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金兰厌胜劫 > 第1039章 心灯照夜航(2017年5月25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39章 心灯照夜航(2017年5月25日)

五月的京城,空气中已有了初夏的微燥。中YANGdANG校古朴庄重的礼堂内,此刻却弥漫着一种沉静而专注的气息。高高的穹顶下,深红色的座椅坐满了来自各地的中青年干部,他们身着各式便装,神情肃穆。巨大的屏幕上,显示着本次非正式讲座的主题:“为官之道与心学修养——兼谈‘心灯’之明”。台下,还有无数无形的目光,正通过加密的线上平台,聚焦于此。

李玄策缓步走上讲台。他没有穿ZhENG装,依旧是一身熨帖的深灰色中山装,身形挺拔如松。他没有带稿,目光沉静地扫过台下那一张张或熟悉、或陌生、但此刻都充满求知与思索的面孔。讲台上,只放着一杯清茶,一本翻开的线装《传习录》,还有一盏造型古朴、散发着柔和暖光的黄铜小油灯——那是讲座特意准备的唯一道具,名为“心灯”。

“诸位同志,”李玄策的声音透过麦克风,清晰而平和地响起,如同山涧清泉流淌过礼堂的每一个角落,“今天不讲大道理,不谈政策文件。我们聊聊‘心’。”

开场白简单直接,却瞬间抓住了所有人的注意力。礼堂内落针可闻,只有纸张偶尔翻动的细微声响。

“我们常说,碧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碧水青山’,在座诸位想必都在各自岗位上,努力守护着、创造着。”李玄策端起那盏小小的黄铜油灯,暖黄的光晕映亮了他深邃的眼眸,“然而,我今天想说的是,比外部的绿水青山更难守护、也更为根本的,是我们每个人内心深处的这片‘绿水青山’——尤其是手握公器、肩担重任的为官者。”

他将“心灯”轻轻放回讲台,手指拂过那本《传习录》的封面。

“五百多年前,阳明先生龙场悟道,倡‘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何为‘致良知’?就是拂去心镜上的尘埃,擦亮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那份明辨是非、知善知恶的本心。这擦亮的本心,便是一盏‘心灯’。”他的目光变得悠远,“这盏灯,王阳明点在了龙场的暗夜,照亮了他自己,也照亮了后世无数迷途的灵魂。”

海瑞:心灯的孤光

“历史长河中,总有人将这‘心灯’燃得格外明亮,哪怕身处至暗。”李玄策的声音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譬如,海瑞海青天。”屏幕上适时出现一幅海瑞的画像,清癯而刚毅。

“他官至应天巡抚,位高权重。可他的家产呢?去世时,仅余俸银八两,葛布一端,旧袍数件。连丧葬费,都是同僚凑的。他难道不知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不知道如何‘经营’?”李玄策微微摇头,语气中充满敬意,“非不能也,实不为也!他的‘心灯’——那份对苍生的悲悯,对清廉的坚守,对律法的敬畏——太过明亮,容不得一丝污垢。他宁愿让妻儿粗茶淡饭,宁愿得罪权贵如严嵩,也要上书直斥嘉靖皇帝‘家家皆净’。这需要何等的勇气?这勇气的根源,便是那盏永不熄灭的‘心灯’!他用一生践行了‘知行合一’,用孤光映照出官场沉沉的黑暗。”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台下。许多干部面露动容,一些年轻干部的眼神更是亮得惊人。

于谦:心灯的担当

“再如于谦,于少保。”屏幕上画面切换,北京保卫战的壮烈场景浮现。“土木堡之变,天子被俘,五十万大军灰飞烟灭,京城空虚,人心惶惶。是战?是逃?是和?”李玄策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股金戈铁马之气,“于谦时任兵部侍郎,他力排众议,拥立景帝,主持大局,喊出了那句震古烁今的‘社稷为重,君为轻’!他调集残兵,整饬防务,亲自披甲立于德胜门,身先士卒!”

他的语气充满激情:“他难道不知道拥立新君风险巨大?不知道以弱抗强胜算渺茫?但他心中的‘心灯’是什么?是‘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铮铮铁骨!是对江山社稷、黎民百姓的无限担当!这盏‘担当之灯’,在国破家亡的至暗时刻,燃成了熊熊火炬,照亮了北京城头,也点燃了军民同心的血性!最终,挽狂澜于既倒!这便是‘心灯’的力量——它能在绝望中唤起希望,在黑暗中开辟光明!”

礼堂内响起一阵低低的、压抑不住的赞叹声。许多干部挺直了腰背,眼中闪烁着热血与向往。

现实:心灯的明灭

李玄策话锋一转,声音低沉下来:“然而,并非所有的心灯都能长明。历史有海瑞、于谦,现实中,也有令人扼腕的反面教材。”屏幕上没有出现具体名字和照片,只有几行简洁的文字概述和象征性的阴影画面。

“某位曾经意气风发的市长,在金钱美色的诱惑下,‘心灯’渐暗,从收受一条烟开始,最终滑入深渊,不仅毁了自己,更给当地发展带来巨大创伤,寒了百姓的心。”

“又或者,某位主管审批的官员,面对人情请托、上级暗示,不敢坚持原则,心中的天平倾斜了,‘心灯’蒙尘了,看似‘圆滑’地办了事,实则践踏了公平,破坏了规则,埋下了隐患。”

“这些案例告诉我们,”李玄策的声音带着警醒,“‘心灯’并非一劳永逸。外界的诱惑如同狂风暴雨,内心的懈怠如同尘埃污垢,随时可能让它摇曳、暗淡甚至熄灭。为官者内心的‘绿水青山’一旦荒芜,外部世界的‘绿水青山’又如何能真正守护?清风正气从何谈起?民心又如何凝聚?”

他拿起那本《传习录》,轻轻翻开:“阳明先生教导我们,‘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这‘心中贼’,便是贪欲、是怯懦、是私心、是侥幸。致良知,就是一场与自己内心‘贼寇’的持久战。需要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照亮航程:心灯的意义

李玄策的目光再次变得温暖而充满力量:“同志们,我们身处一个伟大的变革时代。国家发展如巨轮破浪前行。但航程绝非坦途,有暗礁,有风浪,有迷雾。靠什么指引方向?靠什么凝聚力量?靠什么抵御侵蚀?”

他再次指向那盏小小的黄铜油灯。灯光虽弱,却坚定地燃烧着。

“靠的就是我们每个人心中的这盏‘心灯’!”他的声音铿锵有力,回荡在礼堂,“这盏‘心灯’,是理想信念之灯!照亮我们‘为谁执政、为谁服务’的根本方向。是清风正气之灯!驱散歪风邪气,营造海晏河清的政治生态。是责任担当之灯!激励我们在困难面前不退缩,在矛盾面前敢碰硬。是敬畏戒惧之灯!提醒我们权力是双刃剑,必须依法依规,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他环视全场,眼神真挚:“一盏灯的光芒或许微弱,但千千万万盏‘心灯’汇聚,便是照亮时代航程、引领国家巨轮行稳致远的璀璨星河!这星河的光芒,就是民心所向,就是国运所系!”

余音与涟漪

讲座结束,没有掌声雷动,却有一种更深沉的震撼在无声蔓延。干部们缓缓起身,脸上带着前所未有的凝重与思考。许多人没有立刻离开,而是低声与身旁的同事交流着。

“海瑞那八两银子……想想自己,真是惭愧。”一位头发花白的地级市副市长,对身边的同僚低声感叹,眼神复杂。

“于谦那句‘社稷为重,君为轻’……振聋发聩啊!”一位年轻的县委书记,眼中还残留着激动的光芒,“关键时刻,敢不敢担当?能不能担当?心里这盏灯亮不亮,太重要了!”

“破心中贼……说得太对了。”一位面容憔悴、显然背负巨大压力的厅级干部,摩挲着笔记本边缘,喃喃自语,“有些‘人情’、‘惯例’,真该好好想想了……”

线上平台的讨论区更是早已沸腾:

【泪目了!这才是我们需要的干部教育!】

【‘心灯’的比喻绝了!以后每天问问自己,灯还亮吗?】

【海瑞于谦是榜样,反面案例是警钟!自省!】

【‘千灯汇聚成星河’——这句话我要记下来,贴在办公桌上!】

李玄策没有在意这些反响。他静静地站在讲台旁,看着人流缓缓散去。他端起那杯早已凉透的清茶,走到窗边。窗外,暮色四合,华灯初上,京城的长安街车流如织,汇成一条光的河流。

他低头,看着茶杯中自己模糊的倒影,又望向窗外那万家灯火组成的璀璨星河,轻声自语:

“人心之灯不灭,则航程永有光明。这‘心灯’,当如这万家灯火,长明不熄,照破山河万朵。”

他手中的茶杯微微倾斜,清冷的茶水映着窗外的灯光,仿佛也点亮了杯中那片小小的夜空。那盏讲台上的“心灯”,依旧散发着柔和而坚定的光芒,仿佛在无声地守护着这片思想的星空,为即将远航的灵魂照亮前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