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历史军事 > 晚明从关中田亩开始 > 第242章 铸锋与暗影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洛水两岸的硝烟味尚未完全散去,初夏的阳光已带着几分灼热。张家庄内外,如同一个巨大的蜂巢,在击退曹莽后,非但没有松懈,反而以一种更高效、更专注的节奏运转起来。

格物院深处,一处新开辟的、戒备格外森严的区域内,炉火映红了宋应星和孙老铁匠凝重的脸庞。他们面前,不再是“破军铳”的铳管,而是一个更加庞大、结构复杂的黏土模具。模具旁,摆放着经过反复计算和修改的图纸,上面标注着各种繁复的尺寸和角度。

“宋先生,这……这玩意儿真要铸成铁疙瘩?这得费多少生铁?”孙老铁匠看着那足以容纳一个成年人蹲进去的模具腔体,声音都有些发颤。他打了一辈子铁,铸过犁铧,也铸过“破军铳”,但眼前这东西,超出了他过往的全部经验。

“不是铁疙瘩,孙师傅。”宋应星的目光紧紧盯着模具,语气带着一种近乎虔诚的专注,“是炮。守城利器,一炮之威,可抵百铳。”

他拿起图纸,指着上面的结构解释道:“团练给的思路,前细后粗,管壁需厚薄均匀,尤其是这药室部位,更要加厚。内壁需打磨光滑,以减少阻力,增加射程。最难的是这炮身和炮尾的闭锁结构,既要承受巨大膛压,又要便于装填和清膛……”

这是张远声基于现代知识提出的设想,将原始的碗口铳、将军铳思路,结合有限的工艺水平,指向更具威力的前装滑膛炮。他知道,面对未来可能更大规模的围攻或野战,仅靠火铳和城墙是不够的。

“灌钢法怕是难了,体量太大。”孙老铁匠搓着手,“只能用上好的灰口铁,多层泥范浇铸,铸成后再用锉磨机慢慢打磨内膛……这工期,怕是以月计。”

“工期再长也要做。”宋应星斩钉截铁,“团练说得对,利器在手,方能慑服不臣。这是我们格物院眼下的头等大事。”他顿了顿,压低声音,“此事,务必保密,参与工匠皆需甄别,不得外传。”

就在宋应星为铸炮大业殚精竭虑之时,总务堂内,李信也在处理着另一项关乎根基的要务——人口吸纳与同化。

新设立的几个外围屯垦点已初具规模,投效的溃兵和难民在其中劳作,用汗水换取食物和微薄的“功分”。李信推行了一套严密的“保甲连坐”与“功分激励”相结合的制度,让新来者互相监督,也让他们看到融入的希望。

“李管事,这是新一批登记造册的人员名单,按您的吩咐,标注了籍贯、原有职业和特殊技能。”一名年轻吏员将厚厚一叠文书放在李信案头。

李信快速翻阅着,目光在一个名字上停留了一下:“这个王三,原是延安府的炮手?”

“是,据他自述,曾在边军操弄过佛朗机炮,后因上官克扣军饷,杀了人逃出来的。手艺应该还在。”

“嗯,此人单独标注,稍后送至格物院,交由宋先生考校。”李信提笔做了记号。人才,尤其是掌握特殊技能的人才,是眼下最急需的资源。

处理完文书,李信又去巡视了新建的学堂分校。朗朗读书声中,不仅有张家庄原本的孩童,也多了许多面容黝黑、带着怯生目光的新面孔。他们学习着相同的文字,听着相同的“团结互助”的故事,这是另一种形式的融合与塑造。

然而,阳光之下,总有阴影。

胡瞎子像一道幽灵,出现在张远声的书房外,得到允许后闪身而入。

“庄主,范家有动静了。”胡瞎子的独眼在阴影中闪着光,“他们没再明着来,但暗地里的小动作没停。我们安排在泾阳、三原的几个采买点,最近都遇到了麻烦,不是货源被截,就是运货的骡马在半道莫名染病。手法很脏,查不到直接证据,但背后都有范家商号的影子。”

张远声放下手中的炭笔,面无波澜:“商业上的龌龊手段,意料之中。他们是想掐断我们的外部补给,尤其是在我们吸纳了大量人口之后。”

“不止如此。”胡瞎子声音更沉,“我们派往西安府方向,想打听高迎祥具体动向的几波探子,都遭到了不明身份的骑兵拦截驱赶,甚至……有一队三人失了踪,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对方很老练,不是普通流寇或者官军。”

张远声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范家……还是后金?”他像是在问胡瞎子,又像是在问自己。范家与高迎祥勾结,后金阴影若隐若现,这两者都有可能。

“目前还无法确定。”胡瞎子老实回答,“对方手脚很干净。但可以肯定,有人不希望我们看得太远,知道得太多。”

“知道了。”张远声沉吟片刻,“采买点暂时收缩,优先保障庄内囤积的物资安全。探马继续派,但改变路线和方式,化整为零,以商贸掩护。另外,盯紧范家在关中所有的产业和联系人,他们总要露马脚。”

“是!”

胡瞎子悄无声息地退下。

张远声走到窗边,看着远处格物院方向隐约升起的淡淡青烟。宋应星在为铸炮拼搏,李信在为融合人口劳心,胡瞎子在与暗处的阴影周旋。

明处的建设,暗处的博弈,从未停止。范家退到了暗处,像一条蛰伏的毒蛇,等待着时机。而张远声要做的,就是在这条毒蛇亮出毒牙之前,将自己武装得更加强大,无论是明处的炮,还是暗处的眼。

他收回目光,落在桌案上一份刚刚送来的、关于新式颗粒火药配比试验成功的报告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