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中国古代奇闻录 > 第2章 客宿钱塘,闱前安排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船只稳稳停靠在杭州拱宸桥附近的码头。脚夫们吆喝着上前揽活,陈文吩咐老仆陈福看好行李,雇了两位老实可靠的脚夫,将箱笼搬上一辆早已雇好的骡车。

“相公,我们往何处下榻?”张氏轻声问道,初次来到如此繁华喧闹的省城,她不免有些拘谨,下意识地向丈夫靠近了些。

“娘子放心,”陈文温言道,“我已托早到几日的一位同窗好友,在青云街的清泰客栈订好了两间上房。那处离贡院不远,且较为清静,适合备考。”

一行人乘车穿行于杭城街道。但见商铺林立,酒旗招展,卖菱角的、卖扇子的、卖丝线的,吆喝声不绝于耳。更引人注目的是,街上随处可见头戴方巾、身着青衿的读书人,或踽踽独行,或三五成群,高谈阔论,皆是此番前来应考的各地生员。整个杭州城,仿佛都沉浸在一片文墨气息之中。

清泰客栈果然如陈文所言,地处闹中取静之处,是一座二层楼阁,白墙黛瓦,看起来颇为整洁。掌柜的见是读书人携家眷到来,十分热情,亲自引他们上楼看房。房间虽不奢华,却窗明几净,推开后窗,可见一小片庭园,植有几竿翠竹,凉风习习,确是个温书的好所在。

安顿下来后,陈文便对张氏道:“娘子,你与秋云且在房中歇息,梳洗一番。为夫需先去拜谒几位业师和同窗,打听些考场内的规矩情形,晚间便回。”

张氏忙道:“相公自去忙正事要紧,妾身这里无须挂念。”

陈文点点头,又特意嘱咐老仆陈福和秋云:“好生照料夫人,若要出去走走,务必让陈福跟着,省城人多眼杂,莫要走远了。”

“是,老爷。”陈福和秋云连忙应下。

陈文匆匆离去后,张氏简单梳洗,换了身家常穿的淡青色素罗衣裙,虽卸去了钗环,依旧难掩其清丽容色。她倚窗望了望楼下熙攘的街道,终究没有下楼的心思。她的心,一半系在丈夫的功名上,另一半,则牢牢系在那座遥远的、云雾缭绕中的天竺寺。

秋云在一旁整理衣物,见夫人若有所思,便道:“夫人,等老爷考完了,咱们就能去天竺寺拜观音了。说不定啊,心诚则灵,咱们回去的路上,您就觉得身子有动静了呢!”

张氏被她说得一笑,嗔道:“丫头片子,口无遮拦。”心中却因这期盼而微微发热。

傍晚时分,陈文方归,眉宇间略带疲色,眼神却愈发明亮,显然是打听到了不少有用的消息。张氏早已让秋云去客栈厨房吩咐备了几样清淡小菜和米饭,亲自伺候丈夫用饭。

饭间,陈文说起日间所见所闻:“今年应考者竟有数千之众,而录取不过百人左右,真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贡院号舍也已查验完毕,甚是狭小,三场考试,每场三日,共九日,真是对学识与身心的双重磨砺。”他语气中既有压力,也充满了跃跃欲试的挑战之意。

张氏细心为他布菜,柔声道:“相公寒窗苦读十数载,根基深厚,定然高中。只是那号舍艰苦,妾身听闻出来者无不形销骨立,相公务必保重身体。”

陈文笑道:“不妨事,诸多同年皆是如此过来。对了,”他放下筷子,看着张氏,“入闱前一日,我便要提前住进贡院旁的驿馆,统一安排搜检入场。待我入场后,你独自留在客栈,未免气闷枯坐。为夫思忖,不如就在那日,让陈福和秋云陪着,雇顶轿子,先去上天竺寺进香祈福,也好了却你一桩心愿。待我三场考毕出场,我等再一同雇船归家,岂不两便?”

张氏听了丈夫这话,正是说到了自己心坎里去了。她日思夜想便是此事,只是恐耽误丈夫正事,一直未曾主动提起。此刻由丈夫体贴提出,她心中顿时涌起无限感激与欣喜,脸上也飞起红晕,忙低下头,轻声道:“相公想得周全……妾身,妾身都听相公的。”

见她如此欢喜,陈文也觉欣慰,又道:“如此便说定了。到时多带些香火银钱,务必让陈福跟紧,早去早回。”

“妾身省得了。”张氏应道,心中已开始默默筹划那日该穿何种衣裳,该以何等虔诚之心向菩萨祝祷。

接下来的两日,陈文更是闭门不出,专心致志于最后的备考,将经义文章反复揣摩,又将策问题目可能涉及的钱谷、刑名、河工、兵防等实务一一在脑中梳理。张氏则小心翼翼地照料他的饮食起居,连走路都放轻了脚步,生怕惊扰了他的文思。

整个清泰客栈,乃至整个青云街,都弥漫着一种大战将至的寂静与紧张。空气中仿佛充满了看不见的文字与思绪在碰撞、交锋。

终于,到了入闱前日。陈文将考试所需的笔墨、烛台、食物等装入考篮,仔细检查无误。晚间,他对张氏再次叮嘱:“明日我便去驿馆了。后日你再去上香,一切小心。”

张氏望着丈夫,眼中满是柔情与鼓励:“相公放心入闱,妾身预祝相公文思泉涌,笔下生花,一举成名!妾身明日便在寺中,为相公祈求文昌帝君护佑。”

夫妻二人又说了些体己话,方才歇下。窗外月色如水,静静地流淌进房间,照着一对年轻人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他们并不知道,命运的轨迹,将从明日开始,发生何等可怕的偏折。

这一夜,杭州城分外宁静,仿佛都在为即将到来的抡才大典屏息凝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