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金兰厌胜劫 > 第956章 星河映征程(2015年12月31日 深夜)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56章 星河映征程(2015年12月31日 深夜)

年夜饭的余温还在齿颊间流连,杯盘碗盏的轻碰声仿佛仍在耳畔低语。餐厅里橘黄的灯光温柔地笼罩着尚未散尽的欢声笑语,空气里混合着黄酒的醇香、菜肴的鲜香,还有一种名为“家”的、无法言喻的暖意。窗外的寒夜却愈发深沉,北风掠过光秃秃的枝桠,发出低沉的呜咽。

“走,上楼顶透透气,看看这京城的新年夜。”李玄策放下手中温热的茶杯,指尖在光滑的杯壁上轻轻一划。他的声音不高,带着一种酒足饭饱后的松弛,却又蕴含着一种不易察觉的深沉引力。

方清墨会意地点头,起身时自然地拢了拢肩上的羊绒披肩。李念墨牵着弟弟李天枢的小手,男孩的眼睛因兴奋而格外明亮,对即将登临的“高处”充满好奇。李长庚拄着他那根打磨得温润光亮的黄杨木手杖,缓缓站起,目光投向通往露台的那扇门,深邃得如同窗外无尽的夜空。

推开厚重的玻璃门,一股凛冽而清新的寒气立刻扑面而来,带着岁末特有的清冽气息。与楼下暖融融的烟火气截然不同,露台上的空气像冰镇的泉水,瞬间让人精神一振。远处的城市,不再是白昼里喧嚣的轮廓,而是化作了铺展至天际的璀璨星河。无数盏灯火或密集如织,或疏朗如星,勾勒出楼宇的筋骨,描绘着街道的脉络,一直延伸到目力所及的黑暗尽头。那是一片光的海洋,一片由亿万个微小光点汇聚而成的、无声却磅礴的生命图景。更远处,零星的、试探性的烟花无声地升起,在墨蓝色的天幕上倏然炸开,绽放出短暂却绚烂的金菊、银柳,旋即又无声地消散,留下淡淡的硝烟味被寒风迅速卷走。

“哇!星星!妈妈快看!那颗好亮!”李天枢挣脱了姐姐的手,小跑到露台边缘,双手扒着冰冷的金属栏杆,努力踮起脚尖,仰着小脸,兴奋地指向深邃的穹窿。他的小脸在寒夜中很快冻得红扑扑的,呼出的气息化作一团团转瞬即逝的白雾,但他的眼睛却比任何星辰都要闪亮,盛满了孩童对浩瀚宇宙最纯净的好奇与惊叹。

李念墨笑着跟过去,站在弟弟身后,双手轻轻搭在他的小肩膀上,既是保护,也是共享这份仰望星空的静谧。她微微仰头,清冷的夜风拂过她年轻的脸庞,发丝轻扬。远处研究所大楼几扇彻夜不熄的窗户,在城市的灯海中显得格外醒目,那微光映在她清澈的眼底,仿佛点燃了某种内在的火焰——那是属于科研者的执着与热望。

李玄策伸出手臂,轻轻揽住方清墨的肩头。方清墨很自然地向他靠了靠,将身体的一部分重量倚靠过去,肩上的披肩滑落些许,又被李玄策细心地理好,裹紧。她的脸颊贴着丈夫厚实冬衣的面料,能感受到衣料下传递过来的沉稳体温。她望向那片广袤的灯海,目光沉静而辽远,仿佛穿透了这浮动的光点,看到了材料微观世界的奇妙结构,看到了“一带一路”工程材料在严苛环境下的分子变化。

李长庚没有靠近栏杆,他拄着手杖,站在稍后一些的位置,像一个沉默的观察者。镜片后的目光深邃地投向远方那片由无数光点组成的、无声沸腾的“海洋”。寒风撩动他花白的鬓发,他没有瑟缩,只是将握着杖头的手紧了紧,指关节微微泛白。这片土地,这片灯火,曾是他半生魂牵梦萦的归途,如今真实地铺展在脚下,映在眼中,却比任何想象都更加厚重,更加复杂,也更加……生机勃勃。他看得太久,太深,以至于目光仿佛被那无边的灯火吸住,带着一种历经沧桑后的、沉甸甸的眷恋与审视。

露台上很静。只有风声在耳边低徊,远处偶尔传来一两声汽车驶过的遥远嗡鸣,还有李天枢偶尔压低却依旧充满惊喜的轻呼:“看那边!又开了一朵!” 这份寂静并非空无,而是被巨大的空间感和万家灯火的无声喧嚣所填满的沉静。寒意在裸露的皮肤上悄然蔓延,但家人依偎的温暖在彼此间传递、流淌。

李玄策的目光缓缓扫过这片由无数光点组成的壮丽画卷,最终落回身边亲人的身上。他的声音低沉而清晰,像投入平静湖面的石子,打破了夜的静谧,也道破了这壮丽景象背后的真谛:

“看啊,” 他的手臂微微收紧,让方清墨更贴近自己,目光却投向那片无垠的灯海,“这每一盏亮着的灯后面,都是一个家,一个故事,一个正在为生活、为理想、为心中所念所想而奔忙、而奋斗的人。”

他微微停顿,仿佛要让话语的力量沉淀下去,让每一个人都能在脑海中勾勒出那些灯下的画面。

“也许是像老王那样,刚在年夜饭桌上灌了几杯酒,拍着胸脯说开春要再拼一把,把厂子里几个老师傅的绝活儿传下去的小厂主。这会儿,他或许正趴在窗台,看着自家楼下那个小小的、亮着灯的保安亭,心里盘算着明年的订单和招工。” 李玄策的语调平缓,带着一种深切的体察,仿佛能看见王铁柱那粗犷却写满焦虑和期盼的脸。

“也许是像陈教授那样,在实验室里守着一组关键数据的院士。年夜饭的饺子可能还在胃里暖着,人却已经回到了办公室或者书房。一盏孤灯下,他对着复杂的图表和公式,眉头紧锁又时而舒展,指尖敲打着桌面,思考着如何突破那个困扰团队数月的瓶颈。他窗外的灯光,或许就是这城市灯海里最不起眼的一粒微尘,却可能照亮未来某个领域的道路。” 他的目光似乎穿越了空间,落在城市某个角落那扇亮着灯的窗户上。

“也许,就是某个社区医院里值夜班的年轻医生。刚匆匆扒拉了几口家里送来的、已经微凉的饭菜,就又套上了白大褂。此刻,她或许正借着诊室窗口透出的灯光,低头翻看着病例,或者揉着酸涩的眼睛,强打精神准备应对随时可能响起的急诊铃声。她的灯光很微弱,却是深夜里无数家庭健康安宁的守望。” 李玄策的声音里带着一种不易察觉的敬意,那是对平凡坚守的礼赞。

他收回投向远方的目光,转而深深地看着依偎在身边的妻子,看着凭栏远眺的父亲,看着守护着弟弟的女儿,最后落在那颗正努力辨认星座的小脑袋上。他的声音变得更加深沉,带着一种千钧的重量和无比清晰的使命感:

“国安国安……‘安’的是什么?” 他像是在问家人,更像是在叩问自己的内心,“安的就是这亿万人心中点亮的灯火。安的是老王厂子里那几十号工人养家糊口的饭碗,安的是陈教授实验室里那束可能改变未来的微光,安的是那位年轻医生守护下每一个寻常家庭的安稳睡眠,安的是天枢这样的小家伙能无忧无虑、安全地仰望星空的这份权利。” 每一个“安”字,都像是一记重锤,敲打在露台沉静的空气里,也敲打在每个人的心上。

李长庚拄着手杖的手指无意识地收紧,苍老的手背上筋络微微凸起。方清墨靠在丈夫肩头,能清晰地感受到他胸腔里那颗心脏沉稳有力的搏动,那搏动传递出一种令人心安的坚定力量。李念墨揽着弟弟的手也下意识地用了点力,仿佛要将这份守护的力量也传递给他。

“新的一年,就在眼前了。” 李玄策的声音再次响起,语调沉稳,没有丝毫的激昂,却蕴含着洞察一切的清醒和磐石般的意志,“前面的路,‘道阻且长’。” 他引用了《诗经》中的句子,语气平静地陈述着一个事实,目光仿佛穿透了眼前璀璨的灯海,看到了未来可能的风暴、暗礁和湍流——国际间的博弈不会停歇,科技的封锁与突围更加激烈,发展的阵痛依然会落在无数普通人的肩头,那些“最后一公里”的困境、人才青黄不接的焦虑、环境治理的沉重代价……桩桩件件,都是需要跋涉的险途。

然而,他话音一转,那沉稳的声线里骤然注入一股沛然的暖流,如同冰层下涌动的春水,带着不可阻挡的生机:

“但,‘行则将至’!” 这四个字,他念得斩钉截铁,目光灼灼,扫过每一位至亲的脸庞,“路再难,只要脚步不停歇,方向不迷失,就总能抵达!因为支撑我们前行的,从来不只是宏大的蓝图,更是这亿万人心中不灭的灯火,是他们为美好生活付出的每一滴汗水,是他们面对困难时咬牙坚持的那股子韧劲儿!”

他微微抬起头,目光再次投向浩瀚的星河,也投向星河下这片由无数灯火汇聚而成的、更加壮丽的人间星河。他的声音变得洪亮而充满力量,引用了《论语》中曾子的话,既是对家人的勉励,也是对自己使命的再次确认,更是对这脚下土地和亿万生民的庄严承诺:

“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话音落下,露台上再次陷入一种更深沉的寂静。只有风声依旧。李玄策低沉而充满力量的话语,如同无形的涟漪,在寒冷的夜空中缓缓扩散、回荡,仿佛融入了这片天地之间。

方清墨将头更深地埋进丈夫温暖的肩窝,闭上眼,感受着他话语中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无匹的信念带来的安心。李长庚深深吸了一口清冽的寒气,又缓缓吐出,那口长长的白气在寒冷的夜空中袅袅消散,他镜片后的目光似乎穿透了遥远的时空,变得更加澄澈和坚定。李念墨挺直了背脊,年轻的脸庞上,一种超越年龄的沉静与担当悄然凝聚。李天枢似乎也感受到了那份不同寻常的凝重气氛,他不再兴奋地指指点点,而是安静地靠在姐姐身边,仰着小脸,看看深邃的星空,又看看远处明明灭灭的万家灯火,大大的眼睛里映照着整个璀璨的世界,懵懂,却又仿佛能装下整个宇宙的奥秘。

远方的天幕上,又一朵烟花无声地升起,奋力绽放,瞬间点亮了墨色的夜空,金色的光芒短暂地照亮了露台上依偎在一起的剪影——一个男人坚定地守护着怀中的妻子,一个老人拄杖凝望远方,一个少女温柔地护着年幼的弟弟。他们身后,是万家灯火汇成的壮丽星河,头顶,是亘古不变的浩瀚苍穹。这短暂的光明,仿佛是为这新年的展望,为这征途的启程,献上的最绚烂的礼赞。光焰熄灭,星光依旧,灯火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