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金兰厌胜劫 > 第1020章 雪落长安街(2017年1月1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20章 雪落长安街(2017年1月1日)

新年的第一片雪花,轻盈地、试探般地,落在了北京城庄严肃穆的飞檐斗拱之上。它像一枚无声的邮戳,为2017年的时光盖下了第一个印记。更多的雪花紧随其后,不急不躁,纷纷扬扬,将长安街两侧的华灯晕染成一片片朦胧而温暖的光团。车流在湿漉漉的路面上缓缓移动,尾灯的红光在雪幕中拉长、晕开,宛如一条流动的、带着呼吸的星河。

在这座庞大城市的心脏地带,一个闹中取静的所在——一座由前清王府精心修缮而成的院落,此刻正浸润在这新年的初雪与寂静之中。这里,便是国家战略和地球发展战略智囊团的核心所在。它的门楣没有悬挂显赫的牌匾,只有一枚小小的、造型古朴的徽记,隐没在朱漆大门一侧的阴影里,低调得如同它主人的新身份。

李玄策站在二楼书房的落地窗前,高大的身影在昏黄柔和的灯光下显得沉静而渊渟岳峙。他刚刚送走了前来汇报年度工作汇总的助手,书房内还残留着淡淡的墨香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电子设备运转的微音。窗外,是长安街的车水马龙与无声飘落的雪花;窗内,则是另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这间书房,是他思考的堡垒,也是他精神的港湾。空间开阔,陈设却极简,处处透着一种经过岁月沉淀的厚重与空灵交织的气息。一张宽大的紫檀木书桌靠窗摆放,桌面光洁如镜,只放着一台纤薄的全息投影仪、一叠线装的古籍和一盏黄铜底座的老式台灯。对面的墙壁几乎被一整幅动态星图所占据,深邃的宇宙背景上,代表地球的蓝色光点缓缓旋转,周围是复杂的轨道线和不断刷新的、代表各种宏观态势的微光数据流,无声地诉说着这颗星球在宇宙中的位置与脉动。书桌的左手边,一架古朴的伏羲式古琴静卧在琴台上,琴弦在柔和的光线下泛着温润的光泽,仿佛随时准备流淌出洗涤心灵的清音。右手边,则是一个巨大的地球仪,旁边还摆着一副未尽的棋局,黑白云子错落于榧木棋盘之上,无声地进行着另一场关于谋略与平衡的对话。墙角的博古架上,几卷摊开的《道德经》、《易经》、《孙子兵法》与最新的量子物理、宇宙学前沿报告并置,毫不违和。空气里,弥漫着上好的普洱熟茶散发出的、醇厚而温润的枣香,那是他刚刚为自己沏上的新年第一壶茶。

他端起青瓷茶盏,温热的触感透过杯壁传递到掌心。浅啜一口,醇厚的茶汤裹挟着独特的陈香滑入喉中,带来一丝熨帖的暖意,也仿佛沉淀了时光。目光再次投向窗外,那片片飘落的雪花,让他思绪万千。

自从2016年那个元旦,被赋予了“国家战略和地球发展战略智囊团首席顾问”的重任,卸下国安部常务副部长的具体职务,已经整整一年了。这一年,是剥离,也是升华。剥离了处理具体危机、指挥庞大机构的日常繁杂,那些深夜的电话铃声、紧急的会议、精确到秒的指令……仿佛都成了前世的记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深沉、更加宏大,也更具根本性的责任。他的权限,确实如高层所赋予的,高于任何一个部委,他关注的事,不再是单一的国家安全事件,而是关乎人类文明走向、地球生态系统存续、宇宙间微妙平衡的“大事要事”。从国与国之间复杂如蛛网的关系博弈,到普罗大众内心信仰的迷失与重建;从脚下这颗蓝色星球在浩瀚宇宙中的脆弱位置,到官场之上能否真正涵养起支撑百年基业的“清风正气”……这一切,都成了他案头星图上跳动的数据,棋盘上需要落子的考量。

“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他低声呢喃着这句早已深入人心的国策,目光仿佛穿透了眼前的雪幕,看到了更深的层面。外部的绿水青山固然重要,是生存的根基,是发展的底线。但人心呢?人心的荒芜与污染,其破坏力或许远甚于看得见的雾霾与污水。尤其是那些手握权柄、引领方向的人们,他们内心的“绿水青山”——那份纯粹的公心、坚定的信念、对历史与人民的敬畏,才是国家能否真正行稳致远、国运如虹的命脉所在。这内在的“青山绿水”,如何涵养?如何守护?这成了他新一年思考的核心课题之一。

书桌上的全息投影仪无声地亮起,一份标记着最高密级的文件图标悬浮在空中。这是来自最高层的新年礼物——一份关于未来一年全球重大风险与机遇的深度评估报告。内容庞杂而沉重:大国间日益激烈的科技竞赛与贸易摩擦,几处关键地缘政治火药桶的暗流涌动,气候异常加剧带来的连锁生态灾难预警,颠覆性技术(尤其是人工智能和生物工程)带来的伦理冲击与社会结构挑战……

李玄策没有立刻点开文件详阅。他只是凝视着那悬浮的光标,深邃的眼眸中仿佛映照着报告背后更为汹涌的暗流。他看到的,不再仅仅是纸面上的数据和事件分析。在他的感知里,这份报告仿佛是一面镜子,映照出整个地球生物圈的能量场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扰动,人类集体意识深处弥漫着焦虑、迷茫与撕裂的迷雾。这是一种超越具体事件的、关乎文明存续根基的“势”。雪花纯净无暇,却可以汇聚成覆盖一切、改变地貌的暴风雪。人类文明的走向,地球的命运,此刻正处在这样一个微妙的节点上,一念之差,或许就是天渊之别。

就在这时,书房的门被轻轻推开一条缝。一个毛茸茸的小脑袋探了进来,是十三岁的李天枢。小家伙继承了母亲方清墨清秀的眉眼,眼神却有着远超年龄的通透与灵动,仿佛能洞悉世间万物的本质联系。他穿着柔软的棉质家居服,光着脚丫,悄无声息地走到父亲身边,没有打扰,只是安静地依偎在李玄策的腿边,仰起小脸看着父亲。

李玄策感受到儿子的靠近,低头,大手自然地落在李天枢柔软的发顶,轻轻揉了揉。无需言语,一种血脉相连的温暖与默契在父子间流淌。

“爸爸,”李天枢的声音很轻,带着孩童特有的清亮,却说着不同寻常的话,“你心里……有一片好大的雪花。很白,很干净,可是……里面藏着好多好多的风,还有……好多好多的线,缠在一起,亮亮的,又有点乱。”

李玄策心中微微一震。天枢的特异能力——那种超越常理的感知与预知力,正在以一种令人欣慰又忧虑的速度增长着。孩子感知到的“一片好大的雪花”,正是他此刻心境的完美投射:纯净的初心与宏大的责任(白雪),与面临的复杂局势、汹涌暗流(风暴)以及千丝万缕、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因果关联(亮线)交织在一起。

他蹲下身,平视着儿子的眼睛,温和地问:“天枢怕吗?”

李天枢摇摇头,眼神清澈而坚定:“不怕。雪花是干净的,风……爸爸会让它吹到该去的地方。那些线……爸爸会理清楚的。”他伸出小手,轻轻碰了碰父亲紧锁的眉心,似乎想抚平那无形的忧虑。“妈妈在煮甜汤,有桂花香。”

孩子纯真的话语和举动,像一股暖流,瞬间融化了李玄策心头那沉甸甸的思绪所带来的寒意。他眼中露出深沉的慈爱与欣慰,将儿子小小的、带着暖意的身体搂进怀里。是啊,无论思考的维度多么高远,肩负的使命多么沉重,脚下的土地,身边的家人,这人间最质朴的温暖与牵挂,永远是他力量的源泉,是他所有思考与行动的最终归依。书房内,普洱的醇香、古琴的静默、星图的深邃、棋局的玄妙,与窗外长安街的喧嚣、飘落的雪花,以及怀中孩子带来的暖意,奇妙地融合在一起,构成了李玄策新一年的起点——一个在纯净与风暴交织中,为人类、为地球、为国家命运深根细作的起点。他抱起天枢,走向门口,去迎接那碗带着桂花香的甜汤,也去迎接注定波澜壮阔的2017年。雪,依旧在窗外无声地落着,覆盖着过去,也孕育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