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李信带队前往泾阳采买的同日,张家庄内部的“深挖洞”计划也已全面启动。

庄内划出了几片区域,由赵武统一调度人手,按照张远声勾画的草图,挖掘大型地下储粮窖和隐蔽的避难所。庄民们虽然对高迎祥大军的威胁感到不安,但在有序的组织和“功分”激励下,依旧干劲十足。泥土被一筐筐运出,夯土墙和支撑木架被迅速立起,整个庄子仿佛一个巨大的蚁巢,忙碌却不见慌乱。

张远声没有盯着挖掘现场,他将这部分完全交给了赵武。他更关心的,是另一项关乎长远生存的命脉——水。

此刻,他正与宋应星、渠老丈以及石匠石柱,站在庄外不远处的洛水支流畔。这条小河是张家庄生活和生产用水的主要来源,但在旱情持续、未来可能被围困的情况下,它的脆弱性不言而喻。

“庄主,按您的意思,我们勘测了附近几处泉眼和地下水脉。”渠老丈指着河岸一侧的高地,“那边,老君山脚下,有一处泉眼,水量虽不算极大,但胜在稳定,而且地势高。若能开渠引水,或在其下方凿井,即便洛水支流被断或被污染,庄内核心区域也能保障基本用水。”

宋应星蹲在地上,用树枝在泥地上画着简图:“引水工程不小,需耗费大量人力。倒是凿井,或许更快些。只是,深井取水费力,需改进辘轳等提水工具。我格物院正在试制一种利用齿轮省力的新式辘轳,若成功,效率可提升数倍。”

石柱插话道:“庄主,灰泥坊按宋先生给的方子,试制了一批耐水蚀的‘油灰’,用来涂抹井壁或者引水渠的内壁,防渗效果极好!就是成本高了点,要用到不少桐油。”

张远声听着三人的汇报,心中渐渐有了计较。人力、技术、材料,这些要素正在他手中被一点点整合。

“渠老丈,你带人立刻开始在那泉眼下方选址,开凿三口深井,以三角形分布,互为犄角。井壁用石柱的油灰处理。”他果断下令,“宋先生,新式辘轳的试制要加快,成功后优先装备这三口井。另外,组织人手,沿着庄墙内侧,再挖几条备用的渗水沟,关键时刻也能收集雨水。”

“明白!”三人齐声应道。

安排完水脉之事,张远信步走向庄内的医疗区。这里比往常更加忙碌,空气中弥漫着草药的味道。苏婉正带着几个女子,将晾晒好的药材分门别类,打包存放。她的额头带着细密的汗珠,神情却专注而沉静。

“苏姑娘,药材储备情况如何?”张远声问道。

苏婉见是他,用手背轻轻擦了下额角,露出一个略显疲惫但清澈的笑容:“团练放心。之前按您的吩咐,囤积了大量金疮药、止血粉和防治时疫的药材。李信先生这次出去,重点之一也是采购稀缺药材。目前来看,支撑一场中等规模的守城战,伤员救治方面,药材是足够的。”

她顿了顿,眉宇间闪过一丝忧虑:“只是……人手还是不足。真正懂医术、能处理刀剑伤的,只有我和另外两位老郎中。一旦战事激烈,恐怕……”

张远声理解她的压力。合格的医护人员不是短时间能培养出来的。他安慰道:“尽力即可。你可以从庄里挑选些心灵手巧、胆大心细的妇人,教她们最基础的包扎、止血和护理。不需要她们成为郎中,能做好辅助工作,就是莫大的帮助。”

苏婉眼睛一亮:“这倒是个办法!我这就去物色人选。”

“还有,”张远声补充道,“医疗区也要做好转移到地下避难所的准备。哪些药材轻便易携带,哪些器械必须随行,你要提前规划好。”

苏婉郑重点头:“我记下了。”

离开医疗区,张远声又去看了看学堂。朗朗读书声依旧,只是内容悄然发生了变化。李信在主持总务堂工作的间隙,亲自编写了一些简单的启蒙教材,除了传统的《三字经》、《千字文》,还加入了简单的算术、地理常识,甚至有一些浅显的、关于“团结”、“守信”、“为何要保卫家园”的小故事。

孩子们或许还不完全理解外面世界的险恶,但这些知识的种子,正随着读书声,悄然播撒在他们心中。张远声站在窗外,看着那些专注的小脸,心中那份构建“新秩序”的信念愈发坚定。这一切的奋斗,不就是为了让这些孩子,能有一个不必颠沛流离、可以安心读书的未来吗?

傍晚时分,李信风尘仆仆地回来了。带回来的车队比去时庞大了数倍,上面满载着粮食、布匹和几大箱药材。

“情况如何?”张远声在总务堂听取李信的汇报。

李信灌了一大口水,神色凝重:“泾阳已乱,流民开始冲击城门,地方豪强与漕帮势力抬头,官府威信扫地。粮食价格一日数变,我们带去的灰泥和精铁成了硬通货,换回了预计数量的粮食,但过程……颇为惊险。”

他简略说了在泾阳的经历,尤其是徐大户前倨后恭的态度变化和城南的骚乱。

“看来,西安府周边的秩序正在加速瓦解。”张远声沉吟道,“我们抢出来的这批粮食,至关重要。立刻入库,按计划分散储藏到新挖的地窖中去。”

“明白。”李信点头,随即又递上一份清单,“这是此次交易的具体明细,还有……这是我沿途观察到的流民动向和各处势力的反应,都记录在上面了。”

张远声接过清单,赞赏地看了李信一眼。这个举人出身的谋士,不仅办事稳妥,更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大局观,他的这些记录,将是未来决策的重要依据。

夜色再次降临。庄内的挖掘工作暂时停了下来,但格物院和铁匠坊的灯火依旧通明,新式辘轳的齿轮在工匠们手中一点点成型,水井深处传来有节奏的凿击声,医疗区内,苏婉正对着油灯,仔细筛选着适合培训的妇人名单。

外部世界兵荒马乱,危机四伏。但在张家庄这片小小的土地上,在“深挖洞,广积粮”的战略指引下,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为了共同的生存与未来,沉默而坚定地努力着。这种无声的力量,正在汇聚成一股潜流,在这片焦灼的土地深处,悄然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