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欢迎光临天天书吧!
错缺断章、加书:站内短信
后台有人,会尽快回复!
天天书吧 > 科幻小说 > 金兰厌胜劫 > 第832章 古墓与新城 (2014年6月30日 下午)
  • 主题模式:

  • 字体大小:

    -

    18

    +
  • 恢复默认

第832章 古墓与新城 (2014年6月30日 下午)

六月的骄阳,毫无保留地将炽热倾泻在中原腹地广袤的平原上。空气被晒得滚烫、稀薄,吸进肺里都带着灼烧感。巨大的“国家南北大动脉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工地上,更是一片沸腾的热浪。推土机、挖掘机、打桩机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卷起的黄色烟尘弥漫在半空,将原本湛蓝的天幕染成一片浑浊的昏黄。巨大的钢筋骨架如同巨兽的肋骨,在烟尘中若隐若现,勾勒着未来通衢的宏伟轮廓。

然而,就在这片象征着现代速度与力量的工地深处,靠近规划中核心换乘大厅的位置,气氛却异常凝重,甚至带着一丝与周遭格格不入的阴冷。几块巨大的蓝色工程挡板围出了一片区域,挡板内,不见喧嚣的机械,只有几个覆盖着帆布的深坑,以及一群穿着印有“国家文物考古研究院”字样马甲、面色严肃的工作人员,正小心翼翼地用毛刷清理着泥土下的秘密。空气中弥漫着湿土、朽木和一种难以言喻的、沉淀了千年的沉寂气息。

李玄策的车在工地边缘停下,他推开车门,一股混合着尘土、柴油和某种腐朽气味的空气扑面而来。他皱了皱眉,但脚步没有丝毫迟疑。他今天依旧穿着那身便于行动的夹克,只是多了一顶安全帽。随行的秘书和一位当地协调官员小跑着跟上,脸上都带着显而易见的焦虑。

“李部长,您看这…这节骨眼上…”协调官员抹了把额头的汗,不知是热的还是急的,“工期卡得死死的,全国路网规划都排好了,晚一天都是天文数字的损失!可考古队那边…唉!”

李玄策没有立刻回应,他的目光穿透飞扬的尘土,落在那片被隔离的、显得异常安静的区域。他能感受到那里散发出的无形压力,与整个工地的热火朝天形成了尖锐的对立。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正无声地对抗着现代建设的迫切需求。

“先去看看。”他的声音沉稳,听不出波澜。

在考古队领队——一位头发花白、戴着厚厚眼镜、名叫秦文博的老教授引领下,李玄策弯腰钻进了挡板围成的核心区域。瞬间,外界的喧嚣仿佛被隔绝了。脚下是松软的、新翻开的泥土,空气中弥漫着地下深处特有的阴凉和潮湿。几个深达数米的探方裸露着不同颜色的土层,像大地的年轮被层层剥开。

秦教授的声音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也有些沙哑,他指向一个刚清理出一角的墓室入口,那厚重的青砖拱券在昏暗的光线下显得幽深莫测:“李部长,您请看!这绝不是普通的墓葬!初步勘探,下面是一个保存相当完好的大型家族墓群,从形制和出土的少量器物碎片看,极有可能是史书失载的‘虞国’晚期贵族墓葬!您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虞国’在文献里只有零星记载,它的都城位置、文化特征、社会结构一直是个巨大的谜团!这里,可能就是解开这个千年谜题的钥匙!”

他蹲下身,小心翼翼地用竹签挑起探方壁上一点暗绿色的铜锈痕迹:“看这铜锈的分布,下面很可能有保存完好的青铜礼器!还有这里,”他又指向另一处,“发现了成片的竹简痕迹!虽然碳化严重,但如果有幸能提取出文字…那将是填补先秦历史空白的重要文献!这是国宝级的发现啊,李部长!每一寸土都可能是历史的密码,急不得,真的急不得!强行施工,就是对历史的犯罪!”

秦教授的声音在探方里回荡,带着学者特有的执着和近乎悲怆的恳求。他布满皱纹的手微微颤抖,眼镜片后的眼睛闪烁着热切而担忧的光芒。

李玄策蹲在探方边缘,手指轻轻捻起一小撮带着特殊色泽的泥土,放在鼻尖嗅了嗅。那是一种混合着铜锈、腐朽有机物和地下水的独特气味,是时间凝固的味道。他的目光深邃,仿佛能穿透层层叠叠的泥土,看到那些沉睡千年的器物,那些可能改变历史认知的文字。他能理解秦教授的激动和坚持。

“秦老,我理解您的担忧和价值判断。”李玄策站起身,拍了拍手上的土,“但我们也去看看另一边。”

从阴冷沉寂的考古区回到烈日暴晒、机器轰鸣的工地指挥部,如同穿越了两个世界。临时搭建的帆布帐篷里,气氛更加焦灼。工程总指挥郑国栋,一个身材魁梧、皮肤黝黑的中年汉子,正对着摊开的巨大施工图,眉头拧成了疙瘩,手指用力地戳着图纸上被考古区域覆盖的位置。

“李部长!您可算来了!”看到李玄策进来,郑国栋像看到了救星,声音洪亮却难掩焦虑,“您看看!核心桩基!换乘大厅的心脏位置!全卡在这儿了!我们几百号人,几十台大型设备,现在全窝工!这项目是国家重点工程,全国铁路、地铁、长途客运的枢纽节点!工期是按分秒算的!延误一天,直接经济损失是九位数起跳!间接影响全国路网调度,耽误多少旅客行程?影响多少物资运输?这个责任,谁担得起啊!”

他激动地挥舞着手臂:“考古重要,我懂!但能不能先让开关键位置?或者…能不能加快速度?这挖挖停停,黄花菜都凉了!秦教授他们那精细活儿,跟绣花似的,我们等不起啊!”

帐篷里挤满了施工方的项目经理、技术骨干,还有几位文保局的官员,双方壁垒分明,空气里充满了火药味。文保局的官员紧抿着嘴,脸色铁青,显然对郑国栋的“等不起”论调极其不满,但碍于李玄策在场,没有立刻反驳。

李玄策走到图纸前,目光锐利地扫过被红线圈出的考古区域和密密麻麻的施工标记。他没有看争吵的双方,而是静静地审视着这张代表现代宏图与古老遗存交织的战场。帐篷里异常闷热,汗水顺着他的鬓角滑落,他却浑然不觉。只有手指无意识地在图纸边缘轻轻敲击着,发出极其轻微的、富有节奏的笃笃声。那声音仿佛带着某种奇特的韵律,让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无形中缓和了一丝。

良久,他抬起头,目光扫过秦教授焦灼而期待的脸,又掠过郑国栋急得发红的眼睛,最后落在双方代表身上。

“秦教授,”他的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您刚才说,下面极有可能是‘虞国’贵族墓群,价值难以估量。我信您。国之瑰宝,不容有失。”秦教授紧绷的肩膀微微放松了一些。

“郑总,”他转向工程方,“工期压力巨大,牵一发动全身,影响国计民生。这也是实情。发展,同样耽误不起。”郑国栋张了张嘴,想说什么,又忍住了,重重地点了点头。

李玄策走到帐篷中央,环视众人,沉稳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分量:

“那么,我们面临的就不是一个简单的‘保文物’还是‘保进度’的二选一难题。而是要在这看似矛盾的夹缝中,找出一条‘既要、也要’的路!既要守护好祖先留下的根脉,也要打通国家发展的动脉!”

他停顿片刻,让每个字都沉入人心,然后清晰地说出了他的方案:

“第一,核心保护区,坚决不动!”他的手指点在图纸上墓室入口和疑似主棺室的位置,“以秦教授团队判断的最核心、价值最高的区域为圆心,立即划定严格保护范围。工程规划,必须为历史让路!在此范围内优化设计,局部绕行。哪怕增加成本,延长局部工期,也在所不惜!这是底线!”

秦教授眼中瞬间涌起感激的泪光,嘴唇翕动,最终只是用力地点了点头。文保局的官员们也明显松了一口气。

“第二,非核心区域,并行推进!”李玄策的手指移向核心保护区外围,“在这些区域,在文保部门全程监督和技术指导下,采用‘抢救性发掘’与‘分阶段施工’相结合的方式。考古队优先发掘施工必经路线上的点位,施工方则根据考古进度,见缝插针,能开工的区域立刻开工!双方紧密衔接,最大限度争取时间,把窝工损失降到最低。”

郑国栋紧皱的眉头稍稍舒展,这个方案至少给了施工方一部分操作空间。

“第三,举国之力,支援考古!”李玄策的声音斩钉截铁,“我会立刻协调国家层面,从全国抽调顶尖的考古专家,调拨最先进的探测、发掘、保护设备,集中力量支援秦教授团队!人力、物力、技术,全力保障,务必以最高效率完成抢救性发掘任务!时间紧迫,我们就用最强的力量来抢时间!”

秦教授激动得声音发颤:“好!好!有国家支持,我们拼了老命也要加快进度!”

“第四,”李玄策的手指最后落在整个枢纽的效果图上,“古今交融,传承文脉!这个意外发现的遗址,不是工程的绊脚石,而应是新枢纽独一无二的文化灵魂!工程设计方案要立刻调整,将遗址的保护性展示纳入其中。可以设计下沉式文化展厅,或者在换乘大厅的核心区域,巧妙地融入墓室结构、出土文物元素,让每一位经过这里的旅客,都能感受到脚下这片土地厚重的历史底蕴!让这座通向未来的枢纽,同时也成为连接过去的桥梁!发展要快,但根脉绝不能断!”

他最后的话语,如同重锤敲在每个人心上:“我们建设的是通向未来的枢纽,但脚下踩着的,也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历史坐标。两者,都耽误不得!这不是选择题,而是必须答好的综合题!诸位,可有信心,与我一起,解好这道题?”

帐篷内一片寂静。只有外面机器的轰鸣隐隐传来。郑国栋看着图纸上被重新规划的区域,又看了看目光坚定的李玄策,猛地一拍大腿:“李部长,您这话在理!绕行就绕行,加班加点我们也干!只要考古那边能快点,我们施工绝对配合到位!保证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

秦教授也上前一步,握住李玄策的手,又转向郑国栋:“郑总,请放心!我们考古队也不是不讲理的老古董!有国家支援,我们一定争分夺秒!绝不让工程无限期卡在我们这里!我们也要对得起这千载难逢的发现!”

刚才还针锋相对的两方代表,此刻虽然立场未变,但眼神中的对抗已被一种共同面对挑战的凝重所取代。文保局的官员们也开始低声讨论实施方案的细节。

李玄策走出闷热的帐篷,重新站到灼热的阳光下。工地上的烟尘依旧弥漫,机器的轰鸣依旧震耳。但他知道,在刚才那个简陋的帆布帐篷里,一场关于时间与永恒、速度与沉淀的无声博弈,暂时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点。

他望向那片被蓝色挡板围住的寂静区域,又望向远处正在拔地而起的巨大钢构。飞扬的尘土中,他似乎看到了一条清晰的脉络:古老的青砖与现代的钢筋,深埋的竹简与飞驰的高铁,在此刻奇妙地交汇。守护与开拓,从来就不是非此即彼。

“根深才能叶茂啊。”他低声自语,像是说给这片土地,也像是说给自己听。夕阳的金辉穿透烟尘,洒在他身上,也洒在那片沉默的墓地上,仿佛为这跨越千年的对话,镀上了一层和解与希望的光芒。脚下的土地,正承载着历史的重托与未来的期许,在轰鸣与寂静的交织中,缓缓铺开一条既通向远方、也连接过往的新路。