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金兰厌胜劫 > 第990章 归巢计划启航时(2016年7月11日)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90章 归巢计划启航时(2016年7月11日)

夏夜的北京城,褪去了白日的燥热,四合院里,晚风习习,送来院角那株老槐树沙沙的低语。书房窗棂敞开,昏黄温暖的灯光流淌出来,与檐下摇曳的灯笼光晕交织,在地上投下婆娑的影。

李玄策穿着一件半旧的藏青色对襟褂子,坐在宽大的黄花梨书案后。案头一盏紫砂壶,茶香袅袅,是方清墨刚沏好的明前龙井。他刚放下手中的一份厚厚的文件,指腹轻轻摩挲着封面上并不存在的尘埃,眼神沉静如深潭,映着跳跃的灯火。那份文件,像一块无形的磁石,吸引着书房里所有人的心神。

书案对面,李长庚老爷子精神矍铄,满头银发梳理得一丝不苟。他正指着摊开的名单,声音不高,却带着一种穿透岁月的清晰:“玄策,你看这位陈锦程教授,材料界的泰斗,在纳米复合陶瓷领域,国际上无人能出其右。三十年前因学术理念不合负气出走,一直滞留海外,斯坦福研究所几次想把他挖过去做顾问,他都婉拒了,骨子里还是念着故土……还有这位林薇博士,生物信息学的奇才,她主持的基因编辑项目,已经触碰到伦理的边界,也触碰到了未来的钥匙,现在处境很微妙,据说有机构在施压……”

方清墨坐在丈夫身侧的圈椅里,中科院院士的沉静气质与母亲妻子的温柔在她身上完美融合。她微微倾身,仔细听着公公的介绍,纤长的手指无意识地抚过茶杯温润的杯壁,目光在那些陌生的名字和照片上流连,思考着他们归国后可能对接的研究方向和生活需求。

李念墨斜倚在靠窗的贵妃榻上,刚归国一年的她,褪去了几分加州理工的锐气,多了些沉稳。她穿着舒适的棉麻连衣裙,长发松松挽起,露出光洁的额头。她正翻看着名单的电子版,指尖在平板电脑上快速滑动,眉头时而微蹙,时而舒展,显然在评估着名单上每个人所掌握技术的核心价值及其与国际前沿的关联度。窗外的月光洒在她半边脸颊上,勾勒出专注的轮廓。

角落里,李天枢蜷在一张宽大的藤编扶手椅里,抱着一本厚厚的线装《山海经》,似乎看得入神。少年十三岁,身形已见抽条,眉宇间继承了父亲的英气和母亲的清雅,更有一份超乎年龄的沉静。他的目光看似落在书页上,瞳孔深处却仿佛映照着另一个流动不息的世界。偶尔,他会抬眼,目光扫过书案前的长辈和姐姐,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了然。

“爸,这份名单分量太重了。”李玄策终于开口,声音低沉,带着一种金属般的质感,在安静的夏夜里格外清晰。他拿起茶杯,轻轻呷了一口,温热的茶汤熨帖着喉咙。“国际上的风向,越来越紧了。关键技术领域的封锁、人才的争夺,已经不再是暗流涌动,而是摆上了台面。我们这一步,必须走,而且要快,更要稳。”

李长庚点头,眼中是历经沧桑后的洞明:“是啊。这些人才,是国家未来在关键领域实现突破的基石。他们散落在海外,就像明珠蒙尘,也像倦鸟思归,只是需要一根合适的枝桠,一个真正能让他们安心筑巢的家园。”

“‘归巢’……”李玄策轻声咀嚼着这两个字,眼中闪过一丝亮光,如同夜空中划过的流星,“好名字。‘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爸,就用‘归巢计划’吧。取其‘倦鸟知还’的殷切期盼,更取‘筑巢引凤’的主动姿态。”

他放下茶杯,身体微微前倾,目光扫过妻子和女儿,最终落在父亲脸上:“《论语》有云,‘近者悦,远者来’。我们要做的,不是强拉硬拽,而是营造一片足以让他们心悦诚服的‘沃土’。让他们看到故土的诚意,看到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看到根脉所系的温暖归宿。唯有如此,引来的凤凰,才会真正落地生根,枝繁叶茂。”

方清墨接口道,声音温婉而坚定:“沃土不仅在于科研平台和经费支持,更在于生活细节的关怀,家人的安置,让他们无后顾之忧。这份心思,要体现在每一个环节里。”她想到了自己研究所里那些归国学者曾面临的种种琐碎困难。

“嗯,”李玄策点头,目光转向李念墨,“念墨,你熟悉国际学术圈,也曾在斯坦福研究所工作过,与其中几位或许有过交集,或者能通过你的导师、同学网络建立起安全、自然的联系。技术评估和初步联络的重任,就交给你。务必谨慎,以学术交流、前沿探讨为切入点,先建立信任的桥梁。”

李念墨坐直了身体,眼神明亮:“我明白,爸。这份名单上的名字,有些是传说中的存在,有些名字我确实在顶级期刊和学术会议上见过。我会利用好现有的学术渠道,以加州理工研究员的身份进行初步接触,评估他们的真实意愿和当前处境,找到最合适的‘破冰’方式。”

“好。”李玄策眼中流露出对女儿的信任和期许。他又看向妻子:“清墨,你在国内科研界深耕多年,人脉深厚,对各大院所、实验室的平台优势和资源调配最为了解。由你负责归国后的科研平台无缝对接,以及生活保障的具体落实。大到实验室的筹建方向,小到孩子上学、老人就医,都要有一个温暖、周全的方案。让他们感受到,归国不是漂泊的结束,而是真正安身立命的开始。”

“放心,玄策。”方清墨微微一笑,笑容里带着抚慰人心的力量,“我会和相关的部门、地方做好沟通协调,把‘归巢’的‘巢’,筑得温暖、坚实。”

李长庚看着儿子有条不紊地部署,眼中满是欣慰。玄策的成长,早已超越了他当年的想象,那份沉稳的气度和运筹帷幄的智慧,已然有了引领时代风云的雏形。

就在书房里的气氛凝重而充满希望时,角落里一直安静看书的李天枢,忽然抬起了头。他清澈的目光越过书案,直直地看向父亲,声音带着少年人特有的清越,却又有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缥缈:“爸……”

众人目光瞬间聚焦到他身上。李天枢的特殊能力,是这个家族心照不宣的秘密,也是他们面对未来挑战时一份沉甸甸的底气。

“天枢,怎么了?”李玄策温声问道,对这个幼子,他有着格外的耐心和关注。

李天枢微微蹙起秀气的眉头,似乎在努力捕捉脑海中那些稍纵即逝的意象碎片。他指着名单上某个位置——那是一位在能源存储领域有革命性突破的女科学家,照片上的她笑容自信,眼神锐利。

“那位……穿白大褂的阿姨,”李天枢的声音带着点不确定,“水……很多水……蓝色的,冰冷的……围着她,像漩涡……有点危险的感觉……时间,好像就在……不远了。”

“水厄?”李长庚立刻抓住了关键词,神情一凛。他深知孙子这种模糊预感的份量。

方清墨的心也提了起来:“具体是什么?落水?洪水?还是……”

李天枢摇摇头,小脸上有些困惑:“看不清……就是水,很多水,还有……一种被困住的感觉。位置……好像不在陆地上?”

李玄策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如鹰隼。他迅速翻到那位女科学家的详细资料页——秦岚博士,海洋能源专家,目前主要工作地点之一是在一艘大型海洋科考船上进行新型深海电池的海试!

“海洋科考船……深海测试……”李玄策的手指在资料页上轻轻敲击,发出笃笃的轻响,在寂静的书房里格外清晰。他看向李念墨,“念墨,立刻核实秦岚博士最近的研究行程安排!特别是她是否在近期有出海计划,具体是哪条船,在哪个海域!”

“明白!”李念墨神情一肃,立刻拿起平板电脑开始操作。

李玄策的目光重新落回那份命名为“归巢计划”的文件上,夏夜的微风穿过窗棂,带来一丝凉意,也吹动了书页的边角。归巢之路,尚未启程,便已感受到风浪的气息。他深邃的眼眸中,忧虑只是一闪而过,随即被磐石般的坚定取代。无论前方是暗流还是漩涡,引凤归巢的决心,绝不会动摇。这不仅关乎一个计划,更关乎这片古老土地能否在未来科技浪潮中,真正筑起属于自己的、引领世界的“金巢”。

窗外,一只夜归的鸟雀扑棱着翅膀,轻巧地落在老槐树的枝头,发出几声短促而安详的鸣叫,仿佛在应和着书房里那颗颗为家国未来而跳动的赤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