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金兰厌胜劫 > 第1148章 莲岛归心 (2019年12月20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148章 莲岛归心 (2019年12月20日)

南海之滨,莲花宝地。十二月的澳门,空气中少了北方的凛冽,多了几分湿润的暖意,更弥漫着一种比盛夏阳光更炽热的喜庆。大街小巷,五星红旗与澳门特区莲花区旗并肩飘扬,鲜艳的色彩点缀着这座中西交融的独特城市。夜晚尚未降临,但节日的氛围已如醇酒般弥漫开来,甜丝丝地醉人心脾。

濠江盛典:烟花下的根脉

金碧辉煌的澳门文化中心广场,华灯璀璨,人潮涌动。庆祝澳门回归祖国2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即将拉开序幕。李玄策作为特邀嘉宾,坐在观礼区视野极佳的位置。他身着深色中山装,身姿挺拔,目光沉静地扫过流光溢彩的舞台、欢欣鼓舞的人群,以及远处夜色中更显璀璨的都市灯火。

舞台中央,巨大的LEd屏幕变幻着壮丽的图景:大三巴牌坊的沧桑、港珠澳大桥的雄伟、西湾大桥的优雅、市井生活的烟火气息……一幕幕交织,诉说着这座小城回归二十年来的变迁与繁荣。当熟悉的《七子之歌·澳门》童声合唱响起,纯净的嗓音如同清泉流淌过每个人的心田,广场上瞬间安静下来,许多人的眼眶悄然湿润。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歌声悠扬,带着历史的回响与归家的眷恋。李玄策静静地听着,感受着歌声中蕴含的深沉情感。这歌声,与数月前“南方明珠”的喧嚣形成了鲜明对比。此刻的澳门,如同一位游子历经漂泊后,终于安详地依偎在母亲怀抱,那份安定、满足与自豪,是发自心底的认同。

晚会间隙,李玄策信步走到广场边缘一处稍显安静的观景平台。旁边,一位头发花白、穿着传统唐装的老先生,正凭栏远眺,手中捧着一杯冒着热气的普洱,茶香袅袅。老人是附近一家百年老茶楼的老板,姓何。

“何伯,好兴致。”李玄策微笑着打招呼,他之前调研时曾去过何伯的茶楼,听他讲过不少澳门旧事。

何伯转过头,布满皱纹的脸上绽开慈祥的笑容:“李顾问!是哩,看看烟花,看看人,心里头舒坦!”他抿了一口茶,目光投向灯火辉煌的海岸线和对岸隐约可见的珠海轮廓,“二十年前那晚,我也在这附近,看着咱们的国旗升起来……那心情,没法说!激动?高兴?都有,但更多的,是踏实!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根啊!”老人的声音不高,却字字千钧,带着岁月沉淀的厚重感。他指着远处一栋新落成的高楼:“你看那边,以前是片烂滩涂,现在多漂亮!没回归,没祖国的支持,哪有今天的好光景?” 氤氲的茶香中,老人朴素的话语,道尽了“一国两制”成功实践下最真实的人心所向。

街头巷尾:朴素的归属

晚会开始前,街头巷尾早已是欢乐的海洋。本地电视台的记者随机采访着市民。

镜头对准一个穿着校服、背着书包的中学生:“回归20年,你感觉澳门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方便!去内地旅游、上学都容易好多!”男孩爽朗地回答,脸上洋溢着青春的笑容,“还有就是……安全感!我知道不管遇到什么困难,祖国妈妈都在后面!”

一个在官也街摆摊卖杏仁饼的阿婆,面对镜头有些羞涩,但话语朴实:“生意好做多啦!游客多,日子安稳。以前葡人管的时候?嗐,不提了不提了!现在好,好得很!我们都是中国人嘛!”

一位穿着市政署制服的年轻公务员,对着话筒认真地说:“我爷爷是‘老澳门’,经历过战乱和漂泊。我是‘新澳门’,更是中国人!能参与建设自己的家园,特别自豪!” 他的眼神坚定而明亮。

这些来自不同阶层、不同年龄的普通澳门人,用最朴实的语言,表达着对回归后安定繁荣生活的满足,以及对“中国人”身份的强烈认同。他们的笑脸,真诚而温暖,如同冬日里绽放的莲花,纯净而美好。

京城遥望:荧屏里的暖糖

千里之外的京城,李家四合院里暖意融融。客厅的电视大屏幕上,正直播着澳门庆典的盛况。李长庚、方清墨、李念墨、李天枢围坐在一起。

李长庚看着屏幕上熟悉的妈阁庙、议事亭前地,眼中流露出深深的感慨。他端起茶杯,轻轻吹拂着热气,声音有些悠远:“当年我在美国,每逢中秋、春节,最想的就是家乡的月亮和饭菜。看到关于澳门的报道,心里总不是滋味,觉得那是流落在外的孩子。现在好了,孩子回家了,还过得这么好……” 漂泊海外的岁月,让老人对“家国”二字体会得格外深刻。

方清墨则被晚会中展示的文化交融所吸引:“澳门的魅力就在于这种包容与和谐。你看那土生葡人舞蹈和中乐团的合奏,多美!东西方文化在这里不是冲突,而是共生共荣,像一首和谐的交响曲。” 作为科学家,她欣赏这种有机融合的生命力。

李念墨的关注点则在技术层面:“妈,你看那舞台灯光效果,还有环绕立体声音响系统,听说核心控制模块用的是我们国产的最新芯片方案,稳定性非常好。还有烟花燃放的同步精度,背后是强大的定位和通讯保障。” 她的目光带着专业审视后的认可。

而最小的李天枢,盘腿坐在沙发上,怀里抱着一个软垫,大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当绚烂的烟花在屏幕上轰然绽放,点亮澳门的夜空时,他的小脸上没有特别兴奋的表情,反而是一种奇异的宁静和满足。他伸出小手,指着屏幕上流光溢彩、洋溢着欢乐气息的澳门全景,用一种近乎梦呓般的、带着甜味的语气说:“爷爷,妈妈,姐姐…你们看,这里的光…和我们国庆时的不一样…它不烫,也不刺眼…像…像暖暖的糖,融化了,包裹着整座城…好舒服…” 在他纯净的感知里,这座“莲花宝地”此刻散发出的,是一种温暖、安定、祥和、如同莲花般纯净无暇的“光晕”,与他曾感知到的“南方明珠”的尖锐“刺”感截然不同。

物流脉动:车轮上的抵达

就在烟花即将升空前数小时,一辆满载着庆典备用灯光器材和部分后勤物资的重型厢式货车,稳稳地驶入了澳门半岛一处指定的庆典物资储备仓库。司机周卫国跳下车,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活动了一下因长途驾驶而有些僵硬的腰背。深冬的澳门夜晚,海风微凉,但周卫国的额角却渗出了一层细密的汗珠——不是累的,是紧张的。

这一路,从内地出发,过关检查异常严格。每一份单据,每一件货物的封装,都经历了反复的核对。在珠海拱北口岸,他经历了漫长的等待和细致的查验。车轮每一次启动,他的心都悬着,生怕这些关乎庆典顺利进行的“家当”出半点差错。此刻,看着仓库管理员在签收单上落下最后一个确认的印章,周卫国心里那块大石头才算真正落地。

交接完毕,他走出仓库大门,没有立刻离开。远处,城市的上空,庆典晚会现场的方向,第一波盛大的烟花表演已经开始!“嘭——哗啦!” 巨大的花朵在墨蓝色的夜空中次第绽放,赤橙黄绿青蓝紫,将澳门的夜空渲染得如同梦幻仙境。金色的瀑布、银色的垂柳、火红的心形……伴随着地面上隐约传来的、经过音响放大的《七子之歌》的旋律(“母亲!我要回来,母亲!”),一股难以言喻的热流瞬间涌上周卫国的心头。

这个常年奔波在物流线上的汉子,背靠着冰冷的仓库铁门,仰望着这璀璨夺目的、不属于他却又与他息息相关的盛景。他没有文化人的感慨万千,只有最朴素的认知:他安全、准时地把东西送到了。这些东西,是今晚这场举国欢庆、让无数人热泪盈眶的盛典的一部分。他参与了,以他最熟悉的方式——紧握方向盘,跑好每一公里路。

他掏出手机,手机壳上还贴着过关时盖的安检标签。他打开相机,对着远处绚烂的烟花夜空,又转身对着自己那辆沾了些许尘土、却圆满完成任务、安静停在仓库前的红色货车,拍下了一张合影。照片里,天空是怒放的华彩,地上是默默无闻却不可或缺的“老伙计”。

他打开微信,把这张照片发给了老家的妻子和正在上大学的女儿,只附上了一行简单却沉甸甸的文字:

“平安抵澳,任务完成!”

发送成功的提示音响起。周卫国收起手机,再次仰头,深深看了一眼那片被烟花照亮的天空,嘴角咧开一个憨厚而满足的笑容。海风带着咸腥和硝烟的味道拂过面颊,远处《七子之歌》的旋律隐约可闻,这一刻,平凡与伟大,在车轮的印记与烟花的辉光中,悄然相连。莲岛归心,这盛大的庆典里,亦有他一份微小却坚实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