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其他类型 > 雾里余温 > 第198章 伏天的蝉鸣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入伏的日头像团火球,烤得院墙上的爬山虎蔫头耷脑,叶子卷成小筒,沾着层细密的白灰。思砚趴在堂屋的竹榻上,手里摇着外婆留下的蒲扇,扇面是磨旧的蓝布,边缘打着补丁,摇起来“呼嗒呼嗒”响,却扇不散满屋子的热。

“别总躺着,去井边打桶水湃西瓜。”林砚光着膀子在劈柴,汗珠顺着脊梁往下淌,在地上砸出小小的湿痕,“你外婆说‘伏天吃冰瓜,赛过活菩萨’,井水泡过的瓜,甜得能齁着人。”他把劈好的柴摞在屋檐下,“等日头偏西,去河滩洗澡,那儿的水凉。”

思砚拎着小水桶往井边跑,井绳勒得手心发红。刚把西瓜放进井里,就听见老槐树上的蝉“知了——知了——”叫得欢,声嘶力竭的,像在喊着热。他抬头找,看见树杈上趴着只油亮的蝉,翅膀闪着黑釉似的光,“吵死了。”

“蝉叫得越欢,秋天来得越快。”苏晚端着盆凉水出来,往地上一泼,水汽“腾”地冒起来,带着点土腥气,“你外婆总说‘伏天的蝉,是催秋的信使’,它们在树上唱够四十天,就该落叶了。”她用笤帚把水扫开,“这水渗进土里,能凉半截,晚上睡觉舒坦。”

思砚搬了个小马扎坐在井边,守着泡西瓜的水桶。井壁上渗着水珠,凉丝丝的气顺着井口往上冒,吹得他额前的碎发直晃。他数着蝉鸣的间隔,数到第七声时,听见巷口传来卖冰棍的铃铛声,“叮铃铃”的,像串会跑的凉。

“给你钱,去买两根。”林砚走过来,往他手里塞了两毛钱,“给来老先生的孙女带一根,绿豆沙的,解腻。”

思砚攥着钱跑出去,凉鞋踩在晒烫的石板上,“烫烫”地跳着脚。卖冰棍的木箱盖一打开,白气裹着甜香涌出来,他指着绿豆沙的,“要两根!”

回来时,冰棍纸已经被汗浸湿了一半。他把其中一根递给隔壁的小姑娘,两人坐在槐树下,小口小口地舔,绿豆沙的凉混着树影的荫,把蝉鸣都滤得柔了些。“你外婆啥时候回来?”小姑娘咬着冰棍问,“她说要教我编艾草绳呢。”

“快了,”思砚舔掉嘴角的甜汁,“等西瓜吃完,新玉米下来,她就该到了。”

苏晚在厨房煮绿豆汤,砂锅里的豆子“咕嘟”翻滚,飘着层绿沫。她往里面撒了把冰糖,“这汤得晾到温凉才好喝,冰过的伤脾胃。”灶台上摆着刚蒸的玉米,黄澄澄的粒爆着浆,“你外婆最爱啃带点焦皮的,说有烟火气。”

街坊们来借井水洗菜时,总爱坐在槐树下歇脚。张奶奶摇着蒲扇说:“今年伏天比往年热,井水都带点温。”王伯拎着刚买的凉粉,“拌点蒜泥,再浇勺辣椒油,吃着舒坦”;思砚举着啃了一半的玉米,给每个人看玉米粒的饱满,渣子掉在凉粉碗里,惹得大家直笑“思砚给凉粉加了甜”。

傍晚,林砚把西瓜从井里捞出来,水珠顺着青皮往下淌,在地上积了一小滩。用刀一切,“咔嚓”一声,红瓤黑籽,甜得晃眼。思砚挖了勺最中间的,往嘴里一塞,凉得直缩脖子,却笑得眯起眼:“比冰棍还甜!”

“给外婆留块最大的。”苏晚把西瓜装进竹篮,吊在井里,“等她来了,还能尝到这份凉。”

夜里,蝉鸣渐渐稀了,井边的风带着水汽,总算有了点凉意。思砚躺在竹榻上,听着院外的蛙鸣,手里攥着片蝉蜕,是白天在槐树下捡的,空壳泛着黄,薄得像层纸。“外婆说,蝉蜕能入药,”他摸着壳上的纹路,“等她回来,一起去捡。”

苏晚进来掖被角,手里拿着把蒲扇,轻轻给他扇着风,“你外婆来信说,她那边的玉米也熟了,正等着跟咱们一起啃呢。”月光从窗棂照进来,落在竹榻边的西瓜皮上,像撒了层银粉。

思砚在凉丝丝的风里慢慢睡着,梦里他跟着外婆在河滩上跑,脚下的水凉沁沁的,手里的玉米啃得满嘴甜。蝉在头顶唱,西瓜在井里笑,夏天的热都变成了甜,像外婆说的那样,“伏天的苦,熬过去都是甜”。

伏天的炎热,从来都不只是烤人的日头,是把牵挂浸在清凉里,让每口井水都带着盼,每声蝉鸣都藏着念,告诉远方的人:瓜甜了,玉米熟了,我们在等一个带着凉意的秋天,等你踩着月光,走进这飘着绿豆香的院里,说声“这井水泡的瓜,甜得跟家里的一个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