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200米蛙泳预赛第二组,请入场!”广播响起。
李翔海睁开眼,站起身,跟着引导员走进赛场。
巨大的声浪瞬间将他吞没!
看台上已经坐了不少观众,各种旗帜在挥舞。
他走上泳池边,找到了自己的第二泳道。
站定,目光立刻锁定了隔壁第一泳道的选手,玛尔·延森。
一个身材健硕、留着红色短发的北欧青年,此刻也正做着最后的拉伸,神情专注而沉稳。
李翔海深吸一口气,排除掉周围的嘈杂。
他活动着手臂,轻轻拍了拍自己的大腿,像是唤醒身体的每一个细胞。
随着选手们各就各位,哨声响起,运动员该上台了,全场礼貌的安静了下来。
“take your marks——” 发令员拖长的声音通过广播传遍全场。
李翔海身体微微前倾,重心落在前脚掌,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听觉上。
“嘟——!”
李翔海双脚猛地发力蹬离出发台!
身体在空中绷成一条直线,入水角度完美。
紧接着一个长划臂,身体像海豚一样潜入水下,一个强而有力的蝶泳腿蹬出。
经过澳洲外训无数次细节的打磨和纠正,这套出发技术已经完全契合了他当前的肌肉力量和身体协调性,省力而高效。
当然,胡翔俊说过,随着他肌肉量和体脂率的变化,技术细节未来还需要不断微调。
比赛瞬间进入白热化。
八条泳道,八道身影奋力向前。
李翔海按照计划,紧紧跟随着第一泳道的玛尔。
玛尔的前程节奏果然如胡翔俊所料,非常稳健,划水有力,频率控制得很好。
李翔海将自己调整到与玛尔几乎同步的频率上,感受着水流,控制着呼吸,。
第一个50米转身点到了!李翔海没有丝毫犹豫,双手同时触壁,身体团身、蹬转、蹬壁!整个动作一气呵成,衔接流畅。蹬壁后,他再次启动,依旧稳稳地跟在玛尔旁边,虽然节奏稍显落后,但还是稳稳的咬住了差距。
观众席上,胡翔俊紧盯着第二泳道的身影,手指无意识地捏紧了手中的矿泉水瓶。
当看到李翔海第一个转身后依然能紧紧咬住玛尔时。
“漂亮!”一个极低的声音从他喉间溢出,带着难以置信的激动。
要知道,根据他掌握的最新情报,玛尔·延森这个赛季状态火热,训练中多次游进过2分11秒以内,而A标,是参考上一届大赛预赛第16名选手的成绩设定的门槛线!
李翔海这小子,在国内比赛和训练中,200蛙的最好成绩也不过是2分13秒左右,从未真正接近过A标。
可现在,他在世界大赛的预赛第一枪,竟然能如此稳定地跟住一个A标实力的选手?
难道说……
光州游泳世锦赛男子200米蛙泳预赛第二组,赛程过半。
李翔海的身体,正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煎熬。
换气越来越急,只是在竭力维持着自己的动作不变形。
玛尔的身影就在他左侧,依旧稳健,那流畅的划水节奏此刻在李翔海看来,如同一个遥不可及的标杆。
难不成他也和胡指第一次参加世锦赛一样要一轮游吗?
不行,最起码撑到半决赛。。。
放空自己的脑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呼吸和动作上。
第二个转身点逼近!李翔海几乎是凭着肌肉记忆,双手同时触壁,身体团身、蹬转、蹬壁!整个动作依旧完成,但流畅度明显下降,蹬壁的力量感也弱了许多。
终点!那面象征着结束或开始的池壁,就在眼前!
李翔海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将手臂向前伸展,身体带着最后一点惯性,重重地撞向池壁!
他挣扎着浮出水面,双手扒着水线,剧烈地剧烈呼吸着,他第一次游200米游得如此痛苦。
喉咙全都是血腥味。
成绩出来了。
李翔海勉强抬起沉重的眼皮,看向泳池上方巨大的电子屏幕。
Lane 2: Li xianghai (chN) :2:11.49(pb)
2分11秒49!
在世锦赛的预赛第一枪,他以游进2分12秒大门的成绩达成了个人最好成绩。
虽然离奥运A标还差一点点,但希望,已经在痛苦的尽头,露出了曙光。
等他看到成绩,手上一松。
就在他感觉自己快要滑进水里时,几只强有力的手及时扶住了他的胳膊。
“翔海!别松手!”队医王医生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沉稳而有力。
李翔海被半搀半抱地弄上了岸。
他刚在池边的椅子上坐定,随队的医疗小组已经像训练有素的急救队一样迅速围了上来。
“放松!深呼吸!”王医生一边快速检查他的脉搏和呼吸状态,一边指挥助手:“小张,快!能量胶!补充糖原!小林,拿冰袋,给他敷在主要肌群上!动作快!”
一支撕开包装、散发着浓郁甜香的能量胶立刻递到了李翔海嘴边。
凉刺骨的冰袋被精准地敷在了他酸胀无比的大腿后侧、肩胛骨下方和腰腹核心区域。
刺骨的凉意瞬间穿透皮肤,暂时麻痹了那噬骨的酸痛感。
“翔海,感觉怎么样?有没有哪里特别疼?”王医生仔细观察着他的脸色。
李翔海张了张嘴,却只能发出嘶哑的气音,他费力地摇了摇头。
“应该是极限透支后的正常反应。”
另一位队医刘医生已经开始熟练地帮他按摩放松痉挛的小腿肌肉,力道恰到好处地揉捏着紧绷的肌束:“肌肉疲劳度很高,乳酸堆积严重。别说话,先恢复。”
李翔海闭上眼睛,任由队医们在他身上忙碌。冰袋的凉意、按摩带来的深层酸胀感、能量胶带来的热量补充……
他大口呼吸着,虽然依旧艰难,但胸口的窒闷感在慢慢缓解。他看着眼前这些专注而专业的脸庞,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暖流和感激。
没有他们及时而有效的介入,他恐怕连站都站不起来。
短暂的处理后,李翔海被队医用轮椅推着,直奔运动员村的理疗室,找国医大手郑大师。
郑大师看到李翔海被推进来,倒是不惊讶,运动员一比赛这都是稀松平常的事,因为运动员本身就是在探索人类身体的极限的职业,只是示意他趴上按摩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