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金兰厌胜劫 > 第1013章 归巢:凤凰栖梧桐(2016年12月19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1013章 归巢:凤凰栖梧桐(2016年12月19日)

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的贵宾通道,笼罩在一种不同寻常的静谧与期待之中。虽是深冬,但通道内暖意融融,光线明亮而柔和。巨大的落地窗外,一架喷涂着友好国家航空公司标志的波音777客机正缓缓滑向廊桥,机翼在午后清冷的阳光下反射着耀眼的光芒,如同归巢凤凰展开的羽翼。

通道内,气氛庄重而温情。没有铺天盖地的媒体长枪短炮,没有喧哗的迎接人群,只有身着素雅制服的礼宾人员静立两旁,以及几位核心部门的负责人,神情中带着难以抑制的激动与敬重。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鲜花香气——是精心挑选的素雅兰花和象征坚韧的冬青枝条,点缀在通道两侧。

李玄策站在人群最前方,身着一套深藏青色的中山装,身姿挺拔如松。他没有佩戴任何显眼的标识,但那份沉静从容的气度,自然而然地成为了整个通道的焦点。他的目光穿透玻璃幕墙,紧紧锁定在那扇即将开启的舱门,深邃的眼眸中,翻涌着难以言喻的复杂情感——是长久的期盼终于落地的欣慰,是对科学家们毅然抉择的敬意,更是对国家未来科技根基由此加固的笃定。

舱门缓缓开启。率先出现在舷梯顶端的,是一位须发皆白、精神矍铄的老者。他便是享誉国际的凝聚态物理泰斗——陈景云院士(陈老)。寒风瞬间卷起他单薄外套的衣角,但他步履沉稳,腰杆挺直,丝毫没有长途飞行的疲惫。当他那双饱经风霜、睿智而清澈的目光,越过舷梯,触及脚下这片阔别多年的故土,触及通道内那些殷切期盼的面孔,尤其是看到站在最前方、目光如炬的李玄策时,老人的脚步,微不可察地顿了一下。

那一刹那,时间仿佛凝固。老人布满岁月刻痕的脸上,肌肉微微抽动,眼中迅速蒙上一层晶莹的水雾。那不是悲伤,是游子跨越千山万水、历经风霜雨雪后,终于望见家园灯火时,那种从灵魂深处涌出的、滚烫的归属感。他深吸了一口气,那空气里熟悉的、带着北方冬天特有清冽干燥的味道,瞬间充盈了他的肺腑,也熨帖了他漂泊多年的心。

他稳步走下舷梯,身后,是另外两位同样在国际学术界举足轻重的科学家——一位是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锋张默教授,另一位是材料科学的顶尖专家林婉秋院士(女)。再后面,是十余名年轻而充满朝气的核心团队成员,他们脸上带着兴奋、好奇,还有一丝初归故里的拘谨。

李玄策迎上前去,步伐坚定而有力。在距离陈老一步之遥时,他伸出双手,稳稳地、有力地握住了老人那双曾无数次在精密仪器上操作、在稿纸上演算、此刻却微微有些冰凉和颤抖的手。

“陈老!张教授!林院士!各位同仁!”李玄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的耳中,带着金属般的穿透力和发自肺腑的诚挚,“欢迎回家!”

“家……”陈老喃喃重复着这个字,反手紧紧握住李玄策的手,力道之大,仿佛要将这二十余载的漂泊与思念都灌注其中。他的声音有些哽咽,却异常洪亮,“回来了!玄策同志,我们,回家了!”简单的“回家”二字,重若千钧,道尽了所有艰辛与抉择。

通道内响起热烈而克制的掌声。李玄策的目光依次与张默教授、林婉秋院士及每一位归国团队成员深深对视,无声地传递着最坚定的欢迎与承诺。

随后,一行人移步至国家科学中心。这里没有奢华的宴会厅,只有一间宽敞明亮、充满学术气息的圆形报告厅。厅内布置简洁而庄重,背景墙上是一个巨大的、由无数光点构成的抽象梧桐树图案,象征着“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的美好寓意。厅内已经坐满了来自各顶尖院所、相关部委的代表以及闻讯赶来的部分青年学者,气氛肃穆而热切。

在简单介绍之后,陈老作为代表走向发言席。他没有带稿子,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目光扫过台下那一张张年轻、求知若渴的脸庞,扫过李长庚、方清墨这些同样为国家科技事业奋斗的同仁,最后落在李玄策沉静而充满期许的脸上。

老人清了清嗓子,声音沉稳而饱含深情:

“今天,站在这里,站在这片生我养我的土地上,面对诸位同仁,我的心情,难以平静。”他微微停顿,似乎在平复心潮,“我们此次归来,许多人称之为‘落叶归根’。是的,落叶终要归根,这是自然之理,也是人之常情。”

他话锋一转,目光陡然变得锐利而明亮,如同划破夜空的星辰:

“但是! 若仅仅是为了落叶归根,我们或许不会选择在此时,以这种方式归来!我们这代人,在异国他乡漂泊半生,早已习惯了那里的实验室、那里的学术圈。是什么,让我们甘愿放弃熟悉的环境、优渥的条件,甚至面对某些无形的压力,也要踏上归途?”

全场鸦雀无声,所有人都屏息凝神。

陈老的声音陡然拔高,带着一种穿透人心的力量:

“是寻根!更是铸魂!”

“感召我们的,是血脉深处对故土无法割舍的眷恋,是午夜梦回时魂牵梦萦的乡音!这是根的力量!”他用力顿了一下,“但更重要的,是这片土地上正在发生的、前所未有的变革气象!是国家对科技创新的前所未有的重视与投入!是李玄策顾问所代表的那种——为国家民族复兴深谋远虑的宏大胸怀,为人类共同未来担当责任的远见卓识,以及那份求贤若渴、至诚至真的无上诚意!”

他的目光再次与李玄策交汇,充满了深深的认同与敬意:

“这份胸怀,这份远见,这份诚意,让我们这些离家的游子,看到了比个人成就更宏大的舞台,看到了将毕生所学真正奉献给母国的广阔天地!看到了参与书写一个古老文明在科技时代重新崛起的壮丽篇章的可能!这,才是真正感召我们归来的灵魂!”

陈老的声音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却字字铿锵,如同洪钟大吕:

“所以,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此心安处,便是吾乡!此志展处,便是吾国!”

“从今往后,我们的心,将安放在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上!我们的志,将与国家的科技振兴、民族的伟大复兴同频共振!我们愿将余生所有智慧与热血,毫无保留地奉献给脚下这片深爱的土地,奉献给我们共同的、光明的未来!”

“归巢,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为了祖国,为了科学,为了人类!”

话音落下,报告厅内陷入了短暂的、震撼的寂静。随即,雷鸣般的掌声轰然爆发,经久不息!这掌声,是对赤子情怀的致敬,是对科学家担当的礼赞,更是对国家汇聚英才、共赴未来的信心与豪情!

李玄策站在台下,用力地鼓着掌,眼中闪烁着晶莹的光芒。他知道,“归巢计划”这关键的一步,走通了!这不仅仅是一次人才的回归,更是一次精神力量的凝聚,一次国家科技战略的重大胜利!

镜头缓缓扫过:

李长庚坐在前排,眼角湿润,嘴角却挂着无比欣慰的笑容。他紧握的拳头微微颤抖,仿佛在陈老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的影子,更看到了国家科技事业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希望。

方清墨作为中科院代表,正与刚刚落座的林婉秋院士低声交谈。她指着手中的平板电脑,屏幕上显示着国内材料研究的前沿方向和合作平台,神情专注而专业,眼神中充满了对即将展开的合作的热切期待。

李念墨则与几位归国团队中的青年才俊聚在一起。她指着手机屏幕,似乎在分享“伏羲”项目的某些有趣进展,年轻科学家们脸上露出惊讶和兴奋的表情,学术的火花在轻松的氛围中碰撞。

李天枢被一位工作人员牵着,好奇地踮着脚,仰着小脑袋,打量着这群气质非凡、被称为“智慧爷爷”“智慧阿姨”的人们。他的大眼睛里充满了纯真的崇拜和一丝懵懂的向往,仿佛看到了无数智慧的星辰汇聚于此。

李玄策的目光最后落回台上,陈老正被激动的青年学者们簇拥着。那白发苍苍的身影,在梧桐树的光影背景下,宛如一棵历经风霜却依旧枝繁叶茂的参天古木,深深扎根于这片沃土,正焕发出新的、无比蓬勃的生机。

凤凰归巢,终栖梧桐。这一刻,温暖与力量,希望与责任,在这科学的殿堂里交融激荡,奏响了一曲关乎国家未来、民族复兴的嘹亮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