磕了个头,爬起来一溜烟钻进小巷不见了。

赵三笑这才重新挑起货担,对着王掌柜拱了拱手,转身离去。那盏油灯的焰色,也渐渐由黑红转回青,再慢慢恢复成平常的昏黄。只是赵三笑自己能感觉到,灯焰似乎比之前微弱了一分,而他的心头,也莫名地泛起一阵轻微的疲惫感。母亲的话在他耳边回响——“点灯需用心头血燃”。

然而,事情并未就此结束。

当夜,王掌柜家中便怪事频发。好好一锅准备用来祭灶神的年夜饭,一家人吃下去后,不到半个时辰,便上吐下泻,折腾得死去活来。新做的、准备过年穿的绸缎棉袍,好端端地挂在衣柜里,第二天一早却发现被老鼠咬得千疮百孔,如同破布。最邪门的是,自那日起,王掌柜每晚入睡,都会梦见那盏破旧的桐油灯在自己床头飘来飘去,青黑色的灯焰摇曳,一个冰冷的声音在他耳边反复回响:“你克扣的粮,你昧下的钱……该还了……该还了……”

不过半月功夫,原本脑满肠肥的王掌柜,竟被这些接连不断的怪事折磨得形销骨立,精神恍惚,米铺的生意也一落千丈。他终于扛不住了,托人打听清楚赵三笑的住处,备了份厚礼,亲自登门赔罪,言辞恳切,几乎声泪俱下。

赵三笑看着眼前这个与半月前判若两人的王掌柜,心中并无多少快意,只是暗暗叹息。他收下了礼物,转手就分给了街边的乞丐。说也奇怪,自他收下礼物后,王掌柜家中的怪事便戛然而止,那盏萦绕在他梦中的油灯也消失了。

此事一传十,十传百,很快便轰动了整个济南府。人们不再觉得那盏灯晦气,而是怀着敬畏称之为“照孽灯”,说它能照见人心善恶,惩恶扬善。赵三笑“笑面货郎”的名头之外,又多了几分神秘的色彩。

然而,赵三笑自己却愈发忧心忡忡。他抚摸着货担上那盏看似平常的油灯,能清晰地感觉到,它的灵性固然神奇,但每一次显现异象,尤其是照耀大奸大恶之后,灯焰都会明显减弱,需要好几日才能慢慢恢复。而他自己,也会感到一阵精神上的疲惫,仿佛真的被耗去了些许“心血”。

前路漫漫,这盏“良心灯”既能照亮世间的阴暗,也在燃烧着他自身的生命。他不知道自己还能支撑多久,但他知道,只要灯还亮着,他就要沿着母亲指引的路,凭着本心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