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金兰厌胜劫 > 第1051章 青瓷问心(2017年7月5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51章 青瓷问心(2017年7月5日)

景德镇的夜,被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雨砸得粉碎。豆大的雨点密集地敲打着古窑厂遗址临时搭建的防雨棚顶,发出震耳欲聋的鼓点,仿佛要将这片承载了千年窑火的土地彻底淹没。棚内,几盏大功率白炽灯悬在梁下,投射出略显惨白的光晕,勉强驱散着潮湿的黑暗,却也拉长了在场每一个人脸上凝重的影子。空气里弥漫着雨水裹挟的土腥气、老木头受潮的霉味,还有一丝若有若无、被风雨稀释了的古老瓷土气息。

李玄策坐在长条会议桌的首位,主持着这场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尤其是传统制瓷技艺——在新时代保护与传承的紧急协调会。会议已近尾声,但气氛并未轻松。连日来几桩棘手的外事摩擦和随之而来的高强度斡旋,像无形的藤蔓缠绕着他,疲惫刻在他深邃的眼窝里,连灯光都无法完全照亮其中的沉郁。他强打着精神,听取着最后一位专家略显冗长的发言,指尖无意识地轻轻敲击着桌面,那节奏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滞涩。

忽然,防雨棚那扇沉重的木门被猛地推开,一股裹挟着冰冷雨腥气的狂风灌了进来,瞬间吹灭了离门最近的一盏灯,棚内的光影剧烈地晃动了一下。一个浑身湿透、穿着粗布短褂的老窑工,像一尊从雨幕深处走出的陶俑,佝偻着背,怀里紧紧抱着一个用油布层层包裹的物件,踉跄着闯了进来。雨水顺着他沟壑纵横的脸颊和花白的鬓角往下淌,滴落在脚下的泥地上。

“李…李顾问!” 老窑工的声音嘶哑,带着雨水也冲刷不掉的急切和某种难以言喻的悲怆,径直打断了会议,“出…出事了!龙窑复烧的头炉…头炉的‘祭窑盏’…它…它裂了!”

会场瞬间一片死寂,只剩下棚外更显狂暴的雨声和风声。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老窑工和他怀中那油布包裹上。李玄策霍然起身,眼中最后一丝倦意被锐利取代:“莫师傅?慢慢说,什么裂了?”

老窑工莫师傅哆嗦着,顾不上满身雨水,小心翼翼地将油布包裹放在会议桌空着的一端。他布满老茧和泥污的手指颤抖着,一层层解开湿漉漉的油布。最终,一盏破损的青瓷莲花盏显露在惨白的灯光下。盏身已经碎裂成几块,勉强拼凑出原本优雅的轮廓。那青釉,本应是雨过天晴的澄澈,此刻却在灯下呈现出一种失魂落魄的灰败。

最令人心惊的是盏壁上的裂纹。那不是普通的碎裂纹路,而是一种奇异的、如同蛛网般蔓延开来的冰裂开片。每一道裂纹都深邃、扭曲,在灯光下折射出冷硬的光泽。

“就是它…就是它…” 莫师傅指着那盏,声音带着哭腔,“点火时辰、窑温、釉料…都是按老祖宗的法子来的!可这釉…这釉它自己疯了!开片开得像…像…” 他一时找不到合适的词,急得直拍大腿。

就在这时,棚外一道惨白刺目的闪电撕裂了墨黑的夜空,如同天神投下的巨矛!瞬间的光明将整个棚子照得亮如白昼,也将那盏破碎青瓷上的冰裂纹路,无比清晰地投射在众人惊愕的眼底!

就在这电光石火的一刹那,那密布盏壁的裂纹仿佛活了过来!它们不再是静态的伤疤,而像是无数条奔涌的、倒悬的星河!深邃的釉色成了宇宙的暗幕,裂纹中流淌着冰冷、破碎的星辉,带着一种令人窒息的、宇宙崩解般的绝望美感,仿佛整个星空都在这一盏残瓷中轰然倾泻!

“啊!” 一声短促的惊呼并非来自莫师傅,而是来自一直安静坐在李玄策身侧、努力扮演小大人的李天枢。十四岁的少年,脸色在闪电映照下瞬间变得比那青瓷还要惨白。他像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攫住,猛地伸出小手,紧紧攥住了父亲李玄策的西装袖口,力道之大,几乎要将那挺括的布料揪破!他的眼睛死死盯着那盏残瓷,瞳孔放大,里面倒映着那星河崩裂的恐怖幻象,小小的身体抑制不住地微微颤抖。

李玄策心头剧震!儿子的异常反应绝非寻常。他立刻低头,顺着李天枢惊恐的目光看向那盏残瓷。他的目光首先落在了儿子那只因用力过度而骨节发白的小手上,然后才移向那破碎的盏壁。

就在他的视线聚焦的瞬间,一道细微的、几乎被忽略的反光刺入他的眼帘——那是其中一片较大的碎瓷边缘,在惨白灯光下形成的一个小小的、扭曲的镜面。而就在那不足指甲盖大小的倒影里,李玄策清晰地看到了自己的眼睛!更确切地说,是看到了自己那布满血丝、写满疲惫与沉重压力的眼白!

连月外事操劳积累的如山重负,连他自己都刻意忽略的深层倦怠,竟然在这一片冰冷的青瓷碎片中,被如此赤裸、如此残酷地映照了出来!而这隐秘的疲惫,竟被自己这个拥有着难以言喻感知力的儿子,透过这诡异的窑变裂纹,看得一清二楚!

“爸爸…好多星星…碎了…好冷…” 李天枢的声音带着梦呓般的恐惧,细若蚊呐,却像冰锥一样刺入李玄策的心底。

莫师傅看着这对父子异常的互动,浑浊的老眼里充满了困惑和更深的绝望,他喃喃地重复着:“是心不静啊…肯定是心不静…这窑火,通着人心呐…”

仿佛是为了印证这冥冥之中的感应,棚内角落那台老旧的传真机,突然毫无征兆地“嘎吱嘎吱”响了起来,刺耳的机械摩擦声在雨声和沉寂中显得格外突兀。一张雪白的纸张被缓缓吐了出来。

李玄策深吸一口气,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轻轻拍了拍儿子冰凉的手背以示安抚,然后大步走向传真机。他拿起那张还带着机器余温的纸张,目光迅速扫过上面熟悉的、属于妻子方清墨的娟秀字迹。那字迹此刻却带着一种科研人员特有的、冰冷的紧迫感:

> “玄策:紧急!对‘祭窑盏’残片釉料中钴蓝发色剂进行超微量分析,检出异常高浓度未知放射性同位素‘x-237’,半衰期极短,来源不明,具高度指向性辐射特征,非自然存在!疑似人为污染!速查釉料源头及接触人员!——清墨”

传真纸在李玄策指间无声地绷紧。窗外的雷声滚滚而至,如同沉重的战鼓,震得脚下的土地都在微微颤抖。惨白的灯光下,那盏破碎的青瓷莲花盏静静地躺在桌上,盏壁上倒悬的星河裂纹仿佛还在无声地流淌、崩解。李天枢惊魂未定的小手依然紧紧攥着他的衣角。莫师傅那句带着宿命感的“心不静”,与方清墨传真纸上冰冷的科学论断,如同冰与火的洪流,在他脑中轰然碰撞。

这看似偶然的窑变,这盏在暴雨夜碎裂的“祭窑盏”,竟如同一面冰冷的青瓷古镜,不仅映照出他深藏的疲惫,更映照出一场悄然逼近的、裹挟着未知辐射的汹涌暗流。非遗的保护,此刻竟与某种看不见的危机,在这千年窑火之地,诡异地纠缠在了一起。风雨如晦,青瓷问心,答案却指向了更加幽暗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