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金兰厌胜劫 > 第910章 龙舟鼓下的光刻突围(2015年6月9日 10:00)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910章 龙舟鼓下的光刻突围(2015年6月9日 10:00)

端午的晨光,带着艾草和粽叶的清香,泼洒在汨罗江畔的古镇上。江面波光粼粼,如同撒下了一把碎金。岸边人声鼎沸,彩旗招展,一年一度的龙舟竞渡即将拉开帷幕。空气里蒸腾着节日特有的热烈与躁动,夹杂着汗水、雄黄酒和油炸点心的混合气味。

李玄策站在临时搭建的指挥棚下,目光看似平静地扫视着江面排列整齐的龙舟,实则内心绷紧了一根弦。就在昨夜,国家某关键芯片研发基地内,一台即将投入使用的极紫外光刻机(EUV)核心部件——一块价值连城、精度要求达到原子级别的反射镜,在严密的安保下不翼而飞。初步研判,这是一次精心策划、内外勾结的跨境技术盗窃。时间紧迫,对手狡猾,任何常规追查手段都可能打草惊蛇。他选择在这个民俗活动最鼎盛的时刻,布下了一张无形的网。他的父亲李长庚、女儿李念墨,以及几位经验丰富的老部下,都已悄然融入了这喧闹的人潮之中。

“咚咚咚——咚咚咚——!”

震天的鼓声骤然响起,如同滚雷贴着江面碾过,瞬间点燃了现场的气氛。一艘艘装饰华丽的龙舟,在鼓点的催动下,如离弦之箭般破开水面,船桨整齐划一地起落,激起雪白的浪花。领头龙舟上的鼓手,是一位皮肤黝黑、筋肉虬结的中年汉子,名叫阿强。他赤裸着上身,古铜色的肌肉随着每一次奋力擂鼓而贲张,汗水沿着脊沟滚落,砸在紧绷的鼓面上。那鼓面,仔细看去并非寻常皮革,而是一种泛着古旧光泽的羊皮,上面隐约可见密密麻麻的细小文字。这正是李念墨昨天在布置现场时,“无意间”向组委会“建议”使用的——据说是从当地一位老收藏家那里借来的,据传是明版《天工开物》“乃服篇”的珍贵残页所制,取其坚韧与古韵,寓意“传承与力量”。

李念墨穿着一身素雅的改良旗袍,混迹在靠近起点的人群里。她看似饶有兴致地举着手机拍摄龙舟,镜片后的双眸却锐利如鹰,紧紧追随着阿强每一次鼓槌的落点。阳光正好,角度微妙。当鼓槌重重砸在鼓面中心又迅速弹起的瞬间,羊皮纸鼓面因巨大的冲击力产生极其细微的、涟漪般的同心圆震动纹路。就在那一刹那,李念墨敏锐地捕捉到,在鼓槌落点周围,空气似乎发生了极其短暂的、难以察觉的扭曲,如同高温下的路面景象。

“菲涅尔透镜效应!”她心中惊呼。这是一种利用同心环纹衍射聚焦光线的原理,常用于灯塔和投影设备。这古老的羊皮纸,在特定频率和力度的声波冲击下,其天然纤维的微小凹凸结构,竟在瞬间形成了一种天然的、动态的菲涅尔透镜!她立刻在加密通讯器里低语:“爸,鼓面!声波聚焦!看屈子像!”

指挥棚下的李玄策眼神一凝,瞬间明白了女儿的意思。他不动声色地转向江边矗立的那尊高大的屈原石像。石像面容沉郁,目视远方,伸出的手掌仿佛在向天发问。此刻,正午的阳光炽烈。李玄策顺着李念墨提示的角度凝神望去,只见石像那微微摊开的掌心,在阳光直射下,竟反射出一束极其凝聚、几乎肉眼难辨的微小光斑!光斑投射在江面不远处的水波上,形成了一幅极其模糊、不断晃动的动态图像——那赫然是一艘中型货轮的局部轮廓,正驶向出海口方向!

“找到了!”李玄策心中一定,立刻下达指令。几乎同时,人群中一位穿着朴素唐装、精神矍铄的老者——李长庚,行动了。他看似被拥挤的人潮推搡着,一个趔趄,恰好靠近了江边一处芦苇丛。他顺手摘下几片宽大坚韧的苇叶(这苇叶是前几日筹备端午活动时,他特意留意并“保存”下来的,其纤维走向均匀,质地特殊)。只见他手指翻飞,动作快得几乎留下残影,瞬间便将几片苇叶巧妙地折叠、穿插,竟在几秒钟内折出了一个精巧的、带有复杂内部结构的立体“镜框”。他又从腰间解下一个小巧的葫芦,拔开塞子,一股浓烈的雄黄酒气弥漫开来。他蘸着酒液,以指代笔,在那苇叶镜框的内壁上飞快地书写着《九章算术》中关于勾股测量和圆方之率的段落。字迹微小,却力透叶背,酒液在叶脉间迅速渗透、晕染。

“阿强兄弟!”李长庚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一种奇异的穿透力,清晰地传到擂鼓正酣的阿强耳中,“鼓点再急些!‘破阵乐’的节奏!对准那水里的影子!”

阿强虽不明所以,但这位气度不凡的老者昨日曾与他聊过几句鼓经,言语间透着深不可测的智慧。他心领神会,深吸一口气,双臂肌肉坟起,擂鼓的节奏骤然加快加重,鼓点密集如暴雨倾盆,充满了金戈铁马的杀伐之气!这正是古乐“破阵乐”的精髓。每一次鼓槌落下,羊皮鼓面的震动波纹都更加剧烈、规律。

神奇的一幕发生了!

李长庚手中那个蘸满雄黄酒的苇叶镜框,在阿强那充满力量与节奏的鼓声震动下,内部书写的《九章算术》字迹竟开始吸收、汇聚周围的声波能量。酒液在字迹的沟壑中急速流动、蒸腾,形成了一层薄薄的、带着奇异光晕的酒雾。这酒雾在声波的精确“雕刻”下,竟在半空中清晰地显影出几个古老的篆字,如同投影:

“午时龙舟过,镜从波底还!”

字迹一闪而逝,但蕴含的信息和力量却已发出。就在领头龙舟以万钧之势,冲破终点线,激起巨大浪花的那一刻,在刚才光斑投影位置下游不远处,江心突然“咕嘟咕嘟”冒起一串巨大的水泡。紧接着,一个闪烁着金属冷光的、密封严实的方形盒子,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托举着,缓缓浮出了水面!阳光照在湿漉漉的盒面上,反射出刺眼的光芒,盒角一处微小的破损处,隐约可见内部精密镜片的反光。

“捞上来!”李玄策的命令简洁有力。早已伪装成救生员的国安人员迅速驾着小艇靠拢,用特制的防磁网兜,小心翼翼地将那盒子打捞出水。盒面残留的水珠,在阳光下排列组合,竟隐隐勾勒出一幅微缩的星空图,仿佛屈子《天问》中对宇宙的叩问得到了某种神秘的回应。

人群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为龙舟的胜利。没有人注意到这个小小的插曲,只当是哪个游客不慎落水的物件。李念墨长舒一口气,看着爷爷李长庚将那神奇的苇叶镜框不动声色地收入袖中,脸上露出了混合着惊叹与孺慕的笑容。李玄策站在指挥棚下,望着被成功取回的镜盒,又看了看江中奋勇争先的龙舟,以及岸边沉浸在节日喜悦中的百姓,心中涌动着难以言喻的感慨。这古老土地上的智慧与力量,这融入血脉的节律与精神,竟在关键时刻,以如此意想不到的方式,破解了一场关乎国家尖端科技命脉的危机。

阳光炽烈,雄黄酒的气息与江水的腥味混合在一起。李长庚走到李玄策身边,轻轻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目光深邃地望向那浮出水面的镜盒,低声道:“雄黄辟邪,苇叶通灵,九章算尽乾坤事,鼓声一振…镜自归。”他顿了顿,嘴角泛起一丝意味深长的笑意,“这酒气,似乎还唤醒了些别的东西…栀子花的药用之魂,看来也按捺不住了。”他指的,正是那蒸腾的雄黄酒雾中蕴含的、即将在医疗领域掀起波澜的活性因子,为后续的抗癌药价之战埋下了关键的伏笔。

龙舟的鼓声依旧在天地间回荡,仿佛敲击着这个古老民族迈向未来的坚定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